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水城縣南開鄉(xiāng)中心幼兒園 周 香
當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父母為了養(yǎng)家糊口常年在外工作。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留下了孩子在家跟爺爺奶奶。這些孩子叫— —留守兒童。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絕大部分人偏于溺愛。主要以照顧生活為主。他們認為:孩子只要吃好穿好就可以了,其他心理方面他們也是愛莫能助。
在農村隔代教育較為嚴重,父母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生活。上世紀出生的爺爺奶奶們大多都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要求孩子,甚至達到重養(yǎng)育輕教育的行為。例如,楊先馥九月份上幼兒園時,行為習慣非常的差。經過小班第一個學期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學會了很多生活常規(guī)。在幼兒園是個講禮貌、講衛(wèi)生的小朋友。但過了一個寒假后,該幼兒又回到剛入園時個人衛(wèi)生差。原因是假期的生活跟著爺爺奶奶,爺爺奶奶非常溺愛他,根本管不住他,他想干嘛就干嘛!這讓我想到:習近平主席在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中強調: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钡r村的大多數(shù)幼兒家長,大多都出外務工。孩子便失去了第一任老師的引導。很多孩子沒有在父母的引導下成長。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家長有意識讓孩子3歲初次離開家庭,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 —幼兒園,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不同的孩子所表現(xiàn)出的反應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看到各種新奇的玩具很快被吸引,玩的不亦樂乎,感到新奇的同時又有陌生感,玩一會兒又會跑來問一問:“我爺爺奶奶什么時候來接我呀?”有的孩子先玩一會兒,轉臉想起家人了,特別是有個小齡的孩子還講不清楚話,進門就開始一直不停的哭著喊爺爺奶奶。李軒語小朋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父母常年在外上班。孩子就跟著爺爺奶奶。3歲多了,孩子該上幼兒園了,來到幼兒園李軒語小朋友不和任何人說話,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她不高興會做一些事:如在地上打滾、打人,罵人還不吃飯等。老師跟她說什么她都不聽。我們找到她家。和爺爺奶奶交流之后,我們才了解李軒語小朋友在家的情況,更加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面對這些典型的留守兒童。教師該怎么辦呢?
在游戲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伙伴的角色。再一次親自運動會上,我們班的李志豪、黃文璽都是爺爺奶奶帶的,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不能陪他們玩游戲,李志豪很生氣的說,“都怪你”我不能玩游戲了。而黃文璽是在哪里哭,他要玩游戲。面對兩個孩子都想玩游戲。老師陪他們玩了游戲。他們很開心。幼兒園教師為了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首先要與幼兒建立起愛的橋梁,引導幼兒生活常識,經常與幼兒交流、溝通,讓幼兒把老師當作自己的親人,同時消除幼兒在園時的膽小的心理表現(xiàn)。其次,每個幼兒在家中都是家人的手心肉,生活在家長的縱容之下,孩子第一次離開爺爺奶奶,很多幼兒在入學的前幾天便哭鬧不止。再次,幼兒教師要甘與做孩子們的玩伴,并組織幼兒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多做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游戲,發(fā)揮每個孩子的長處,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多給幼兒點贊。讓幼兒真正感受到幼兒園比自己的家都親,幼兒教師就是自己的父母。作為幼兒園的教師,需要有足夠耐心的同時,更應該充滿愛心,用愛來撫慰孩子的心靈。這讓我想到一首兒歌“幼兒園是我家,老師愛我我愛她,老師夸我好娃娃,我說老師像媽媽?!边@里的孩子需要老師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的關懷。
應充分發(fā)揮教育主渠道,教師主力軍的作用,為幼兒建立幼兒園留守兒童之家。開展各種關愛活動,如中秋節(jié)給留守兒童送大大的月餅,端午節(jié)包粽子等等。每個月都和留守兒童交流玩耍。在留守兒童的游戲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家庭教育缺失造成原來由家長承擔的那部分責任在很大程度上轉給了幼兒園,因此幼兒園教師要承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責任,為他們的學習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學校成為孩子們所喜歡和留戀的場所。同時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及成長記錄,這里面記載著留守兒童的一切信息,如父母地址、聯(lián)系電話,現(xiàn)監(jiān)護人的聯(lián)系方式等,由老師負責管理以便交流。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們需要親情的撫慰,父母了解孩子的情況,教師需要全面深入地掌握孩子的表現(xiàn),“新建qq群或者微信群”加強老師、父母、爺爺奶奶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通過家長會或者聊天的形式。教師反饋留守兒童現(xiàn)狀,同時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全面真實地了解留守兒童在家里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情感心理狀況,及時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教師愛去撫慰留守兒童的心,使其對父母的依賴轉移到對老師的依賴。每一個月進行至少一次家訪,使這些父母較為詳細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遠程實行家庭教育。
我們應呼吁社會關注留守兒童。農村幼兒所生活的環(huán)境,接觸到的周圍的人,文化素質都比較低,教育孩子的觀念落后,經常在孩子面前說一些粗糙的話。幼兒期正是模仿大人的語言的成長階段,久而久之使孩子養(yǎng)成了不良的說話行為,對此幼兒教師應率先倡導社會關注幼兒的成長,帶頭宣傳有益于幼兒成長的話語,號召幼兒周圍的人群,文明用語、科學育兒,打造適宜幼兒成長的新環(huán)境。
總之,只要我們積極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讓社會各界共同來關注和關心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問題,讓家庭、學校、社會構建成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在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的教育問題上,不光幼兒教師.幼兒監(jiān)護人,全社會都應高度關注,給幼兒健康、快樂的童年,全力在孩子的成長中不要留下任何遺憾,把愛給他們,把希望給他們,用我們全身負責的行為來喚醒,感染他們,讓他們擁有一片藍天。將更多的愛心和溫暖獻給這些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到媽媽就在身邊!并且讓他們知道;父母是一切為了孩子,幼兒園老師為了孩子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