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壯崗鎮(zhèn)壯崗小學 徐建新
語文是一門集綜合、實踐于一身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有高尚的師德、淵博的知識,還應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以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要用獨特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閱讀的策略。筆者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上從事語文教學二十多年有余,結合著自己日常積累的語文閱讀教學經驗,和廣大同仁交流幾點不成熟的探究,僅供參考。
課堂閱讀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共同參與、協調完成交流信息的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兒童在閱讀中的這種好奇心,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質疑膽量,相反,如果教師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直接或間接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會一如既往,這樣時間久之,學生的閱讀好奇心也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師生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閱讀教學,真正體現出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參與性。
學生有了興趣,才有學習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會、進而創(chuàng)造,語文閱讀教學首先要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內在需求。老師的任何一種外在強制性的閱讀都是片面、膚淺、低效的,不可能在閱讀中實現心靈的震撼和共鳴,更不可能使學生在閱讀中實現生命的感悟。在語文教學中,課堂閱讀的成功探究能否進行,首先取決于學生對課文內容是否有探究興趣。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探究的興趣與熱情是很難自發(fā)產生的,它需要教師在課文內容與學習興趣的相關點上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不斷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課堂閱讀探究的興趣,逐漸幫助學生深入自覺閱讀。教師要摸準學生的興趣點,找準與學生興趣能發(fā)生共鳴的閱讀內容的切入點.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培養(yǎng)自己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用誠懇幽默的語言來感染學生,從而使學生對學習語文保持濃厚的興趣。語文課堂上,教師還要發(fā)揮和利用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說話的語氣。孩子們年齡雖不大,但在語文課堂上他們的心靈同樣也需要理解和尊重,如果你說話的口氣強硬,他可能產生抵觸情緒,那就達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
要想把課教活,就要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因為形象的比喻,風趣的語言,繪聲繪色的描繪都可以感染學生,使他們愉快,動情,著迷,從而更好地進入閱讀的角色。
“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也?!苯處熤v課時語言表達要準確、中肯、規(guī)范、不能廢話連篇。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和效果。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循循善誘,教育學生認真讀書,深入讀書,喜歡探究。教師應該采用多變的形式和方法,使學生始終保持閱讀學習新鮮感,并隨機把課堂閱讀延伸到課外閱讀。為引起學生閱讀探索的興趣,我引讀、朗讀、默讀、對讀、比較、質疑、爭議、想象等方法交替使用,收到了很好的閱讀教學效果。小學階段的學生,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還沒有形成,這些需要教師的正確誘導和鼓勵。把思想教育融進閱讀教學中。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注意激勵引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不但“樂學”,而且“會學”,這既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激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主動的內動力。
“學貴有疑”“學起于疑”,疑是探索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就是讓學生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通過思考從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探究的過程。這個過程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問題都由學生提出,教師可以提出一系列問題,并由此引導學生做出探究的反應,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我根據課文,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激發(fā)學生獲得新知的熱情和興趣,安排一些難度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由于問題不斷提出,因此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不斷思考與研究,并運用已有的閱讀知識經驗,緊緊圍繞閱讀中已知與未知的聯結點進行探究,在與課文相關的情境中自主閱讀,思維得以進一步開拓,問題得以解決,實現了閱讀的再創(chuàng)造。
探究性閱讀要求學生基于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和親生經歷是閱讀中認識分析的源泉。課堂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發(fā)現和探究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自然而然地獲得知識,學好語言,陶冶情操。
在閱讀教學中,啟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必須要引導學生質疑,把教學的要求轉化為學生自身的要求,逐漸使學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既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也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注意考慮如何啟發(fā)和誘導學生解決問題,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盡量讓每個學生有展示的機會。
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通過聲像并茂、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發(fā)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新課導入時,利用導語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的情境,一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二要注意師生關系的和諧,注意師生情感交流的和諧。課堂上有不和諧的因素時,教師應注意處理的方法,個別學生做小動作、講話,可采取注目式提醒,邊講課邊走近學生以引起注意,或走到學生身邊等方法。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情境,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和諧和心智發(fā)展的和諧。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從實際出發(fā),不斷探索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才能在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中達到融合,使學生在掌握語文工具的過程中,受到文化、文學、思想、情感的熏陶,從而體驗到語文真正是一個施展才華和體驗人生的大舞臺,也才能使學生更進一步提高對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