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摘 要:要想讓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語文味”回歸,除了要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外,尚需確保教學并始終圍繞促進學生語言表達、閱讀理解等能力為目標,繼而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方能逐步促使語文味回歸到閱讀教學中去。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語文味回歸
所謂的語文味,即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凸顯語文學科應當具備的各種特性,繼而在讓全體教師與學生均能感受語文獨特的學科魅力,繼而使人獲得審美的快感。由此可見,針對語文味的追求,亦是閱讀教學的重點目標之一。
一、品味語言,感受語言魅力
語言是作品表達情感的重要工具,而學生通過對語言的揣摩,不僅可深入感受到作品所流露的思想內(nèi)涵,更能切實促進學生語言理解能力的有效發(fā)展。對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應積極帶領學生去品味文學語言,并強化對學生的語言分析訓練,如此方能幫助學生逐步挖掘除作品更深層次內(nèi)涵。
如針對《荷塘月色》的相關內(nèi)容教學,教師便可指引到學生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來品讀作品語言:
第一,針對文中動詞的品味。針對《荷塘月色》的描寫,作者運用了大量的動詞,如在“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動詞“瀉”于“浮”的運用便極為奇妙。其中,“瀉”字的運用刻畫出了月光的流動之美,而“浮”則充分凸顯出了青霧給人帶來的朦朧感。通過對文中動詞的反復咀嚼,不僅能讓學生從文中的字里行間感受到如夢似幻的荷塘月色,且學生的審美情趣與能力亦將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針對修辭手法的合理運用,成為該作品最為成功之處。在文章中,作者運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諸如文中針對荷花的描寫,便運用了擬人和比喻兩種修辭方法。如“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其間對擬人手法的運用,讓人不禁產(chǎn)生聯(lián)想。而后續(xù)“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其中的“清香”雖是屬于嗅覺的范圍,但作者卻將之轉化到了聽覺之上,仿佛是“渺茫的歌聲”,這無疑更容易激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并讓學生產(chǎn)生仿佛正置身于文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之感。
第三,針對疊字的運用恰如其分。在文章中,作者運用了兩大疊字詞語,如“隱隱約約”“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等。這些疊字的使用,不僅為作品增添了許多的美感,且讓此間的景物描寫也變得愈加生動,而學生通過對疊字的品味,其發(fā)現(xiàn)讀起來亦是朗朗上口,則無疑將極大地增添文章的音韻美。
二、情感朗讀,挖掘作品內(nèi)涵
閱讀教學最重要的手段便是朗讀。而朗讀不僅是學生主動參與閱讀學習的方式,更是學生將自身情感融入作品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采取聽讀、品讀等方式來指導學生閱讀,則不僅有助于深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且能切實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參與興趣。
而就以上兩種可有效指導學生閱讀的方式而言,其各自有著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
首先是聽讀,聽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具體的方式則可通過播放朗讀錄音來實現(xiàn)。如針對《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教學,教師便可在實際教學開始前,首先為學生播放朗讀錄音,當美妙的閱讀之音緩緩響起,不僅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且隨著朗讀的逐步深入,聲音也因文章的脈絡而逐漸變得高亢。此時,學生的情感將得到充分調(diào)動,繼而產(chǎn)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共鳴,通過對詩歌語言、情感的品味,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大大提高。同時,利用聽讀讓學生不自覺地受到熏陶,從而加強了對語文閱讀的興趣。
其次是品讀,所謂的品讀,即對作品的欣賞與品位。這是學生體會文章內(nèi)涵最有效的方式與途徑。當然,在此過程中,若教師能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則更能幫助學生跳出文本的限制,繼而促使學生以自身感悟去重新挖掘并審視作品內(nèi)涵。如針對《項鏈》一文的閱讀教學過程,時下普遍的觀點認為馬蒂爾德是一名愛慕虛榮的女人。但當學生深入了解人物后,發(fā)現(xiàn)其是一名為了賠償項鏈而踏實奮斗的女人。對此,教師便可基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將馬蒂爾德與社會中自甘墮落的女性相比,以嘗試分析馬蒂爾德是否真是一名愛慕虛榮的女人。如此一來,學生在帶著問題閱讀時,不僅其閱讀過程將變得較為有針對性,且還能讓學生學習到瑪?shù)贍柕偕砩系囊徊糠謨?yōu)點,如瑪?shù)贍柕倜鎸θ松偸钦宫F(xiàn)出積極向上的一面,這便是最值得學生學習之處。
通過聽讀與品讀,學生的閱讀興趣將受到極大調(diào)動,繼而能可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同時,學生能夠從作品中找到審美的樂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鑒賞能力。
總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應務必基于優(yōu)秀作品這一有效載體,著重指引學生去品味語言。與此同時,高中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應摒棄傳統(tǒng)、落后的應試教育教學觀念,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與審美意識為主要目標,滿足新課程改革需求的同時促進語文味回歸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王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回歸“語文味”的實踐研究[J]. 中學語文(旬刊),2009(7):48-49.
[2]廖陳娟.品味言語 在“語文味”中解讀文本:淺析新課標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成功(中下),2017(17):73.
[3]李閆.論如何通過閱讀教學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語文味”[J].新課程學習(下),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