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卡洛琳·瓊斯 著 曾桂娥 譯
這是一張20世紀50年代早期奧黛麗在攝影棚拍攝的照片。這是她首次登臺的造型,她自己也頗為喜歡,照片中她留著標志性的短劉海,絲巾上打了一個小結(jié),甚是可愛。
20世紀中期是好萊塢的黃金時期,沒有哪個年代的電影像這一時期塑造出如此多的經(jīng)久不衰的時尚女主角。在這一時期的眾多電影明星中,沒有人能與英國女演員奧黛麗·赫本所詮釋的現(xiàn)代風格相媲美。赫本因患癌癥辭世,但她作為電影界、時尚界的偶像標桿地位仍繼續(xù)享譽全球。事實上,“赫本”這個名字已成為一個被廣泛認同的英語詞語,它成為能喚起人們特殊記憶的代名詞。時尚的趕潮兒頻頻用諸如“那太赫本了”這樣的表達來描述一款獨具韻味的小黑裙、七分褲或百褶裙。與此同時,赫本呈現(xiàn)的熒幕形象是一位優(yōu)雅的不失天真爛漫的少女,雖然閱歷豐富見多識廣但不失古靈精怪,她超脫世俗、與眾不同,她拒絕被貼上簡單的標簽。正如她的導演朋友彼得·博格丹諾維奇所說:“奧黛麗的魅力就好比蒙娜麗莎的微笑。你只可意會不可言傳?!?/p>
赫本在公眾視野穿行六十載,不管是作為好萊塢明星還是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特使,她向來是優(yōu)雅的化身。不管身著紀梵希設計的晚禮服,還是隨意搭配獨具赫本特色的七分褲、高領衫、平底芭蕾舞鞋,她看上去總是一如既往地完美無瑕。英國近期一項民意調(diào)查顯示,盡管奧黛麗·赫本人生最絢爛的時期已經(jīng)過去六十年了,但她仍然是最受英國人喜愛的時尚偶像。
關于時尚,這位非科班出身的巨星的影響力經(jīng)久不衰、難以模仿和超越。她那昂揚的面龐努力融合純粹、舒適和優(yōu)雅,創(chuàng)造出一個永恒的反歐式老練世故的形象,而這些品質(zhì)恰恰是源于她性格中的一部分。奧黛麗的兒子西恩·赫本·費勒這樣解釋:“她的風格是內(nèi)在美的外延,這種美因生活的自律、對他人的尊重以及對人性的希望變得更具有說服力。”
1929年5月4日,奧黛麗在比利時出生。她幸免于二戰(zhàn)的殺戮,在戰(zhàn)爭陰影中艱苦成長,恰逢經(jīng)濟高速增長,她又重拾樂觀主義精神。和平時期的奮力拼搏和無邊的野心對她日后的影響不可估量。
在后沖突的歐洲,尤其對女人而言,生活方式變化迅猛。多虧了戰(zhàn)爭,女人們在工作上獲得了更多的獨立,外出工作的女性在數(shù)量上較以往也明顯增多。這種更加強烈的自由意識不由分說地也在時尚界刮起一陣旋風,奧黛麗的標志性裝扮自然是這個活力四射時代的產(chǎn)品和象征。她的風格完美地展示了男孩的俏皮與女性的柔美、獨立與性感的兼容并蓄。王薇拉曾說:“奧黛麗是第一位現(xiàn)代女性。服飾與她的靈魂和思想相互映照,要去協(xié)調(diào)好這三者,她冒著很大的風險?!?/p>
如今,奧黛麗風格早已滲透進我們的無意識中,以至于我們很輕易地就忽略掉這種打扮的內(nèi)在革命性。這種反叛最早要追溯到1953年《羅馬假日》中奧黛麗飾演的安妮公主,片中男主角是格利高里·派克飾演的美國記者喬·布萊德利。在那個一味追求豐滿與曲線美的時代,海報上的瑪麗蓮·夢露和簡·拉塞爾那凹凸有致的身材吸睛無數(shù),但奧黛麗那精靈般的性格、婀娜的身姿和傳奇服裝設計師伊迪絲·海德為其量身定制的學院風服飾讓她毫不遜色。導演比利·懷爾德認為奧黛麗很有潛質(zhì),于是讓她在《龍鳳配》(1954)中出演她電影生涯中的第二個角色。他說:“眾多汽車餐廳的服務員成了電影明星,于是演員內(nèi)部也有了等級劃分,電影業(yè)出現(xiàn)了真正的干旱。她或許柔弱、纖瘦,可你一旦見到她,你便知道你真的看見了希望。這是一種罕見的品質(zhì),但是天哪,你也不知道你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它的?!?/p>
《蒂凡尼的早餐》,1961年。奧黛麗飾演霍莉,喬治·佩帕爾特飾演作家保羅。
憑借在《羅馬假日》中的精彩演繹,奧黛麗順利地邁進電影業(yè)并成就了日后一系列經(jīng)典電影。從1948年到1989年,她一共拍攝了27部電影,其中包括電影史上無與倫比的《蒂凡尼早餐》(1961)。持久的不光是電影,還有她和設計師休伯特·德·紀梵希的合作,《羅馬假日》預示了這段終身合作的開端,當她穿著紀梵希設計的晚禮服參加1954年奧斯卡頒獎典禮時,紀梵希就清楚地知道她將成為他的靈感繆斯。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通過她在電影以及眾多的時尚雜志的露面,我們不難看出奧黛麗將束腰裙、小黑裙、一字領舞會裙提升到新的時尚高度,這也為她贏取了1961年國際最佳著裝名人榜名人堂中的一席之地。從那時起,她那歷久彌新的風格便在時裝界占據(jù)了一定的地位。
是誰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那個人必定是赫本最心儀的服裝設計師紀梵希。紀梵希這樣描述道:“她賜予了服裝生命,她有套方法將她自己安頓在衣服里,我從來沒見過其他人這樣,自從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她突然感覺良好,你可以感受到她的激動和喜悅?!蔽覀兪謶c幸,這個神奇的力量一直存在,它超出肉眼的可視范圍,也超出奧黛麗自己的感知,它激發(fā)并鼓舞著我們所有人堅持不懈地努力,追隨著她的時尚步伐并效仿她的風格。
隨著《羅馬假日》的一炮走紅,派拉蒙影業(yè)立即著手為他們的新晉寵兒簽下了七部電影的片約合作,第一部便是比利·懷爾德的《龍鳳配》(1954)。這個令人心馳神往、經(jīng)典浪漫的童話故事奠定了奧黛麗在演藝圈的地位,為她再一次贏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并一舉造就了這位時尚偶像。
在《龍鳳配》中,奧黛麗飾演的“薩布麗娜”是一位司機的女兒,父親為一位房地產(chǎn)商開車,片中她愛上了雇主家的二兒子,而那位放浪形骸的花花公子卻從未正眼看過她一眼。但她從巴黎學成歸來后,整個人發(fā)生了由內(nèi)而外的蛻變,她的成熟自信讓他為之神魂顛倒。一件船領雞尾酒晚禮服和七分褲將她襯托得高挑迷人,腳上的絎縫皮面芭蕾舞鞋讓她看上去輕盈自在,頭上的薄綢褶皺頭巾又為她增添了幾分高貴。赫本神奇地成功轉(zhuǎn)型,從一位端莊天真的少女化身成一位時髦雅致的巴黎女人。
電影《龍鳳配》(1954)的海報,該片講述了一個麻雀變鳳凰的愛情故事,票房大賣。這是奧黛麗出演的第二部電影,片中她與威廉·霍爾登和亨弗萊·鮑嘉同臺飆戲。
即使是那個土里土氣的的司機女兒薩布麗娜,她那男孩子氣中滲透出的優(yōu)雅早已初露端倪。
從巴黎歸來后薩布麗娜去參加一個舞會,她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她身著紀梵希蟬翼紗絲質(zhì)禮服,點綴以精致的黑色刺繡,手牽貴賓犬,甚是俏麗可愛。
這部電影標志著奧黛麗與法國服裝設計先驅(qū)休伯特·德·紀梵希終身友誼與合作的開始。因《羅馬假日》(1953)和《龍鳳配》(1954)中大膽新穎的服裝設計,伊迪絲·海德連續(xù)兩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當時紀梵希在海德掌管下的戲服部門工作,拿獎的雖是海德,而事實上《龍鳳配》中赫本那套驚艷全場的服裝正出自紀梵希之手。如果說《羅馬假日》讓奧黛麗走進了公眾的視野,那么《龍鳳配》可謂將她時尚俏皮的模樣搬上了國際銀幕。當灰姑娘薩布麗娜“變形”、從巴黎歸來抵達雇主家宅邸時,便立即吸引了由威廉·霍爾登和亨弗萊·鮑嘉飾演的萊勒比兄弟的眼球,他們內(nèi)心萬般懊惱當初忽略了這個近在咫尺的美人兒。
身穿紀梵希的最新設計單品,奧黛麗的出場驚艷四座:一襲白色無肩帶束腰長裙的她宛若從云端走下來的仙子,蟬翼紗的輕薄平添了幾分妖嬈,緊身上衣、裙擺、裙裾上的黑絲刺繡和黑珠釘點綴盡顯高貴雍容,層層疊疊的裙裾和裙擺邊緣褐色褶皺襯托出她的典雅端莊。正如紀梵希所說:“尤其是當她一顰一笑或是翩躚起舞時,整條裙子好似被賦予了生命?!?/p>
兩兄弟為奪美人芳心,向薩布大獻殷情(兩兄弟由威廉·霍爾登和亨弗菜·鮑嘉飾)。奧黛麗看上去靦腆害羞,身上穿的是不久后就被瘋狂模仿的黑色船形領緞面裙。
薩布麗娜另一件黑色綢緞晚禮服也十分出彩。這條露背裙左右肩膀兩邊各有一個蝴蝶結(jié),背部深V開叉延長到腰部,腰身處收緊,裙擺慢慢打開,俏皮與性感共生。然而,這條裙子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深挖的袖孔和裁剪得當?shù)囊蛔诸I口,這一款式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名詞,紀梵希解釋道:“原來被稱作船領的樣式在這之后更名為‘薩布麗娜’露肩領。”他說:“奧黛麗十分喜愛這種領口,這樣就能很好地揚長避短,遮住了她因瘦弱而突出的鎖骨,卻很好地凸顯了她的美肩。”
奧黛麗出現(xiàn)在火車站那一幕所穿的服裝讓她光彩照人。當鏡頭聚焦到薩布麗娜,她在空無一人的月臺上獨自踱步,優(yōu)雅美麗卻形單影只。她在紀梵希設計的套裝和帽子里散發(fā)著時尚的氣息、震懾眾人,一只小型貴賓犬蹲在她腳邊,它那銀灰色的鬈毛與她的整套服飾色調(diào)十分融洽。同一年《名利場》雜志這樣描述:“這件長至小腿的牛津灰羊毛粗直棱織大衣,對襟低圓領,腰部收緊,裙擺開叉恰到好處,盡顯大氣端莊還透露出絲絲女人味兒?!睍r尚趕潮兒們難免不為之瘋狂。
該電影編劇歐內(nèi)斯特·萊曼也因他那靈性生動、妙趣橫生的劇本榮獲奧斯卡提名。他說:“我難以想象在之前的電影中像這樣竭服裝之功用來打造電影畫面的,這是一個真正的突破。《龍鳳配》中的服裝確定了她在人們心目中時尚鼻祖的經(jīng)典形象。當然,她在《龍鳳配》中的穿著打扮對她日后飾演的角色也有一定的影響。毫不夸張地說,如果她沒有親自去巴黎找紀梵希,她也許拿不到《蒂凡尼的早餐》中的角色。
赫本正在醞釀下一個場景的拍攝心情,她需要將一個悲傷、時尚的薩布麗娜在空蕩的站臺上煢煢孑立的樣子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她一身素雅的紀梵希套裝,搭配一頂純白色的帽子,看上去冷靜智慧。
不久后,“奧黛麗效應”隨處可見。正如20世紀50年代紀梵希的導師德雷達·米爾所說:“大街上的每一個人都在模仿奧黛麗,模仿她的發(fā)型、她的一顰一笑、她的言談舉止。每個人都想成為翻版的奧黛麗·赫本,她所創(chuàng)造的遠遠不只是一個電影形象,她成了一代人的化身?!彼艿饺?nèi)的廣泛認可,這讓她輕松拿下《戰(zhàn)爭與和平〉(1956)的片約。
她的經(jīng)紀人庫爾特·弗林斯將她的片酬提到35萬美元,在那時,這樣的高價毋庸置疑將她確定為世界上最高片酬的女明星。她對此感到不安,對經(jīng)紀人說:“我不認為自己值這樣的高價,這不可能,請不要對外這樣宣傳?!边@部由托爾斯泰長篇小說改編的電影由她與當時的丈夫梅爾·費勒聯(lián)袂出演,電影口碑毀譽參半,準確來說是一部票房毒藥。然而這部電影給奧黛麗帶來的事業(yè)的低潮并沒有持續(xù)很久,同年拍攝的《甜姐兒》(1957)大獲成功,算是及時的救命稻草。
這是一張《甜姐兒》(1957)的海報,這部風靡一時的浪漫音樂劇由弗雷德·阿斯泰爾和奧黛麗·赫本領銜主演,斯坦利·多南執(zhí)導。
這是在《甜姐兒)(1957)的拍攝片場,奧黛麗正準備下一場景她在巴黎杜樂麗花園中歡快奔跑的戲。戲中身為模特的她正要進行封面拍攝,她身穿一件黑色紀梵希蓋袖裙,頭戴一頂黑帽,手上舉著氣球,快樂洋溢。
《甜姐兒》是好萊塢一部經(jīng)典的音樂舞臺劇,由殿堂級大師喬治·格什溫和艾拉·格什溫作曲,《雨中曲》的導演斯坦利·多南執(zhí)導。該劇背景設定在高雅時尚的雜志世界,全劇展現(xiàn)了巴黎都市生活和紀梵希女裝的完美融合,緊緊抓住了新興垮掉一代的頹靡風格。奧黛麗飾演的書店店員喬·斯托克頓泰然自若地經(jīng)歷了從小店員到時尚模特的轉(zhuǎn)變,她的表演令人心情愉快?!熬扌堑恼Q生”那一章節(jié)的描述實則是一個精妙的暗喻。生活總是仿照著藝術(shù),這無不預示著她的一舉成名。在電影開頭,斯托克頓打理著格林威治村的書店,她是一位輕松自在、時尚而不自知的店員。一天,機緣巧合,她被一家雜志編輯相中,這位編輯和一個溫文爾雅的時尚攝影師(該角色由弗雷德·阿斯泰爾飾演)策劃將她打造成一個滿懷自信的封面女郎。導演多南清楚地認識到她時尚偶像的定位,他確保在浪漫的巴黎拍攝外景時觀眾能欣賞到她每一個漂亮的姿勢。其中一張照片是她穿著一身短款套裝,頭戴一頂草帽坐在游艇上釣魚的場景,塞納河的美景襯托著她的閑適。還有一張是她身穿一條黑色蓋袖裙,頭戴一頂黑帽,手上舉著五顏六色的氣球歡快地跑過杜樂麗花園,巨大的色彩反差營造出一種更為強烈的青春盎然氣息。最令人驚艷的那張照片是當她穿著紅色的抹胸緞面禮服搭配同色的紗質(zhì)披肩以勝利女神的姿態(tài)從臺階上歡快地跑下來時,她身后的紅色飄紗迎風飛揚,她的熱情瞬間充斥了整個羅浮宮。
奧黛麗飾演喬,她身穿紀梵希朱紅色禮服,黑白碎花散落點綴,落落大方,在巴黎與她的攝影師男友共度浪漫良宵。
她身上有一種高雅的魅力,但經(jīng)典的“奧黛麗”風格亦給人一種標志性的假小子氣,例如她鐘愛的高圓領毛衣配上黑色七分褲和皮便鞋,以及后來成為奧黛麗標志性的米黃色雙排扣大衣無不走著中性路線。但這并不是否認華麗的晚禮服讓她成為巴黎午夜聚會的焦點,那是一套精致的高定紀梵希朱紅色禮服,搭配雙白色長款手套,盡顯典雅。但在《甜姐兒》中最華麗的服裝當屬那套紀梵希婚紗,它努力兼顧婚紗的經(jīng)典美感和超現(xiàn)代的時尚元素,裙長及脛骨,寬下擺的白紗,上裝腰部窄緊,與奧黛麗鐘情的平窄領口相得益彰,白色面紗別在奧黛麗的高髻上用一個小小的蝴蝶裝飾結(jié)堪稱完美。這款婚紗在整個20世紀50年代后期的婚禮上紅極一時,這毫不意外。
拍攝《黃昏之戀》(1957)時,奧黛麗與《龍鳳配》的導演比利·懷爾德再度合作,該片延續(xù)前一部電影的風格,讓觀眾大飽歐洲時尚服裝的眼福。片中奧黛麗飾演一位涉世未深的學生艾蓮·夏弗,她有著渾然天成的學院氣息和女性獨特的迷人氣質(zhì)。
《黃昏之戀》(1957)中奧黛麗飾演一位衣著筆挺的大提琴演奏家,她對服裝的駕馭能力從此可見一斑。她讓這樣一套男孩子氣十足的粗花呢正裝夾克和褲子同時兼具可愛、性感和優(yōu)雅。
與之前的電影一樣,紀梵希服飾的登場迎來了電影中的時尚高潮,艾蓮穿著紀梵希高級女裝現(xiàn)身歌劇院,她身穿一件白色細網(wǎng)眼花邊長舞裙,腰間別有一個青綠色的真絲蝴蝶結(jié)。但最經(jīng)典的是那裙擺微張的印花棉質(zhì)背心裙,以及她一直青睞的棉質(zhì)條紋七分褲紐扣領襯衫以及精美的糖果色針織開襟羊毛衫,這些單品秉承著對日常服飾的考究,這就要追溯到《羅馬假日》中的日常裝扮了。這些別具一格的打扮逐漸濃縮成典型的奧黛麗風格,不僅如此,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買到赫本款,全世界女性癡迷于模仿赫本長達半個多世紀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