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中衛(wèi)市中寧縣第一小學 馬玉靖 張君蘭
在教學中,只有留有空白,才能使講解和啟發(fā)起到“導而費牽,強而費異,開而弗達”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注重挖掘教材的空白是非常重要的。小學課本中有許多的文章包含著省略號,它們是作者有意留下的空白,旨在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發(fā)揮讀者的主體性的創(chuàng)造性。我在教學中想方設法的引導學生填補這些空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半截蠟燭》一文最后這樣寫道:“當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級臺樓梯時,蠟燭熄滅了……”在教學時,我重點引導學生關注了這里的省略號:“同學們,你們覺得這里的省略號的作用是什么呢?”學生們不難理解是省略了蠟燭熄滅后發(fā)生的事情?!澳悄銈冇X得會發(fā)生些什么事呢,寫一寫!”交流時,我發(fā)現(xiàn)這次課堂練筆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他們并不僅僅局限于表揚杰奎琳的聰明、機智,而是更多地關注了全家人共同團結與敵人周旋、較量。同時,學生對于文中人物形象也有了自己獨特的解讀,從而豐滿了人物形象。如有這樣一段內容:杰奎琳謙虛地說:“媽媽,您不要夸獎我了,您和哥哥更加沉著鎮(zhèn)定,你們是我學習的榜樣??!” 學生在填補空白的過程中,不僅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優(yōu)美絕倫的語言和獨具匠心的表現(xiàn)形式,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本身的印象,增強了語言積累的效果,同時也理解了這個省略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情節(jié)是文章的生命,教學時要善于抓住文章中情節(jié)的空白點,挖掘文章中言外的精彩,激活學生思維?!洞钍肥侨私贪嬲Z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用質樸的語言,描繪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營造了一處處秀美的意境,字里行間都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那么,如何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感受到這些美呢?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情節(jié)“空白”“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边@是上了點年歲的人擺搭石的情景,通過想象讓學生思考:上了點年歲的人看到搭石擺的不平穩(wěn)可能會怎么想?他不是急著要趕路嗎,為什么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學生能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上了年紀的人會這樣想:“我得把這搭石搭好,要不別人走到這該掉水里了。”“我雖然急著趕路,可是,如果我走了,別人就不方便了,所以不管有多急,我也得搭好了搭石再走?!?這樣的情節(jié)補白,學生體會到了原來家鄉(xiāng)人心里想的是別人?。患亦l(xiāng)的人們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品質,也深深的留在了學生的心中?!懊慨斏瞎ぁ⑾鹿?,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蓖ㄟ^朗讀這段話,我讓學生想象剛才走搭石的時候,仿佛看到了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我看到樹的影子倒映在小溪上,隨著水波蕩漾;我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石頭,一陣風吹來,水面漾起了波紋,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麗極了;我仿佛看見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紋,姿態(tài)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畫一樣;我還看到了水中的小魚……這就是書中所說的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如此的情節(jié)“空白”就為學生加深理解課文內容,提供了一個拓展平臺。
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扎根文本,多利用情節(jié)“空白”,充分創(chuàng)造有效情景,從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一部分。在我們小學語文課本中,課文的題目多種多樣,有的題目以特定的語言形式,標示出鮮明的文體特點;而很多課文的題目往往又能反映出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有些故事性較強的課文里,作者為了突出文章的精彩片段,又常常以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為題目;還有一部分課文的題目里,蘊含著不易被覺察的特殊意味。無論題目和文章內容是何種關系,它都不可能把文章的內容揭示出來,所以,教學時我們可抓住課題這一“空白”,讓學生憑借題目猜內容,以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廣度。
這時的“補白”就像一個窗口,透過它,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文章的內容和實質,窺視到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的中心,體會文章的精髓所在。
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都配了單幅或多幅插圖,圖文呼應,共同展現(xiàn)文章的主題,圖是文的形象體現(xiàn),文是圖的具體描述,它們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在好些文章中,人物對話、神態(tài)或故事情節(jié)出現(xiàn)空白點,為了彌補文中的這一空缺,可以借助插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充分發(fā)揮想象,動筆補充片斷。如《將相和》中廉頗負荊請罪的場面,課本上只有一幅插圖,圖上畫出了兩個人物的瞬間動作。有一位老師在上這課時,讓學生動筆把這部分內容補充具體。學生通過觀察插圖,聯(lián)系上下文想像,把將相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寫了出來,使人物形象更豐滿。一個學生是這么寫的:大將軍廉頗聽說了藺相如的話,靜下心來想了想,心里很慚愧。便脫下官服,赤裸著上身,背上荊條大跨步地向藺相如府上走去。來到藺相如府門前,他“嗵”地跪下了,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單膝跪地,雙手抱拳,慚愧地說:“藺大人,以前都是我不好。我為了爭一口氣跟您鬧不和,您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讓著我,這都是為了我們趙國,為了趙國的百姓??晌覅s一點也沒看出來,差點犯下大錯,讓秦國趁虛而入。請大人治罪?!碧A相如聽了之后,連忙扶起了廉頗,欣慰地笑了。他對廉頗說:“你能體諒我,我十分高興。我們都是趙國的人,理應互相團結。我們今后就以兄弟相稱。來,到府里一坐!根據課文內容及插圖,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引導得好,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挖掘課文的藝術空白,創(chuàng)設情境,巧妙地引導學生進行填補,不僅能夠充實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有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發(fā)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