郭飛,劉小慧,劉新民,關楊,董建增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綜合征[1],是各種心臟器質性及功能性疾病的嚴重階段及最終結局,可導致機體發(fā)生嚴重血液流變學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發(fā)現(xiàn),近年來,CHF發(fā)病率呈現(xiàn)明顯逐年增長趨勢[2],嚴重威脅著我國居民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目前,臨床常用治療CHF藥物有不同程度負性肌力的作用等不足之處。胺碘酮作為一種無負性肌力作用藥物[3],廣泛應用于臨床心率失常治療方面。本研究旨在探討胺碘酮對CHF患者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試圖為胺碘酮臨床應用提供一定理論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北京安貞醫(yī)院心內(nèi)科住院治療的94例CHF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受試者均符合美國Framingham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4],男性57例,女性37例,年齡56~81歲,平均年齡(64.28±4.52)歲,均為收縮性心力衰竭,其中原發(fā)病為冠心病者41例,心肌病23例,肺心病18例,風濕性心臟病12例。納入標準:①符合美國Framingham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者;②年齡55~84歲,性別不限者;③患者及家屬同意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排除伴有其他心臟擴大性心肌病、心肌梗死或者心源性休克者;②排除伴急慢性感染者;③排除伴肝臟、腎臟、肺臟及腫瘤等嚴重疾病者;④排除伴糖尿病、嚴重電解質紊亂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⑤排除同期參與其他研究者。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7例,治療組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齡56~78歲,平均年齡65.47±4.26歲,心功能(NYHA)分級Ⅲ級30例,Ⅳ級17例,原發(fā)病為冠心病19例,心肌病11例,肺心病10例,風濕性心臟病7例,對照組中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齡57~81歲,平均年齡66.12±4.57歲,心功能(NYHA)分級Ⅲ級29例,Ⅳ級18例,原發(fā)病為冠心病者22例,心肌病12例,肺心病8例,風濕性心臟病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心力衰竭原因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臨床常規(guī)治療,采用利尿劑、強心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存在感染患者給予抗生素聯(lián)合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口服胺碘酮片(商品名:可達龍,國藥準字:H19993254,杭州賽諾菲制藥有限公司)治療,200 mg,治療第1周3/d用藥,第2周給予2/d,自第3周起1/d,維持治療8周。同時囑患者臥床休息、飲食低鹽,給予吸氧等輔助治療,注意水、電解質、酸堿平衡。
1.3 觀察指標 ①血清學指標:采集所有受試者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靜脈血5 ml,3000 r/min,離心5 min,分離血清后于-20℃冰箱保存,待檢。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受試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利用Access全自動生化儀,采用免疫熒光法檢腦鈉肽(BNP)水平,試劑盒由上海酶聯(lián)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具體操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進行。②血液流變學指標:采用北京中勤世帝科學儀器有限公司LG-R-80E全自動血液粘度測試儀,檢測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粘度、血漿粘度、紅細胞電泳時間(ET)、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EAI)、血小板聚集率(PAR)、纖維蛋白原(FIB)、紅細胞比積(HCT)水平,具體操作嚴格按照儀器使用說明進行。
1.4 療效判定 以心功能改善為Ⅱ級以上及或達到Ⅰ級,臨床癥狀及體征基本消失判定為顯效;以心功能改善至Ⅰ級或未達到Ⅰ級,臨床癥狀及體征有所改善判定為有效;以心功能未見明顯改善甚至加重判定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n x100%。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1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則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若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則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有效率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1.49%,高于對照組的總有效率72.3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2 兩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比較 治療前,治療組與對照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血清IL-6、IL-8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與治療前血清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漿粘度、ET、EAI、PAR、FIB、HCT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高切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血漿粘度、ET、EAI、PAR、FIB、HCT水平低于治療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2.4 兩組BNP、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BNP、LVE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NP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LVEF水平明顯高于治療前,且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4。
CHF是高血壓、冠心病、擴張性心肌病等器質性心臟疾病的終末階段,是一種慢性進展性、預后差的臨床常見疾病[5]。近年來,我國CHF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CHF死亡率較高,預后差,其5年生存率幾乎與惡性腫瘤一致,給居民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臨床在治療CHF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目前用于治療CHF的藥物主要有地高辛、β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等[6],具有一定療效及適應癥,但同時具有不同程度副作用及負性肌力的作用等。
表1 兩組臨床有效率比較結果[n(%)]
表2 兩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血清TNF-α、IL-6、IL-8水平比較(±s)
注: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IL-8:白細胞介素-8;同組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n) TNF-α(pg/ml) IL-6(pg/ml) IL-8(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7 10.64±4.87 8.51±3.21ab 14.03±5.25 5.42±2.17ab 39.04±11.28 14.36±6.24ab對照組 47 10.75±4.73 10.56±5.02 15.21±6.35 9.76±4.20a 38.69±10.37 24.51±8.06a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結果(±s)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結果(±s)
注:ET:紅細胞電泳時間;EAI: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PAR:血小板聚集率;FIB:纖維蛋白原;HCT:紅細胞比積;同組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高切全血粘度(mPa s) 6.42±1.30 5.06±0.68ab 6.38±1.37 5.94±1.16低切全血粘度(mPa s) 9.05±1.68 7.13±1.09ab 8.97±1.60 8.32±1.72血漿粘度(mPa s) 2.03±0.62 1.69±0.46ab 2.06±0.61 2.02±0.59 ET(s) 24.12±4.26 18.73±3.04ab 23.87±4.13 23.02±3.56 EAI 5.72±0.58 4.65±0.47ab 5.68±0.54 5.57±0.49 PAR(%) 43.45±11.27 38.72±10.06ab 44.03±11.46 42.02±11.01 FIB(g/L) 3.89±0.73 3.47±0.62ab 3.87±0.72 3.74±0.68 HCT(%) 46.46±6.05 40.37±5.02ab 45.45±5.06 43.43±5.03指標 治療組
表4 兩組BNP、LEVF水平比較結果(±s)
表4 兩組BNP、LEVF水平比較結果(±s)
注:BNP:腦鈉肽;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同組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 例數(shù)(n) BNP(pg/ml) LVEF(%)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治療組 47 702.12±396.45 468.29±220.16ab 0.47±0.14 0.67±0.13ab對照組 47 679.35±304.27 562.45±226.34a 0.48±0.12 0.54±0.14a
胺碘酮是一種能夠充分擴張血管,有效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率的多通道阻斷劑,是臨床上常用的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7]。胺碘酮可有效阻滯鈉、鉀等多種離子通道,減慢竇性心律,減慢心房及房室結、房室旁道傳導,還可以擴張血管平滑肌,增加心肌供血量,有效控制心率失常治標的同時,還有改善心功能、擴張心血管治本的作用。臨床研究[8]表明,胺碘酮在治療CHF方面,不僅不加重患者心衰,甚至可增加LVEF,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動力學,且無負性肌力作用,因此成為了CHF合并心律失常治療的一線藥物。但因其藥理學特性多樣,其治療CHF具體作用機制尚不明確,其治療有效性及可靠性,仍需更多臨床實踐證實。CHF發(fā)生時常發(fā)生血液粘滯度升高等一系列血液流變學改變,嚴重影響患者心臟功能,有效改善血液流變學可有效降低CHF患者心臟負荷,有助于增加心肌供氧,改善心功能。胺碘酮對于CHF合并室性心律失?;颊叩难鲃恿W指標具有改善作用,但其對于CHF血液流變學影響甚少。細胞因子參與CHF疾病的發(fā)生及發(fā)展過程,研究表明[9],TNF-α、IL-6、IL-8在CHF發(fā)病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胺碘酮對CHF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及血液流變學影響,為胺碘酮臨床應用提供一定可靠的理論依據(jù)。
本研究結果表明,胺碘酮治療CHF臨床總有效率為91.49%,明顯高于常規(guī)治療的總有效率,提示胺碘酮對于CHF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與羅玉釗等[10]研究結果一致;TNF-α是機體細胞因子網(wǎng)絡關鍵因子[11],其過表達可直接損傷心肌纖維,導致心肌細胞間質分裂等一系列炎癥反應發(fā)生,促進CHF疾病進展。IL-6、IL-8同樣是機體重要促炎因子,由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單核細胞及內(nèi)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分泌釋放,是機體炎癥反應的重要介質。研究表明,TNF-α、IL-6、IL-8在CHF患者血清中均呈現(xiàn)高水平表達,參與CHF疾病發(fā)生及進展過程。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TNF-α、IL-6、IL-8較治療前均明顯降低,且均低于常規(guī)治療組治療后水平,提示胺碘酮可有效降低CHF患者血清TNF-α、IL-6、IL-8水平,減少炎癥反應,有利于減少心肌損傷,改善心功能;CHF患者血液流變學改變可嚴重影響患者心功能,血液粘度升高,可導致循環(huán)減慢,血管及組織缺血缺氧,嚴重可導致心臟代償能力喪失,加重CHF發(fā)展。胺碘酮可有效改善全血粘度、血漿粘度、ET、EAI、PAR、FIB、HCT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及血漿粘稠度降低,紅細胞聚集性下降,紅細胞變性及彈性增加,有利于恢復血液循環(huán),恢復心功能。由此可見,胺碘酮可有效降低CHF患者炎癥反應,改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有利于患者恢復心功能,治療CHF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本研究結果表明,胺碘酮治療CHF療效顯著,可有效降低CHF患者炎癥因子水平,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江建華.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進展[J].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5):9-10.
[2]金雪娟,周京敏,葛均波. 心力衰竭流行病學的研究進展[J]. 中國臨床醫(yī)學,2013,20(6):852-5.
[3]劉培光,李宏偉. 胺碘酮在急性和慢性心房顫動中的應用進展[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6,43(3):155-7.
[4]Jessup M,Abraham WT,Casey DE,et al. 2009 focused update: ACCF/AHA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adults: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09,53(15):1343-82.
[5]閆學源.充血性心力衰竭臨床診療進展[J].甘肅醫(yī)藥,2015,34(3):191-3.
[6]李杰,孫振鋒,劉亞娟. β-受體阻滯劑聯(lián)合常規(guī)抗心衰藥物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臨床價值[J].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6(A01):395.
[7]苗迎春,張革萍,閆良. 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J]. 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S1):1253-4.
[8]顧惠民,汪國愛. 胺碘酮對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颊哐鲃恿W及心電指標的影響[J]. 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3,33(02):226-8.
[9]楊曉霞,楊衍濤,馬莉,等. BNP、CRP、TNF-α、IL-6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診斷和心功能分級相關性[J]. 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2,38(2):40-2.
[10]羅玉釗,陳炎,何洪. 胺碘酮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J].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2(8):57-60.
[11]Tian M,Yuan YC,Li JY,et al. Tumor necrosis factor-αand its role as a mediator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brief review[J]. Chronic Diseases & Translational Medicine,2015,1(1):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