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南川區(qū)水江鎮(zhèn)青龍小學校 茍 倩
按照2011版的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因此用簡單的話語來講,我認為閱讀就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描述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的碰撞,以此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和幸福,而不是考上一所好大學,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具備對本好書陶醉的幸福,而不是為了考試分數(shù)[2]。個人很喜歡韓興娥的這段話,雖然充滿了理想的色彩,但卻深深觸及了我,閱讀對于我而言不正是幸福的所在嗎,所以我所盼望的正是閱讀之于孩子們的幸福。
自從大學時代接觸到薛瑞萍的教育理念之后,我就在心中勾畫屬于自己的閱讀教育藍圖,為此從到青龍小學任教開始,我就將閱讀開始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
青龍小學是一所山區(qū)寄宿制小學,班上幾乎每個孩子都住校,即使不住校的幾個孩子,因為離家近,所以每天都是晚自習之后才回家,所以孩子每天的學習時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8點,整整12個小時,正是基于這樣的現(xiàn)實,閱讀就成了孩子放松休息,打發(fā)時間的好方法。
課內(nèi)閱讀是進行課外閱讀的基礎,因此在每一篇課文的講解中,我都盡量遵從一個原則,那就是符合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注重培養(yǎng)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防止逐字逐句地過深分析和遠離文本的國度發(fā)揮。我是一個喜歡通過朗讀來感受的人,所以課堂中的大部分時間我都花在了朗讀上。范讀、自讀、齊讀、指名讀,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也在讀中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受,更加重要的是學生體會到了語言文字在聲音中發(fā)出的美感。
拿西施版二年級下冊的《天藍色的紐扣》為例,初次教學時雖然也讀了課文,但是整個過程卻很平淡,學生雖然在老師的提示下體會到了胖胖熊是個孝順的孩子,但對文本中的語言文字卻沒有多大的興趣,讀起來也沒有絲毫感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把這篇課文以講故事的語音語調(diào)念了出來,發(fā)現(xiàn)頓時生動了許多,于是,我將這篇課文以故事形式講給了孩子們聽,發(fā)現(xiàn)效果非常顯著,孩子們被我高低起伏的語調(diào),甜美的聲音吸引了,個個都學著老師的摸樣,表情生動地練習著朗讀,最后在孩子們瑯瑯的讀書聲中,我感受到他們對書本的喜愛。因為這一篇課文的成功,所以我將各種形式的朗讀放入了我的閱讀教學中。步入三年級,課文教學我劃分為三個重點,首先是生詞的掌握,其次是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最后是課文想向孩子們傳達的美好情感,我重視孩子們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因此我也樂于向孩子們傳達文中所宣揚的美好情感,希望他們在這種情感的熏陶下健全并茁壯成長。
開展課外閱讀是從一年級開始的,最開始由于孩子們對拼音并不熟悉,所以我沒有讓他們自己看課外書,而是從網(wǎng)上找講故事的視頻,以動畫的形式在晚自習播放,不僅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也讓孩子們度過了漫長的晚自習時間。當拼音學完后,我讓掌握得好的幾個孩子,自愿每天到我辦公室看半小時的課外書,通過這一階段的課外朗讀,這幾個孩子的識字量明顯增長,說的話也越來越完整。
到了一年級下期,孩子們的拼音基本都過關了,我就將在學校借的課外書發(fā)給孩子們看,在孩子們看課外書的過程中,我增加了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將自己感興趣的故事讀給大家聽,二是我找來有趣的故事先讀給大家聽,再向孩子們提一、兩個問題。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到了二年級下期,課外書的內(nèi)容逐漸變多,由于時間的關系,讓孩子讀自己喜歡的故事變得不太現(xiàn)實,所以我又調(diào)整了方法,在此之前有孩子有一邊讀,一邊抄寫課外書的習慣,所以我讓全班都這樣做,但是只抄寫自己感興趣的,或者你覺得好的內(nèi)容,并且背誦,低年級的孩子很喜歡背誦,所以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正是在這種變著方式的閱讀逐漸讓孩子們養(yǎng)成了沒事就看課外書的好習慣,對他們來說,看課外書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是打發(fā)時間的一種快樂方式,很多孩子休息的時候都抱著課外書看,這點讓我很滿足,我想這就是閱讀基于孩子的幸福吧!
現(xiàn)如今孩子們?nèi)昙壛耍艺襾砹恕秶鴮W經(jīng)典》和《日有所誦》給孩子們讀,加上看誰背得快的游戲,同學的崇拜和老師的表揚,激勵著每個孩子,讓他們都躍躍欲試??粗麄冇械陌櫭?,有的微笑,有的捂著耳朵,有的蒙住雙眼,背得熱火朝天,我也加入了背誦大軍,從唐詩宋詞背到國外優(yōu)秀詩集,孩子們在越來越多的閱讀中不僅收獲成千上萬的故事和快樂,更能收獲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價值觀,所以語文不僅是學知識,更是從別人的人生中感悟世間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