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現實、介入與轉化

      2018-03-03 05:25:52劉波
      江南詩 2018年1期
      關鍵詞:詩意現實詩人

      劉波

      新世紀以來,介入性寫作一直是詩壇論爭的焦點,這與我們的現實境遇有關,也和讀者對詩人寫作的要求相聯,同時還關涉很多詩人的自我期許和訴求。詩人如何有效地參與對當下時代的書寫?及物寫作是不是應該成為一種常態(tài)?對社會公共事件的干預應不應該成為衡量詩人富有良知的標準?詩人如何從對現實的書寫上升到一種精神表達的高度?如何在切入現實后又超越現實,以獲得詩意的更多可能性?這些問題曾長久困擾過很多詩人,但他們又無法回避,只能迎難面對。在一座強大的時代保壘面前,如果不解決一些根本之問,詩意的穿透就將是一句空話。帶著這些疑問進入到對新世紀詩歌美學和精神流變的探索中,那些看似復雜的命題,也可能會變得更為純粹、清晰,詩人們的寫作格局和視野也可能會由此得以拓展與提升。

      一、如何理解介入的寫作

      2012年8月4日,詩人臧棣在他的新浪微博上發(fā)了這樣一條感慨:“21世紀以來,當代詩不斷面對一種特殊的謠言:臧棣主張詩的不介入。這股謠言從北島開始,經由林賢治的呱噪,韋白的偽造,現在又經夢亦非的嘶喊,可謂甚囂塵上。但真實的情形如何呢?臧棣從來不反對詩的介入。我厭惡的是,把詩的介入不介入變成一種逼別人表態(tài)的文革邏輯。好了吧。表態(tài)就表態(tài)。滿意了吧?!碑敵蹩戳诉@條宣言式的微博,我甚至覺得臧棣有些反應過激了。當他作出這樣的反擊時,似乎帶著一種無辜和委屈:“好了吧。表態(tài)就表態(tài)。滿意了吧?!边@一次他表明了自己的基本立場:不反對詩的介入?!白鳛樵娙?,我贊同詩的介入,也積極實踐著詩的及物性。”到底何為介入?在很多人看來,也許就是對社會公共事件和生活的干預、揭露、審視,并表明自己追求自由的立場和道義。以此標準來衡量,臧棣認為自己也寫過不少“介入詩歌”,以對社會熱點話題進行回應,像《六十年不遇叢書——悼北京7.21特大暴雨中死難者》《北京陰霾史叢書》《死豬叢書》等。這些詩確實是臧棣“介入”寫作的佐證,但我們也可以認為他恰好實踐了某種詩歌寫作的本質——對現實生活的有感而發(fā)。

      對于介入寫作的理解,在當下我們是否將其狹隘化了?這種介入不僅表現在對公共事件的干預和行動上,對于詩人來說,更多時候還表現在美學建構和思想意識層面:你是站在什么立場上寫詩?自我的立場,還是文學本身的立場?或者是更寬泛的博愛立場?每個詩人的理解都可能不一樣。我們往往以一個詩人長期以來的寫作姿態(tài)判斷其是否“介入”了時代,臧棣少有對社會事件的具體言說(他帶有“純詩”性質的寫作一直遭人詬?。?,因此給人的印象就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書齋型詩人。不管是臧棣刻意為之,還是心性使然,其“純詩本身就是一種現實”的觀念所引起的爭議,也是這個時代公眾對詩人形象有所期待的投射:他們渴望看到一個具有良知和正義感的代言人站出來說話,且要站在弱勢者的一邊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書寫。

      臧棣成為這個時代被批判的靶子,讓他很受傷,因為他覺得自己寫詩本身就是對時代最大的介入。“我其實是一個具有強烈現實關懷的詩人。很多時候,我覺得我過于看重詩歌與現實的關系了。很多人有意無意地把我看成是當代詩歌中回避現實的代表,甚至有人不惜捏造言論,構陷我主張詩應該不介入現實。但實際上,就所依傍的傳統而言,就個人的詩歌性格而言,我其實是非常關注現實的詩人?!边@是一個詩人的基本職責,而非像戰(zhàn)斗者那樣將文字作為匕首和投槍,他所使用的武器就是語言,如何將語言寫到一種極致,這是臧棣的目的?!拔沂且粋€非常注重‘現實感的詩人,所以,有時并不太在意僅僅從題材上捕捉現實的跡象;在我看來,詩人的天職是,通過使用語言,改變語言,創(chuàng)造出我們理解現實的一種新的方式?!倍桃膺x擇什么樣的主題來寫,好像有違詩歌之本——在語言創(chuàng)造基礎上的有感而發(fā)。介入的寫作由此應該變得更趨自然、理性,而非被迫的二元對立?!霸姏]有不可以介入的,當然不是作為哲學、政治、宗教、倫理等的直白宣示,而是以詩歌的把握世界的獨特方式,把它們融化、再造,轉化為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成為詩的有機體?!痹姷慕槿胄苑秶梢愿鼘拸V,就看詩人們如何去對待各種主題了。但無論怎樣變換,語言和詩意的創(chuàng)造是一根標桿,否則,脫離詩歌有感而發(fā)之本質的批判,都可能讓詩變成說教式的口號。對于現實,我們需要的是清醒的反思,沒有反思的現實生活,也難與詩人筆下有效的價值言說形成呼應。

      北島曾言:“我們從來沒有足夠的自省意識,沒有對傳統更深刻的認知。這是中國當代詩歌根兒上的問題。不刨根問底,我們就不可能有長進?!闭嬲袃仁【竦脑姼瑁粌H對準當下,更指向歷史和未來,那是一種終極理想之問。然而,并不是所有詩人都有介入現實的寫作自覺,他們對存在感的領悟,可能比接受現實本身更趨遲緩,這是由詩人的性情和能力所決定,當然,也與其是否在極致寫作狀態(tài)下激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有關。很多年輕詩人沒有直接處理現實題材的能力,往往會避重就輕地書寫遠方和“在別處”的生活,這難免陷入高蹈、空洞。沒有生活細節(jié)和日常經驗作保障,僅憑想象來獲得能指的滑動,多數時候會顯得無力。在面對現實時,如果缺乏一種變形的技能,我們就無法使其文學化、異質化,最終導致缺乏新意。所以,有的詩人要么寫得很實,力量出來了,但詩性的美感喪失了。相反,有的詩人沒有能力對接現實,他只有通過囈語般的文字組合來營造詩性氛圍,因此會越發(fā)虛幻,很難在一種虛實結合的生動里達到對時代與自我不動聲色的演繹?!霸娙耸亲晕颐\的承擔者。詩人與自我的關系,說到底還是詩人與世界的關系,而詩人與世界的關系是時遠時近。所謂遠,就是寫作中的詩人在相對封閉、單純的個人世界中,在對無明幽微的觀照中尋找真實的自我,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所謂近,則是詩人不會獲得特許身份,作為文明之子也要在這世界上摸爬滾打,也要識取自家桑梓,即便偶爾身臨一片白茫茫的雪野,詩人也不會過而不留足印?!眱?yōu)秀詩人的寫作皆有其精神之根,這種精神之根不是飄浮在語言表層,而是沉下去的,呈現其堅實厚重的一面。由此觀之,介入性寫作最基本的還是如何以詩的方式言說;如果更進一層,這對詩人就有了特殊要求,不僅要有行動的力量,且關涉更高的思想層面。endprint

      真正能進入到詩人筆下的現實,或許是殘酷的,它需要詩人去辨別,去為它們尋找最合適的表達形式。用敘利亞詩人阿多尼斯的話來說,就是“握著想象之手,走進現實”,這是詩人介入現實最好的途徑。在此,想象力的充分發(fā)揮仍然是創(chuàng)造性書寫的保證,否則,當現實進入到詩歌時沒有轉換為詩意的出場,即現實沒有和詩人的創(chuàng)造個性進行有效融合,這樣的寫作很難有持續(xù)性。如果詩人缺少一種從文學的角度理解現實的領悟力,他無法在藝術層面突破直接的述說,從而完成語言的美學轉換。

      我認同唐曉渡先生的觀點:“中國的詩人們很多并沒有逃避現實,卻沒有力量穿透現實。”的確,“穿透”這個詞準確而形象地命中了當下詩歌的要害。我們并非處于一個完全沒有思想的時代,只是詩人如何從現實中提取思想,似乎變得很難,一方面是社會大環(huán)境所致,另一方面也與詩人們的素養(yǎng)有關,這一點甚至更重要。“一個悖論是,中國現實本身的復雜性是前所未有的,傳播手段也前所未有地多元化,但詩人、作家個體的能力似乎還不能適應,沒有力量去穿透現實,去充分地運用傳播手段。原來寫一首詩要傳遞很久才能到文友手上,現在有這么多的便利,本應該有更多思想的碰撞和產出,但情況好像恰恰相反,多數人的思想特別浮泛,且無法積累、成型,更多是在打發(fā)現實;而現實本身又呈現為滾動的琉璃球,不具有一種可供從容進行靜態(tài)模型分析的可能。這些都是對詩人思想能力、感知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綜合考驗,也是對當代詩歌與公共生活關系的真正檢驗?!贝虬l(fā)現實,而不是穿透現實,此為詩人在介入寫作上所面臨的困境。當我們重新理解了寫作的介入性后,對現實的認知應會得以改觀,它就是文學的地基和背景。詩歌同樣無法逃避對現實的關注,以語言創(chuàng)造為前提,對公共生活的發(fā)言,會是詩歌體量增長的砝碼,也是詩人對詩歌精神和力量持久守護的見證。

      二、介入性寫作并不是要走向詩的反面

      當下,詩人的技藝在整體上是不斷提高的,尤其是中生代詩人的成熟有目共睹,他們作為詩壇的中堅力量,對漢語詩歌的理解、駕馭和創(chuàng)造抵達了一定高度。比如???,新世紀以來,他無論是寫個人生活,還是寫社會現實,都帶著清醒的批判之意。他在那種微妙的詞語轉換和現實羅列中,將自己對詩與時代的關系展現得更具反諷性,但又不失詩的美感和力量?!胺浅O朐谏剿c樹木之中看見鮮貨的人生,/或者展現精致的猜疑或者才藝:/表揚是匿名制,批評是實名制。/在大叔與蘿莉之間重建道德的新橋:/讓每個人都舒服。//對待新一代文藝知識分子,/海軍衫和麻花辮需要提檔升級。/大學生的上層在朗誦《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大學生的下層在被窩里安慰自己的精神與肉體,/或者研究魔獸的政治哲學。”(《我的文化生活》)詩人寫自己的文化生活時,其實就是在透視自我的精神世界,而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現實世界在其思想中的反映和投射,因此,他的書寫才會顯得尖銳、深沉,既有對當下現實的摹寫,又有對其的穿透,從表象的調侃進入到深度反思中,這種力透紙背的實踐,當為介入性寫作的覺悟之道。詩人能從現實進去,然后再從現實出來,此一過程的轉化自然、從容,不刻意,這是殘酷的現實何以在詩人筆下具有“黑色幽默”效果的原因。他仍然立足于創(chuàng)造,在豐富的語言整合中確立自己富有歷史感的詩歌美學。

      除了語言的創(chuàng)造,真正有良知的詩人,當“以出世之精神作入世之擔當”,這首先是我們針對詩人在這個時代作為“知識分子”角色所抱有的期待。在此情勢下,詩人最基本的寫作前提,就是不言虛假,不被誘惑裹挾著越出人生的底線。在介入性的詩歌里,除了語言創(chuàng)造的詩意本身,詩人還需要有實感層面的經驗,而不是流連于那些口號式的抒情,或高蹈于離奇的幻想和虛無的遠方,唯獨與我們身處的日常無關。但很多直面現實的詩,卻是直白有余,而意蘊不足,語言無彈性,也無張力,這就是沒有在現實和審美之間找到一個具體的平衡點。當詩人介入時代的核心,其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應體現的是這個時代人的真實生存處境。詩人是內在于自我抗爭的,這是由其身份的邊緣化和孤獨感所決定。他通過釋放內心的沖突,能發(fā)出一種不同于其他常規(guī)文字的聲音,它或許是疑惑的,也可能是矛盾的,但一定是獨特的、審美的,且?guī)е融H之力。“任何人都不能與詩人訴諸于外部世界的力量抗衡,與它的抗爭是超越個人和聯合的力量的?!弊鳛榭购馐浪椎牧α浚娙俗銐蛎煨?,但其文字能夠抵御內心的墮落。詩人的力量暴發(fā)會導向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不僅僅觸及語言,而是超越語言,形成一種向善的存在,清醒,明晰,帶著時代的重負之力。

      很長一段時間里,不少詩人都曾寫過應景的贊歌。當詩歌成為宣傳工具時,詩人一方面得不到自我的身份認同,另一方面,還要冒險地接受良知的審判。僅有那幾個不多的堅守者,在尋求自我表達的創(chuàng)造時,也不忘反觀這個社會的運行軌跡,那代表著歷史的過往,也折射出未來的方向。事關介入的倫理,它需要詩人全面調動自己的感覺、想象和情緒,同時,也要將良知、意志和人性納入到寫作的視野中來,這樣帶著審視立場的書寫,才會更見力度。

      詩人持有反叛立場乃常態(tài),但這種反叛不是憑空而反,不是隨意放肆,反叛應該是建立在獨立創(chuàng)造的基礎之上。有的詩人反了別人,但他的寫作還是沒有建構起屬于自己的獨特格局,只是口號式的“為反而反”。這難免會讓人懷疑他的目的,也會對其寫作產生不信任感。富于個性的詩人,他有具體的審美偏好,本無可厚非,但這種偏好不能成為他自以為是的借口,若如此,最后定是走向偏執(zhí)。當然,偏執(zhí)也是詩歌趣味之一種,仍然屬于可接受的范疇??捎械脑娙瞬粌H文本偏執(zhí),而且人也極端傲慢,不知這種狂妄的心理何以在很多詩人身上存在,詩人們看似抱團取暖,實際上,還是各自為政,互不服氣?!安粓F結就是力量”所呼應的,或許正是詩人的反叛之舉。

      反叛是創(chuàng)造的前提,但反叛也有可能是埋葬自己的溫床。將本身已有的優(yōu)勢不是發(fā)揮到一種極致,而是讓其變成“無”,所有的價值和意義被完全消解掉,這種刻意為之的反叛,終究不過是一場虛幻的自我滿足,顯得狹隘、輕浮。在這種反叛里,有一種“我的就是比你好”的自信滿滿,這種自信里充滿了“唯我獨尊”的氣勢,其實可能走向了詩的反面,而自己渾然不覺。也有人站出來反駁:即便走向詩的反面,它仍然是詩,可能還是更高級的詩。有自戀傾向的詩人,總是有他自圓其說的解釋,不管是繞圈子的詭辯,還是強詞奪理的否定,他總能以貌似語言哲學的高深,試圖將對方繞進去。這種屢試不爽的伎倆,也總是有效。所以,不少走向了詩的反面的人,一度都被供奉為大師。因為他們既可以寫作,又能為自己的寫作進行詮釋和辯護。他們既拿著矛,又拿著盾,就是始終不承認自己的寫作和言論有時就處在自相矛盾中。endprint

      依照常理,一個人不可能既是詩歌的立法者,又是闡釋者,那就像既當運動員又做裁判一樣,橫豎都是自己的標準,這種游戲規(guī)則對他人來說是無效的。如果是這樣,詩人就只不過是在封閉的圈子里自得其樂罷了。但自相矛盾正是不少詩人所面臨的困境,然而吊詭的是,這種困境又能為其提供一份往至深處去寫的動力。沒有內心沖突與精神困惑的人,可能很難寫出好詩。如果詩人越發(fā)看透了眼前的人世和生活,詩歌可能就真的離自己遠了。因此,我們再談介入寫作,在這樣的詩人身上,就有可能走向詩的另一種反面:他的文字只剩下控訴和抱怨,而沒有了藝術良知在其身上所體現出的高貴與生動,寫作缺乏飛翔的美感,詩意何在?

      三、詩意的轉化是根本

      關于如何面對現實發(fā)言或處理現實題材,這是一個令人困惑的命題。有人認為介入寫作往往會以喪失詩意為代價,何況詩歌也不能真正解決實際的社會問題,與其在那兒自說自話,還不如徹底進入到一種純粹狀態(tài)里。因為純詩是最安全的,它不用承擔什么社會道義,只對詩歌本身負責即可。當然,對于這種純粹的堅守,我們也確實無權干涉,那畢竟是每個詩人的選擇權利。誰都知道詩歌遭遇現實時的力量在何處,“事實上,沒有人真的就認為詩歌是一種對現實政治的直接干預,詩歌阻擋不了坦克,這是一種你被迫接受的常識。但在被金錢和權力牢牢控制的世界一體化面前,在體制矛盾日益加深的日常世界里,詩歌,作為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將為我們提供一種新的希望,這正是我們所期頤的詩歌倫理。”當此時代,一個詩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寫“安全詩”,這既受到了質疑,但也獲得了一些人的響應。有詩人就認為,寫詩如果停留在當下時代,那未免顯得小器和短視。持這種觀點的詩人,雖試圖寫出更高遠更大氣的詩,但下筆往往可能就脫離了本真的自我,而滑向了無邊的幻想。

      我在這些詩人的詩作里,確實難見與人性息息相關的真實表達,更多是一種精巧的自我把玩。詩人可能還會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已經站到了當代詩歌的制高點上,無人能及。這種“走火入魔”的寫作,很容易讓自視甚高的詩人忘乎所以。當我們一旦抽掉其作品中“詞語煉金術”的花招,剩下的可能就是一堆語言殘渣。讓寫作落實于對現實的轉化,這樣沉下來的持守與實踐,至少是有根的表達,映射著現實與人心的底色。逃避的寫作,很多時候會顧此失彼:詩人在意了修辭上的美學,很可能瞬間就喪失了讓美學獲得支撐的思想之力,因為花哨的詞語組合如果沒有一根精神的主線將其串起來,很難立得住。所以,與其刻意裝深沉,不如真正切入到生活的細節(jié)中,用那些豐富的人生經驗激活自己的想象力,重新對接出啟蒙的詩意。這樣,擺在詩人面前的問題,即是在時代現實中如何將之與個人的獨特表達融合,從而寫出既有詩性創(chuàng)造、又不乏思想關懷的文字,這也是一個詩人綜合能力的體現。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我們一度進入了久違的詩歌繁榮局面,人人都可通過寫詩來表達悲傷之情,這樣,直白其心者難免會多,粗糙簡單的美學,千篇一律的哀悼體,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主流。當這段詩歌風潮過后,真正留下來的,仍然是那些在情感與技藝上結合得較好的作品,它們大都出自專業(yè)詩人之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答案還是與詩意的轉化有關。在大地震詩潮中,我們發(fā)現,對真相的探求成為很多人追尋的根本,不是滿足于表象的揭示。情緒的釋放是一方面,深層的追問則顯得更為重要。當那些以“我手寫我口”的網友通過抒情文字找到發(fā)泄悲傷的出口時,很多詩人則在尋找何以造成了這場悲劇,以及如何訴諸這悲劇背后的反思。因此,在地震詩潮中,沒有內省與追問精神的詩作,很難獲得最終認可與接受。這才有了朵漁的《今夜,寫詩是輕浮的……》,它帶著詩人的公共反思,卻又不乏個體的寫作立場。宇向的《2008,教學樓》則從最具體的事件入手,道出對真相探求的決心,這是知識分子情懷的體現,也是良知者為造成這場災難所作的深思。一座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倒塌,的確能見出建筑商是否出賣了自己的良心,是否在施工過程中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這些追問流露于詩人筆端,那不僅僅是一次文學追問,更是一場社會質疑。從文學層面到社會學層面,最后進入的肯定是人性的層面,悲憤之情讓詩人拿起筆,她寫出的一定是批判中愛的力量。

      有詩人以直面現實的方式來寫介入之詩,而有的詩人也主張介入,但他們不是以詞語直接容納和反映現實,而是以隱喻的形式來表現,這樣就會顯得復雜多元,也更富思辨性,比如70后的軒轅軾軻就是這樣一位詩人。他以反諷的筆調對時代的深度介入,已成為詩壇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為了成立低調俱樂部,我們拆掉了嗓門/換上了消音器,用聲帶勒緊了喉管/像戴了領結,再套上合體的燕尾服/舉著紅酒,小心翼翼地碰杯干杯/低聲談五十年前的事情,五十年后的事情/中間這一百年,我們不談,一點也不談/就像是在真空,我們胸前都掛著氧氣瓶/只有窒息得快受不了時,才吸一會氧/后來我們向樹學習,通過光合作用/把吸進肺里的毒氣和臭屁,都變成了氧氣/戴著樹冠的綠帽,伸著綠葉的舌頭/低調到不著調,沒有調,只剩下微弱的呼吸/時代的大喇叭里正播放著人聲鼎沸的錄音/而越來越多的人深陷在默片里/口腔里是啞藥,指縫里是解藥一片片流失”(《低調俱樂部》)。這種在字里行間透出的隱晦的批判性,也是對現實反思的詩意轉化,這種詩意不是什么浪漫主義格調,而是詩人在表達過程中對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所引起的文學性發(fā)酵。像這樣的介入性寫作,或許會是未來漢語詩歌的一個方向,它不僅需要詩人充分調動想象力,更是對讀者閱讀能力的考驗,因為更多的現實批判是以隱喻或變形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對于還原性閱讀是一個重要的挑戰(zhàn)。

      當然,除了一批70后詩人帶著良知情懷在寫作,更年輕的80后與90后詩人們,也出示了自己作為公民的理性之責。他們追求自由的表達,探尋詩意的路徑,但未拋棄理想而追逐功利,也沒有逃避反思而變得犬儒;在海量資訊的沖擊下,也有詩人仍然抵制誘惑去書寫離亂的現實,去解析人生的困境。詩人們對接時代的痼疾,直面社會的傷痕,憑借的不僅是勇氣和膽識,更有這一代人所持有的超越之愛。其實,他們可能是在質疑,在批判,但憤怒在這個時代并非絕望,而也可能是一種希望的象征。他們訴求的是時代在理性發(fā)展中獲得點滴進步,像阿斐、唐不遇、王西平、鄭小瓊等年輕詩人,都在真摯的寫作中逐漸走向成熟,且在介入中讓自己的作品更富力量感。

      如今要獲得讀者,一個詩人肯定不只是以抒情的方式作曲高和寡的表演,因為華麗的舞臺行為畢竟是短暫的,更多時候還是要回到樸素的現實和平淡的生活中,孤獨也是引人入勝的力量。那么,對一個社會的觀察和對時代的記錄,同樣也要成為詩人們筆下的現實。他的自我實現需要通過夢之語來獲得升華,來保持光亮,那么,將現實進行個性的詩意轉化,就顯得尤為必要,這對于詩人來說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要想獲得轉化的詩意,詩人必須深具開放的視野和心態(tài),而不是自我封閉,陷于小圈子作非常態(tài)的演繹,這更非一個能“目擊成詩”的詩人所應有的境界。在未來的寫作方向上,找到一條能真正將個人與時代現實對接的資源轉換成獨特詩意的通道,當是有更高美學追求的詩人們所需完成的使命。endprint

      猜你喜歡
      詩意現實詩人
      新銳詩人
      椰城(2022年8期)2022-08-05 06:16:16
      詩意地棲居
      金橋(2022年7期)2022-07-22 08:33:14
      冬日浪漫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3:20
      我理解的好詩人
      中華詩詞(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詩人貓
      被耽擱的詩意
      中國三峽(2016年6期)2017-01-15 13:59:16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fā)
      詩人與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
      現實的困惑
      永顺县| 平罗县| 长治县| 湄潭县| 邢台县| 波密县| 科尔| 墨脱县| 长白| 九江市| 瑞丽市| 连平县| 城步| 佛冈县| 石阡县| 玛沁县| 兴国县| 平江县| 多伦县| 遂川县| 万全县| 高碑店市| 赤水市| 龙江县| 苍溪县| SHOW| 司法| 娄底市| 共和县| 章丘市| 象山县| 突泉县| 柘城县| 正定县| 化德县| 确山县| 石泉县| 连南| 望谟县| 永仁县| 包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