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qū)紅旗小學 李進芳
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平等、融洽的氛圍,讓學生不緊張,沒有怕說錯的心理負擔,將學習活動視為主動參與的過程。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低年級學生的好勝心特強,他們極其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因此培養(yǎng)學生“說”的動力應從保護學生的這種自尊心開始。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應始終面帶微笑、耐心傾聽,并適時予以鼓勵。如“說得好”“不要急,慢慢說”等,并要求全體學生注意聽,對每個學生發(fā)言都應予以充分肯定,激勵學生喜歡“說”,有信心“說”。課堂教學中還應該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給不同的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而不應只是幾個學優(yōu)生展示的課堂。如對于基礎較差的學困生,可以讓其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并給予表揚,特別是當其主動舉手時,要給他機會回答,并說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讓他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對于課堂活動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數(shù)學語言是由自然語言、專門術語和各種符號組成的,具有科學性、邏輯性、有序性的特點。因此,規(guī)范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是提高學生數(shù)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根本。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還不知道怎么使用數(shù)學語言、怎么回答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數(shù)學語言,完整有序地回答問題。
葉圣陶先生說過“凡是技術,無不需要歷練。”從實踐論的觀點看,學生數(shù)學口語表達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大量的表達實踐,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中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口語表達的機會。我在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嘗試重視學生數(shù)學語言的積累、訓練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智力。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的“說三點”:
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在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時,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教學用具操作過程等,指導學生仔細觀看演示過程,并讓學生口述,加深對算理、算法的理解,使知識內化。例如當學生做“8+7”這道進位加法式題時,我讓每個學生先拿出8根小棒放在左邊,再拿出7根小棒放在右邊,問:“怎樣算呢?”有的學生邊擺邊說:“我從7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和左邊的8湊成10,10加右邊的5根就是15根?!庇械耐瑢W則說:“我是把7先湊成10,然后再用10加5等于15?!痹诓僮鬟^程中,學生頭腦中已形成表象,所以敘述起來思路清晰,解答正確。
數(shù)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通過說思維過程,可以促使學生的思維嚴密、清晰和知識內化。在應用題的教學中,我堅持讓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說清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口述解題方法。這樣做,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清楚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例如學校乒乓球隊一共有17名隊員,其中男生有10人,女生有幾人?訓練學生用語言有序地說出分析推理過程,一先說題意:“已知學校乒乓球隊一共有17名隊員,其中男生有10人”,問題是“女生有幾人?”二分析題意:要求女生有幾人,要從總人數(shù)里去掉男生的人數(shù),就是從17里去掉10,所以用減法計算,列式是:17-10=()。然后讓同桌交流各自的分析過程,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學習了計算方法,通過口述解題思路,可以直接了解學生審題和理解題意的程度。
加強語言的準備性和連貫性訓練,給學生直觀憑借讓學生有足夠的感性認識。然后逐步形成理性認識,實現(xiàn)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轉化。出示下圖:
☆☆
○○○○
□□□□□
讓學生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讓學生準確地答出:誰和誰比?誰多誰少?多(少)幾個?
通過讓學生敘述題意,既利于促進學生理解題意、弄清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又利于學生數(shù)學語言的積累、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對應用題的教學十分有利。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里培林把“有聲的語言”看作是外部物質活動向內部心理活動轉化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敘述題意,有助于學生注意集中于任務的重要特征和關鍵點上,有助于知識的編碼和貯存。通過敘述,學生明確了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并且通過抽象語言來表述形象的圖意,利于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可很好地提高學生解決應用題的能力。
俗話說“字無百日功,言需千日熟”。從低年級起我們就把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語言和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它看成是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