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西蒙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說法被上海一家餐廳打破,老板楊躍軍受西班牙一名公益人士的影響,率先在國內(nèi)開設(shè)“分享冰箱”,食物自取,全部免費。這臺成了“網(wǎng)紅”的冰箱,給無數(shù)人帶去溫暖
“食物免費領(lǐng)取?”
“開玩笑的吧?!?/p>
“應該不是真的,估計是店家在招攬生意?!?/p>
上海西康路一家餐廳門口,時常有行人駐足,看著標有“食物免費領(lǐng)取”字樣的冰箱,大多心生疑問,看完、討論完,紛紛離開。
這時一位衣著樸素的大爺走過來,靦腆地笑了笑,小心翼翼地打開冰箱,取走了一份食物……沒人收錢,也沒人制止。
2015年,西班牙的塞茲(AlvaroSaiz)想讓原本被浪費或富余的食物免費援助給社區(qū)內(nèi)的貧困家庭以及老年居民,尤其是孤寡老人,于是發(fā)明了一臺“分享冰箱”。他從前也推動過類似“光盤行動”之類的運動,為加爾達考市的窮人設(shè)立食物銀行(Food bank)。
每一天,有許多人會來分享冰箱捐贈食物,任何人也都可隨意拿取,這樣,既避免了食物的浪費,餓肚子的人也能填飽肚子。
“其實啊,我是看了這個小伙的報道,又想起之前微信朋友圈里開餐廳的印度婦女用分享冰箱拯救一群流浪漢的事,萌生了自己也搞一臺分享冰箱的想法?!痹O(shè)置冰箱的老楊名叫楊躍軍,從事餐飲業(yè)十幾個年頭。
“盡管每天都對菜量有大概的估計,但總是免不了浪費。炒得咸了、淡了、品相不佳,但并不代表那就是壞的食物。有時邊角料能做一大鍋燉菜,我們的員工餐每天都有剩余?!钡昀锩刻炖速M掉好多食物,老楊覺得不如弄一臺分享冰箱,把這些食物給到更需要的人手中。
于是,2016年9月28日早晨,人們發(fā)現(xiàn)上海西康路上悄悄多了個紅色的冰箱,里面擺了好多食物,冰箱上的大字“免費領(lǐng)取”挑撥著人們的心弦。
起初,老楊讓店員每天三份五份地往冰箱里放食物,在放食物之前,會仔仔細細地把食物打包好,再寫上保質(zhì)期。后來發(fā)現(xiàn)上午放的食物基本一個半小時會被領(lǐng)光,下午放的,在晚上8點前就領(lǐng)光了。到最后每天放幾十份,店里的食物逐漸不夠供應了。
慢慢地,開始有熱心的街坊拿出自己富余的食物,放進冰箱里。有一位母親帶著上小學的女兒和她的同學來吃飯,兩個小姑娘看到分享冰箱,當即決定多點一些飯菜讓老楊放進冰箱里?!昂髞磉@樣的客人多了起來,很多來吃飯的都多點一份,就為了讓分享冰箱不空著。”老楊說,一個來上海旅游的沈陽小伙子,看到報道之后特意趕來這里,買了20多份蛋炒飯和20多份面包送到店里,要求分享給需要的人。
老楊的分享冰箱越來越火,他也收到了企業(yè)的贊助提議?!艾F(xiàn)在有好多企業(yè)想來贊助我們,有做生鮮的、開食品店的、供應方、銷售方等,他們提供的有方便面、奶制品、餅干之類的食品,保質(zhì)期也很長?!?/p>
一些企業(yè)里有快到保質(zhì)期的食品,會提前幾個月發(fā)放給老楊,讓他來幫忙分享掉。“在這個過程里我會嚴格審查食品的質(zhì)量,保證絕對是能安全入口的?!崩蠗钣袝r會提醒來拿食物的人,有些食物的保質(zhì)期快到了,要盡快吃掉。
至于來取的人,大多是周圍的大爺大媽,也有附近工地的工人、保安、清潔工等。他們家境可能不是特別好,省一頓餐費,對他們來說也是能改善生活的?!爱斎灰灿袀€別體驗嘗鮮的,我們也都歡迎。”
有一個老太太,住址離老楊的餐廳很遠,特意坐幾站地的車,來拿食物,每次也不多拿,就只拿一份?!八习榕P床在家,她自己身體也不是很好。來的時候,老太太還拿了各種證件,想要證明自己不是騙子。”老楊心里酸酸的,當即交代店長,只要老人家來,不管什么時候都準備一份飯菜。
“我希望最終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我們不需要再專門去提供食物?!狈窒肀涞淖罱K形態(tài)是可以自給自足,有人放,有人取,大家予取予求,食物合理流轉(zhuǎn),資源合理分配。
在老楊的第一臺分享冰箱走紅后,他又陸續(xù)在分店設(shè)置了兩臺,事實上他的第一臺冰箱提出設(shè)想時,就遭到了股東的強烈反對?!叭f一食物中毒怎么辦?”“不用說食物了,過幾天連冰箱都沒了!”“真的會有人領(lǐng)嗎,現(xiàn)在誰還能吃不上飯啊?”
各種各樣的質(zhì)疑沒能阻礙老楊的決心?!斑@么些年,上百萬人來我店里吃飯,就出現(xiàn)過兩次疑似食物中毒的例子,有人說吃壞肚子,關(guān)鍵和他同桌的都沒事,盡管無法查明是否是我們的責任,但我們也及時做出了相應賠償?!崩蠗顚ψ约旱氖称酚薪^對的信心。
“至于懷疑會不會有人領(lǐng)”,老楊一直都認為“不怕沒人領(lǐng),就怕沒東西。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習慣了高高在上,總會忽略還有生活艱難的群體,底層人民的想法也該被重視。”
盡管老楊排除萬難,讓分享冰箱“出道”,但仍時有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有一名老大爺,掐準了發(fā)放食物的時間,每天拎個袋子在周圍轉(zhuǎn)悠,食物一放進冰箱,他就來裝一大袋走。為這個店長差點和他打起來?!?/p>
老楊制止了店長,“哪怕家里實在困難,想多拿點去賣,也算一種需求,只要是消耗掉,沒有人愿意惡意多拿,我覺得他可能就是生活不夠好,多了這份食物,他就能多買個雞蛋,這我也認了?!?/p>
一年時間過去,廈門、福州、山西、岳陽、濰坊、天津、常州等地都有了分享冰箱,很多人到老楊的店里“取經(jīng)”。很多網(wǎng)友問老楊是不是生意更火了?!捌鋵嵎窒肀渥罨鸬臅r候,我的利率反而下去了四五個點?!币驗橐Ρ涞氖虑?,還要自己出食物,那段時間老楊的利潤不增反減,“這都是小事,只要人人能吃得上一頓飽飯?!崩蠗詈敛辉谝獾卣f道。
在共享經(jīng)濟遍地生花的今天,繼共享單車、共享汽車之后,共享充電寶、共享籃球、共享雨傘等共享經(jīng)濟新形態(tài)不斷涌現(xiàn),除了使民眾的生活更便捷,還成為新一輪資本蜂擁的“風口”。僅共享充電寶,短短40天時間就獲得11筆融資,約12億元人民幣。而老楊的“分享冰箱”毫無利潤,沒有投資,僅僅靠著他自己的一份信念,成了整條街道、整座城市乃至全國的“網(wǎng)紅”,因為它分享的不僅僅是食物,還有最本質(zhì)的一點點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