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宜良縣孫家營小學 楊紅偉
在我國,自孔子以來歷代學者都把“立志”作為學習的必要條件著名的教育家赫爾巴就把“引起動機”作為其五大教學原則之一,現(xiàn)在教學思想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尤為重視。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除了在客觀上必須了解學習原理并熟悉方法外,還要了解學生本身的兩個主管因素——學習能力和學習動機。從學習動機方面看,教師教學成敗決定于學生是否努力;而努力是學習動機的表現(xiàn),因此培養(yǎng)學生學習動機應是教學的目的之一,同時也是課堂教學開革的重要內容。學習動機一旦形成,它不僅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且也有一定的動力使學習過程中注意狀態(tài)、興趣水平保持下去,在遇到困難時有克服困難的意志力??梢?,對于教師來說,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并采取一定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的前提和保證。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這種需要是家庭、社會、學校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不是先天或不受外界現(xiàn)實決定的本能力量,而是在后天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屬于一種非智力因素。它表現(xiàn)為學習的意向,愿望或興趣等形式,對學習起著推動作用。
從學習動機的來源上,可以劃分為內部的動機和外部的動機。在學校教育中,如父母的鼓勵、教師的表揚,競爭的獎勵等等,這些由外在力量激發(fā)產生的動機,可以稱為外部動機。而學生本身的內部心理因素,如興趣、信念、理想、好勝心、榮譽感等等,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推動學生積極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力量。這種由內在心理因素轉化而來的學習動機,可以稱為內部動機。
我們十分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教育。人的各種活動,都是由一定的活動動機引起的,學生的學習動機活動也不例外。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學習動機的實質是學習需要,這種需要是社會、學校、家庭的影響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學習動機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之間有著極為重要的關系。一般來說,學習動機越明確,越強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學習的效果越好;反之,學習動機不純或不強烈,學習的積極性就低,學習的效果就差。正因為學習動機有如此重要的功能,所以,它不但是影響學習效率的重要變量,而且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學生正處于青春時期,學習上的壓力與失敗很容易導致他們的自卑心理,學習的困難加深了學生的自卑心理,自卑又促使學生逃避學習。
學生相當一部分在義務教育階段有不同程度的挫折經歷,對學習具有厭煩心理。進入學生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的延續(xù),使學生更加消極地對待學業(yè),學習更加被動。許學校的教學內容幾年甚至十幾年不變,嚴重與社會的需要脫節(jié),使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無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學生所處的年齡正是對新鮮事物有濃厚興趣和探索意向的時期,陳舊、枯燥的書本內容激發(fā)不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課堂教學方法的單調與僵化進一步弱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有些學生甚至喪失學習動機。相當一部分學生進校時學習基礎本身就薄弱,如果老師不善于捕捉時代信息、學生心理動機,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等等,不能使學生感到學習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那么學生的學習動機就很難培養(yǎng)。學校缺少特色,學生缺少個性,必然使學生的學習動機日益衰竭。
學習動機與獨立進取的個性是密不可分的,個性是獨立進取還是被動退縮與動機水平關系密切。上進心強、抱負水平高,將持續(xù)地推動學習活動高效率地進行,而良好的學習效果又給學習動機帶來自我強化的作用,反之,缺乏上進心且抱負水平低,只能使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甚至惡性循環(huán)。所以教師要注意通過多種途徑不斷強化學生意志品質,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自覺的學習習慣。
學生設定的學習目標難度過高,從而不易實現(xiàn),結果不得不放棄。
中等難度的學習目標是指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實現(xiàn)的目標。過易的目標不能滿足自己的成就感,不足以激發(fā)動機;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也容易使自己畏難、氣餒。而中等難度的學習目標,經過努力可以實現(xiàn),使自己從中體驗到成功感,從而導致學習興趣的產生,激發(fā)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是有區(qū)別的,兩者并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同樣的學習動機可以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不同的學習動機可以取得相同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又是緊密聯(lián)系、互為因果的,學習動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變量,學習動機制約著學習效果。一般來說,學習動機正確、強烈,指向學習活動本身,則學習效果好,成績佳。所以,學習動機貫穿于整個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對學習效果起著重要的影響。
教學內容的新穎和豐富,使學生學有所得;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可引起學生的新鮮和好奇,兩者都可以使學生獲得精神的滿足而產生學習的興趣,特別是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最能吸引學生的興趣。為此,我們在教學中大力提倡“以技能培訓為主”,即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突出技能訓練。
良好的集體氛圍對其在成員的學習動機、個性有重要的影響。個人的行為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集體的要求和期望,個人的學習動機由于想得到所在集體的重視而受到激發(fā),學習效率也可以由此而提高。所以,努力形成一個相互競爭又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集體氛圍,對培養(yǎng)和激發(fā)良好的學習動機有著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