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古宜鎮(zhèn)第二中學 楊立業(yè)
農村初中數學后進生是個龐大的學習群體,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關注,數學是邏輯思維非常強的一門學科。由于其抽象性,所以給學生普遍帶有一種“枯燥無味”的感覺。而這也是數學課程后進生比其他課程的后進生多的原因。所謂數學學習的后進生,是指在學習課本內容方面、學習方法都較為落后的學生。
通過調查研究,農村數學后進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方面。
現在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導致留守兒童增加,這一部分學生往往是學困生的后備人選。效仿父輩不讀書也可以賺打錢,堅信讀書無用。家長對孩學習目標也很茫然,不求上什么高中大學,家里有田有地種,何求無飯吃!故家教缺失,回家無人管,自由自在。學校老師難教,學習紀律差,變成后進生。
小學課程主要以語文、數學為主,內容簡單。進入初中后,無論學習內容、學習范圍,還是學習方法,與小學比較起來,都有很大差異,具有新的特點。要求初中學生的學習具有更大的獨立性與自覺性,學習方法必須靈活多樣。事實上,大多數學生不能立即適應這一學習環(huán)境,在初一就開始掉隊了,是后進生存在的原因之一。
學生一進入初中后,知識內容發(fā)生了質變:一是用“字母”為主的符號表示數,二是建立有理數概念,引進了正、負數。事實上,很多學生思維能力無法跟上這兩個飛躍,暫時的進度跟不上,一時的學習“吃力”,部分學生就視數學為畏途,產生自卑感,出對學好數學沒信心,成績兩極分化嚴重,這是產生數學后進生的客觀原因之一。
進入初中階段學習,學業(yè)考試科目累計有八科之多。對學生的學習慣、自主學習能力 、自我約束能力都有較高要求,不刻苦學,是很難有好成績的。很多學生經不住考驗,想過的舒服些、自由些從而放棄了學習,得過且過,導致越往高年級成績越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后進生熱愛數學是數學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同時也是轉化后進生的重要方法,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總是有意無意地把學生分成優(yōu)、中、差三類,并且在教育過程中也總有不同等級的教育。有較多的教師對后進生的態(tài)度不夠良好,關心不夠貼切,輔導不夠深入;總以應付形式,粗略指點,能扶正就扶正,不能扶正就罷手。甚至有的教師在說:“差生多不要緊,關鍵是優(yōu)生要多”?;蛘哒f:“教學成績好不好,不看平均分,只看優(yōu)生多不多”,這樣無形中就舍棄了后進生。
現代教育觀告訴我們:每個人均有獨特的性格特點,都有培養(yǎng)的意義。而后進生的思維十分活躍。他們對新鮮事物都有敏感性和好奇心,但由于自制力不夠強,學習上又屢遭失敗,成績不良、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就厭惡了數學。所以作為教師應該要改變觀念,應給予后進生一份實在的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境界是教育技巧的頂峰”。后進生很容易被教師忽視、冷落,這往往使他們失望,進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其實后進生對老師的依賴和信任顯得更為渴求,他們需要更多的愛、更多的期望。教師要愛他們,平時要利用一切機會主動地接近他們,與他們進行心理交流,和他們交朋友,哪怕對他們微微的一笑或一句口頭表揚、一個熱情鼓勵的目光、一次表揚機會的給予,都可能為他們提供熱愛數學、進而刻苦學習數學的契機,都會給他們一種無形的力量。
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更是后進生愛數學的重要保障。所以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后進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接受教育、主動爭取成績。
教師的言行不僅會影響到學生對數學課的情感,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個性品質的形成,而后進生本身長期的自卑心形成了對老師有一種怯的心態(tài):說話錯了怕怪,開了小差怕罵,答錯了問題怕批評等。學生每天都要上數學課,課堂的感受直接影響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后進生往往上課易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他們對教師一般性的按部就班、枯燥無味的言語講話聽不進,對數學知識也不感興趣。而愉快的氣氛、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藝術性的教學語言就能引導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后進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所以作為教師態(tài)度要和藹、語言要幽默。
后進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好奇心比較強,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所以要先在學生面前提示一種新的東西,激發(fā)起他們的驚奇感。這種情感越能抓住他們的心,他們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就不知不覺去思考和理解,那么這就需要我們要善于用新穎的導入方法,引起他們對學習新內容的好奇感,從而神情專注、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
后進生特別敏感老師的評價,同學的議論,更在乎別人眼中的自己,害怕被孤立、邊緣化,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學習態(tài)度。
學科老師要加強交流,分析后進生的紀律學習情況,形成教育合力,讓他們確確實實感受到老師的愛。建立后進生學習跟蹤檔案,從每一次作業(yè),每一次測驗,每一次團隊活動發(fā)現亮點,定期談話或談心。找出差距,及時點評,該表揚不忽略,該批評不含糊,愛憎分明。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大江”。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很需要耐心,從點滴開始,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進而達到轉化后進生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