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基 尤才成 劉憲發(fā)(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 北京 100001)
散打是屬于武術的一種,但又區(qū)別于傳統(tǒng)武術,散打以基本技法為主,具有自由搏擊風格。主要運用拳打、腳踢、近身摔等一些技法,簡單來說就是兩個人面對面地徒手搏斗。隨著當代社會經濟水平的上升,生活條件的不斷的提高,散打的娛樂與健身功能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高度關注與欣賞,散打賽事的舉辦,媒體的包裝與宣傳,讓人們對武術散打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時散打運動也被人們當做是防身自衛(wèi),強身健體,放松消遣的一種鍛煉方式。
散打運動、青少年。
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查閱中國知網文獻、萬方文獻,分析、整理。
武術被稱為我國的國粹,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的代表,散打是屬于武術的一種,也是中國武術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散打有古傳散手、現(xiàn)代散打兩部分組成。古傳散手是最早開展單人、兵器或多人的對抗格斗,具有出其不意的特點,只講究實用不講究花哨。在20世紀70年代時期,為了使武術散打更快更為全面的發(fā)展,開始在散打項目進行實驗,使散打的發(fā)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到今天散打的發(fā)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十年實驗階段(1979-1989)國家體委在現(xiàn)北京體育大學、武漢體育學院、浙江省體委進行散打對抗項目的試點;快速發(fā)展階段(1989-1998),這個階段現(xiàn)代散打運動被確定為正式的比賽項目,制定了相關的運動員的等級標準,完善了散打運動的規(guī)則和賽制;制定了相關的運動員的等級標準;在國內外發(fā)展階段(1998至今)散打一直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不斷的探索和走向市場化道路。
散打動作變化多種多樣,其技術的綜合性較強,繼承中國傳統(tǒng)武術的徒手格斗精華。主要以拳打、腳踢、摔、拿為主,然后將這幾種技法組合起來,運用到實戰(zhàn)當中。在實戰(zhàn)當中,將散打的技術主要分為:進攻技術、防守技術、防守反擊等,并根據場上對手、自身、環(huán)境的變化,不斷的調整技戰(zhàn)術。
散打的進攻技術是散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各種拳法,腿法、摔法,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組合。按照動作的結構可分為:直線型(沖拳、蹬腿、踹腿等),橫線型(貫拳、鞭拳、鞭腿等),上下型(抄拳、劈拳、下劈腿等)。每一種進攻方法都有其規(guī)格要求,練習時必須按照嚴格的規(guī)定要求去做,這樣才能把動作掌握的更到位,在實戰(zhàn)中運用更加自如。對技術動作的主要包括以下五點要求:(1)速度快,無論是動作速度,反應速度,還是位移速度都要在合理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即在找到合適的時機、距離時打拳、出腿要果斷,在判斷出對方進攻時躲閃要快,移動要快等;(2)力量要大,比賽時目的是要戰(zhàn)勝對手,獲取比賽的勝利,所以做出的動作要有力度,盡可能的給對手重創(chuàng)帶來威脅;(3)力點要準,做動作時發(fā)力點要準,將肢體動作協(xié)調起來,這樣擊打效果才會較好。發(fā)力點不準,動作就會容易變形,無法給對手帶來重創(chuàng);(4)預兆小,做動作前可以有假動作,但不要有多余的動作或動作預兆,動作要干凈利落,以免暴露自己進攻意圖;(5)方法巧,要根據場上具體情況,借用自己的優(yōu)勢(技術、身體、環(huán)境),去壓制對手,控制場上的節(jié)奏。散打的防守技術在實戰(zhàn)中也非常重要。防守的目的不僅為了保護自己,而且是為了尋找進攻的機會。做到判斷要準,反應要快,攻守靈活等。主要防守方式包括閃躲性防守和接觸性防守。防守反擊是一種復合技術,由防守和進攻相互轉化組合而成的。想要成功的運用不僅要有熟練的技術,而且要有很好的反擊的意識。
從以上散打技戰(zhàn)術,以及比賽的特點中可以發(fā)現(xiàn),它對專業(yè)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及身體條件要求較高。不僅要有四肢修長的身材,較好的抗擊打性與抗震性,肌肉較強的爆發(fā)力,身體良好的協(xié)調性與柔韌性,較強的靈敏性與心肺功能等,而且要求運動員具有較強的心里素質。
在青少年的體質成分中軟骨、水和有機物成分偏多,無機鹽少,因此導致骨骼的密度較小,骨骼富有彈性,不太容易發(fā)生骨折但容易產生變形和彎曲,這是青少年骨骼的主要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到20歲以后,骨骼的成分發(fā)生變化,水分減少,骨化完成,骨不在生長,身高也不在增加。
散打運動是對抗性項目,在訓練過程中有打靶練習、空擊練習、實戰(zhàn)練習等。長時間練習一方面可以刺激骨骼使其發(fā)生變化,并產生一定的適應性,硬度增加,抗擊打性增強,疼痛敏感度降低,骨質變的堅實。另一方面在散打運動訓練時可加速血液循,使肌纖維能夠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長時間進行訓練肌纖維變粗體積變大,產生增肌的效果。當骨骼肌的血液供應明顯得到改善時,骨骼也變粗變長,從而達到促進骨的生長效果。
在進行運動時,肌肉可獲得更多的營養(yǎng)物質,雙生子的調查表明愛好運動的比少參加體力獲得者身高平均高4cm,重3kg。
散打屬于同場對抗型項目,在訓練和比賽時運動強度和運動量較大,需要較好的心肺功能。其供能方式是以無氧和有氧方式混合供能,因此需要呼吸系統(tǒng)提供更多的氧氣和排出產生的二氧化碳。當進行訓練時呼吸頻率和呼吸深度開始增加來維持身體所需的氧氣,胸廓活動范圍增大,呼吸肌活動能力增強肺活量增加。而且此時心臟收縮速率加快,心輸出量增加,加快血液循環(huán)運輸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心肌細胞收縮能力加強,心臟泵血功能增加。因此無論是打靶,空擊還是實戰(zhàn)都可以促進心肺呼吸系統(tǒng)的發(fā)育,使心肺功能不斷的提高。
在散打實戰(zhàn)、條件實戰(zhàn)、打靶訓練中,要求雙方運動員注意力高度集中,對對手的動作做出快速的反應,要具有較強的預判能力與隨機應變的能力。散打不僅僅比的是技術和力量,在場上更多的是要斗智斗勇,保持頭腦的清醒、理智。在進行散打運動時,大腦的血液循環(huán)也會加快,使其到充足的氧氣和營養(yǎng)物質。改善大腦的供血供氧系統(tǒng),激活運動神經細胞和腦細胞,可以使習練者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捷的思維,長時間訓練使其具有快速的反應能力和機敏的洞察能力。
(1)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
未曾習武先習德,未曾學藝先學禮。自古以來,武德是習武者最重要一部分,它是習武者行為規(guī)范的道德標準。蘊含了深厚文化底蘊,受儒家“仁”、“禮”思想的影響,使習武者形成一種尊師重道,德才兼?zhèn)涞恼龤?。散打作為武術的組成部分,武德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散打作為同場對抗性運動項目,需要在擂臺上檢驗與展現(xiàn)自己的技能,練習者難免會產生爭強好斗,不服輸?shù)男睦?。但作為一名合格的散打教練員在教授散打第一堂課,必定是先傳授武德與武禮的思想。以禮始,以禮終訓練理念,告誡訓練者要尊敬老師、尊重同伴、互幫互助、尊老愛幼、充滿正義等。練習武術散打的目的從個人層面來講是強身健體、防身自衛(wèi);從社會的層面來講危難時刻、出手幫助;從國家層面來講強種強國、傳承中華武術,發(fā)揚中國文化。
(2)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
散打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運動,磨煉人們的意志,增加自信心。在散打的訓練過程中不僅要克服身體上的困難,感受訓練產生的身體感覺包括肌肉的酸痛、身體的疲勞、以及訓練的乏味。還要克服心理上的困難,克服實戰(zhàn)恐懼心理、建立戰(zhàn)勝對手的信心與勇氣、積極調整失敗后的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青少年勝不驕、敗不餒頑強拼搏的精神,養(yǎng)成積極樂觀、不畏艱險的處世態(tài)度,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工作事業(yè)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基礎。
(3)改善青少年生活習慣以及態(tài)度。
如今電子產品的在不斷的增加,大部分青少年的課余時間都交給了手機、iPad、電腦,上網、聊天、游戲,占有了他們的大部分課外活動,熬夜通宵、不愛運動、不做家務、自己的事情不能獨立完成。成為現(xiàn)在青少年的一種生活習慣。散打訓練在占有他們課余時間的同時,也在逐漸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訓練的樂趣與充實感會讓他們減少對網絡的依賴。與隊友的團結合作,面對面的交流訓練也能不斷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同時青少年的學歷壓力大,學習任務較重。各種輔導班也給他們增加不少負擔,由于散打運動的開放性和對抗性,不僅可以為他們釋放壓力調節(jié)生活節(jié)奏,更重要的是可以給他們帶來健康的身體。經過長期的訓練,對抗,競爭,會讓他們養(yǎng)成一種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精神,培養(yǎng)提高自我、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
散打作為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具健身娛樂、防身自衛(wèi)功能運動項目。通過散打的練習,對青少年身體素質的提高極有幫助。對發(fā)展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協(xié)調、平衡等綜合能力很有幫助。同時又是釋放壓力和轉移壓力的好方式。訓練中的艱辛、疼痛、疲憊對青少年的意志力和心態(tài)也是一種磨練,培養(yǎng)他們自信而不自滿,勇敢而不狂妄,果斷而不魯莽處事態(tài)度,養(yǎng)成一種成熟、穩(wěn)健、積極、自律的生活習慣。
青少年時期是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除了需要補充豐富的營養(yǎng)外,應適當?shù)倪M行體育運動。當以散打運動作為鍛煉方式時,應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循序漸進、不斷的堅持,訓練量和訓練頻率不易過大過多。培養(yǎng)他們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
武德作為武術文化的核心內容,是規(guī)范習武者最基本的道德標準,要使武德與人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處事原則等融為一體。對青少年武德的教育更要放到首位,青少年的孩子大都處于叛逆期,思想、心理還未成熟,看待事情容易發(fā)生極端。注重加強武德教育,培養(yǎng)他們健全的品格。在生活學習的道路上產生積極的信仰和精神價值取向。
武術散打代表著中國的文化,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要運用多種手段傳播散打運動,運用現(xiàn)代社會各方面的傳播手段提高散打運動在電視屏幕和網絡中的曝光度,在中小學以及各高校開展武術散打課程。增強散打的健身意識,積極引導和促進群眾性散打健身活動的開展,加強以學校為重點的青少年武術散打工作,普及科學的散打健身方法,為社會群眾建立更加完善的散打健身需求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