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使用深信服的某款AD設備,通過簡單的實驗來說明如何實現出站鏈路的負載均衡。
對于該AD設備,存在一個網絡管理接口,默認IP包括10.254.254.254和10.252.252.252。該設備提供了多個G口,可連接不同的網絡設備。在本實驗環(huán)境中,該AD設備的NET1接口配置的IP為200.150.60.0/24網段,連接電信鏈路。將NE2和NET3接口聚合綁定,配置的IP為100.68.30.0/24網段,連接聯通鏈路。
使用上述接口連接到運營商提供的路由器上,在該路由器上連接了IP為200.150.6.0/24網段的服務器,表示從內網訪問的電信鏈路上的目標設備。在該路由器上還連接了IP為100.68.3.0/24網段的服務器,表示從內網訪問的聯通鏈路上的目標設備。在該路由上還連接了IP為150.99.1.0/24網段的服務器,表示需要從內網訪問的其他ISP網絡上的目標設備。在該路由器上又連接了四臺DNS服務器,分別表示電信、聯通、其他ISP網絡DNS服務器以及根DNS服務器。
因為AD設備接口數量有限,為此可以為NET4接口創(chuàng)建兩個子接口,分別對應內網中VLAN 10和VLAN 20網段。對于前者來說,對應的是內網中的10.1.1.0/24網段。對于后者來說,對應的是內網中的192.168.1.0/24網段。
當然,該接口所連接的交換機端口必須啟用Trunk鏈路,并配置對應的VALN,將內網主機等設備劃入對應的VLAN中。這里在AD上啟用了端口聚合功能,在對端外網路由器上也需要啟用端口聚合功能。
在瀏覽中訪問“https://10.254.254.254”地 址,輸入賬戶和密碼(默認均為“admin”),在 該 AD設 備管理界面左側選擇“系統(tǒng)配置”、“設備管理”項,在右側的“WebConsole”面板中可以執(zhí)行各種Linux網絡操作命令。在左側選擇“網絡配置”、“網絡接口”項,在右側點擊“新建”按鈕,選擇“WAN”項,點擊“下一步”按鈕,在接口設置界面中輸入其名稱(例如“電信接口”),在“網絡接口”列表中選擇“NET1”項,在“起始IP”欄中輸入“200.150.60.1”,在“掩碼 /前綴”欄輸入“24”,點擊“添加”按鈕,為NET1接口配置電信鏈路IP范圍。
在“網關”欄中輸入“200.150.60.254”,如果上述地址列表配置的是內網地址,就需要在“對應互聯網IP”欄中設置在防火墻所對應的外網實際地址。在“線路帶寬”欄中輸入實際的上行和下行網絡帶寬,并合理設置帶寬比例(默認為80%)。在“健康檢查”欄中選擇啟“用狀態(tài)檢查”,啟用網關ARP檢查,設置有效監(jiān)視器方式(包括 ping、HTTP等),設置監(jiān)視的目標主機等,點擊“完成”按鈕,保存針對NET1接口的配置信息。
按照同樣的方法,針對NET2和NET3接口進行設置,在“端口聚合”面板中點擊“新建”按鈕,輸入其名稱(例如“聚合端口1”),在“綁定策略”列表中提供了哈希、輪詢、802.3ad和冗余雙網卡等,這里選擇“802.3ad”方式。
在“待選”列表中分別選擇“NET2”和“NET3”接口,點擊“<”按鈕,將其添加到聚合列表中。點擊“完成”按鈕,創(chuàng)建該聚合端口。
在“網絡接口”面板中點擊“新建”按鈕,選擇“WAN”項,點擊“下一步”按鈕,在接口設置界面中輸入其名稱(例如“網通接口”),在“網絡接口”列表中選擇上述聚合口(例如“聚合端口1”),在“起始 IP”欄中輸入“100.68.30.1”,在“掩 碼 /前綴”欄輸入“24”,區(qū)域設置與上述基本相同,點擊“完成”按鈕保存該端口配置信息。
在NET4接口創(chuàng)建兩個子接口,所以在“網絡接口”界面中打開“VLAN子接口”面板,點擊“新建”按鈕,并輸入某個子接口名稱(例如“ziport1”),在“網絡接口”列表中選擇“NET4”接口,在“VLAN ID”欄中輸入“10”,最后點擊“完成”按鈕保存配置。
按照同樣的方法,創(chuàng)建名為“ziport2”的子接口,其對應VLAN 20。在“網絡接口”面板中點擊“新建”按鈕,選擇“LAN”項,點擊“下一步”按鈕,在接口設置界面中輸入其名稱(例如“內網接口1”),在“網絡接口”列表中選擇某個子接口名稱(例如“ziport1”),在“起始 IP”欄中輸入“10.1.1.1.254”,在“掩碼/前綴”欄輸入“24”,其余設置與上述操作完全相同,最后點擊“完成”按鈕保存配置。
點擊“新建”按鈕,選擇“LAN”項,點擊“下一步”按鈕,在接口設置界面中輸入其名稱(例如“內部接口2”),在“網絡接口”列表中選擇某個子接口名稱(例如“ziport2”),在“起始 IP”欄中輸入“192.168.1.254”,在“掩碼/前綴”欄輸入“24”,其余設置與上述操作完全相同。
值得說明的是,在AD管理界面中可以對其他網路設備進行ping探測。但是在默認情況下,其他的網絡設備無法對AD設備進行探測。
解決的方法是AD設備管理界面左側依次點擊“網絡配置”、“網絡安全”項,在右側的“高級配置”面板中的“WAN口入站路由轉發(fā)”欄中選擇“啟用”項,即可擺脫該限制。
在本例中,對于內網中名為WinServer1的服務器來說,將其DNS服務器地址指向AD設備的內部接口“ziport1”,該接口地址為10.1.1.254。并在AD設備上配置DNS代理技術,結合AD的智能路由技術,當內網主機訪問的外部網絡設備屬于電信網絡時(例如其IP屬于200.150.6.0/24網段),則內網數據流量從AD設備的NET1接口發(fā)出,該接口使用的鏈路IP為200.150.60.0/24。AD將 內部的網絡IP連接通過NAT轉換為與上述電信相符的網段。
當內網主機訪問的外網主機屬于網通網絡時(例如其IP屬于100.68.3.0/24網段),則內網數據流量從AD設備的經過NET2和NET3聚合后的端口發(fā)出,該端口對應的是IP為100.68.30.0/24的鏈路,同時AD將內部的網絡IP連接通過NAT轉換為與上述網通相符的網段。當內網主機訪問的外網設備不屬于電信或者網通的網段,則使用輪詢的方法,分別通過AD設備的上述兩條鏈路進行外部訪問。
在本實驗環(huán)境中,使用名為dxServer的服務器表示使用電信網絡的服務器(其IP為 200.150.6.10),與 之對應的是名為“sqServer1”的授權DNS服務器(其IP為 200.150.2.1)。使用名為wtServer的服務器表示使用網通線路的服務器(其IP為 100.68.3.10),與 之對應的是名為“sqServer2”的授權DNS服務器(其IP為 100.68.2.1)。使用名為“othServer”的服務器表示使用其他網絡提供商線路的服務器(其IP為150.99.1.10),與之對應的是 名為“sqServer3”的授 權DNS服務器(其IP為 150.99.2.1)。將名為“ComServer”的服務器作為“.COM”根記錄服務器,其IP為139.37.1.1。這些服務器上安裝的都是Windows Server 2008系統(tǒng)。
在名為dxServer的服務器上打開DNS管理控制臺,在其中創(chuàng)建名為“dxkd.com”的主要區(qū)域,之后在其中添加名稱為“srv”,IP為200.150.6.10的A記錄,其中在這里的IP為該機的實際IP。
為了便于其找到本例中“.COM”根記錄服務器,在DNS服務器屬性窗口中打開“轉發(fā)器”面板,點擊其中的“編輯”按鈕,輸入“.COM”根記錄服務器的IP,這里為139.37.1.1。針對名為wtServer的服務器創(chuàng)建名為“wtkd.com”的區(qū)域,并為其添加名稱為“srv”,IP為100.68.3.10的A記 錄,這里的IP為該機的實際IP。針對名為othServer的服務器創(chuàng)建名為“othkd.com”的區(qū)域,并為其添加名稱為“srv”,IP為 100.68.3.1的A記錄,這里的IP為該機的實際IP。
同時,分別為其配置轉發(fā)器,使其可以定位“.COM”根記錄服務器。
在名為“ComServer”的服務器上打開DNS管理器,在其中創(chuàng)建一個正向查找區(qū)域,其類型為主要區(qū)域,名稱為“com”。
之后選擇“com”區(qū)域,在其右鍵菜單上點擊“新建委派”項,在向導界面中的“委派的域”欄中輸入“dxkd”,在下一步窗口中點擊“添加”按鈕,在新建名稱服務器記錄窗口中輸入“dxkd.com”,設置其IP為“200.150.2.1”。點擊“確定”按鈕,完成委派操作。
按照同樣的方法,針對域名為“wtkd.com”的域進行委派,為其設置的IP為100.68.2.1。針對域名為“othkd.com”的域進行委派,IP為 150.99.2.1。
接下來需要針對AD設備,配置DNS委派操作。方法與上述操作完全一樣,針對域名為“xxx.com”的域進行委派,所不同的是,為其配置了200.150.60.1和100.68.30.1兩個 IP,這樣便于實現出入站的負載均衡操作。
在“ComServer”的服務器的DNS管理器中打開DNS屬性窗口,在“高級”面板中選擇“禁用遞歸”項,讓其在處理DNS請求時,只返回對應的DNS記錄信息,告訴其對應的授權DNS服務器信息,讓其再去通過該授權DNS服務器進行解析。
因為內網主機要通過AD設備實現出站負載均衡,所以需要在AD設備上進行源地址NAT轉換。這樣,就可以讓訪問電信/網通/服務器的流量分別走電信/網通寬帶鏈路,在AD管理界面左側選擇“網絡配置”、“源地址轉換”項,點擊“新建”按鈕,新建一個轉換項目,輸入其名稱(例如“dxnat”),在“出接口”列表中選擇上述配置好的接口,例如“電信接口”項目,選擇“代理所有的IPV4地址”、“使用網口地址”、“源IP和目的IP哈?!表?,點擊“完成”按鈕保存該轉換項目。
同理,針對網通創(chuàng)建源NAT轉換項目,其名稱為“wtnat”,選擇的出接口為上述配置好的“網通接口”項。之后需要啟用AD設備的DNS代理功能,解析來自不同外網主機發(fā)來的DNS解析請求。在AD管理界面左側選擇“網絡配置”、“DNS代理”項,在右側的“網口”列表中選擇“電信接口”項,并設置其DNS服務器IP為200.150.2.1。點擊“添加”按鈕,將其添加到DNS服務器列表中。
之后繼續(xù)在“網口”列表中點擊“網通接口”項,輸入其DNS服務器IP為100.68.2.1。這樣,AD設備就可以將不同WAN接口傳來的DNS請求分別發(fā)送不同的DNS服務器。
在“啟用DNS代理”欄中選擇“啟用”項,就可以針對內網主機啟用透明DNS代理功能。在“IPv4監(jiān)聽地址”欄中輸入“10.1.1.254”,即內網主機使用的DNS服務器地址。在“并發(fā)查詢”欄中選擇“啟用”項,提高查詢速度??梢愿鶕枰斎胨璧谋O(jiān)視域名,這樣可以判斷DNS服務運行是否正常。其余設置保持默認,點擊“更新”按鈕即可。在左側選擇“公共對象”、“IP地址集”項,在右側可以看到該AD設備預設的IP地址集。這里為了便于說明,創(chuàng)建自己的地址集。
點擊“新建”按鈕,在新建地址集界面中輸入其名 稱(例 如“dxdizhiji”),輸入實驗測試用電信地址集,范圍從200.150.0.0到200.150.255.255。點擊“添加”按鈕,將其導入地址集列表,點擊“完成”按鈕保存配置信息。對應的,新建實驗測試用電信地址集,其名稱為“wtdizhiji”,地址范圍從100.68.0.0到100.68.255.255。根據這些信息,當訪問電信/網通/服務器時,分別走電信/網通寬帶鏈路,對于其他的訪問流量,則實現在上述兩條鏈路的負載均衡。
在AD管理界面左側選擇“路由配置”、“智能路由”項,在右側點擊“新建”按鈕,來創(chuàng)建新建路由項目。在“智能路由”面板中輸入名稱(如“dxroute”),在“目的IP地址”列表中選擇“ISP地址段”項,在“ISP地址段”列表中選擇上述地址集“dxdizhiji”項,在“待選”列表中選擇“電信接口”項,點擊“<”按鈕添加進來。
在“鏈路選擇策略”列表中選擇“加權最小流量”項,點擊“完成”按鈕保存配置,這樣即實現靜態(tài)就近訪問功能,讓訪問電信的流量直接從NET1接口發(fā)出。對應的,創(chuàng)建針對網通的路由南項目,其名稱為“wtroute”,在“ISP地址段”列表中選擇上述地址集“wtdizhiji”項,并選中“網通接口”項,讓訪問電信的流量直接從上述聚合端口接口發(fā)出。在智能路由列表中雙擊默認的路由項目,在其屬性窗口的“鏈路選擇策略”列表選擇“輪詢”項,這樣可以讓其余的訪問流量按照輪詢的方式,在上述兩條鏈路上實現負載均衡。
當然,利用AD設備,不僅可以實現出站鏈路的負載均衡,還可以實現入站的負載均衡。這里限于篇幅就不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