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牟定縣茅陽第一小學 鄧美仙
在整個小學階段里,小學生正處于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起步時期和個人素質的奠基時期,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開拓自己的視野,想獨立,喜歡閱讀人間求生存、征服開發(fā)大自然的緊張驚險故事或傳記故事。
一個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其個人作文創(chuàng)作水平的高低和作文質量的優(yōu)劣。掌握閱讀能力,不但使學生進行課文理解更容易地開展,而且通過學習借鑒別人優(yōu)秀的語言文字,寫作方法,還能夠提高學生作文的自行創(chuàng)作的能力。要想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光憑紙上談兵還是不行的,要付之于實踐行動,還要講究方法。
古人授之以漁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學生已激發(fā)的閱讀興趣要保持、穩(wěn)定、持久,必須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并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隨著閱讀教材的進度,教師應該堅持“一篇帶多篇,課內得法,課外受益,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fā)展”,把課外閱讀內容作為課內知識的擴充。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豐富了語文材料,擴大了知識面。為了提高孩子的課內閱讀能力,我嘗試著采用如下方法: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我們要還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發(fā)現(xiàn),探索的時間。”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讓學生獨立地查找資料,弄懂字詞意思,理清文章寫作順序、主要內容,畫出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并在初讀中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再抓重點詞句讀讀、想想、畫畫、演演,運用多種感觀體會語言含義,與課文情感產生共鳴,探究語言規(guī)律。最后讓學生談談自己讀懂哪些語句,文章為什么這樣命題?這樣開頭、結尾?課文寫了什么?怎樣寫?這樣寫好在哪里?你知道為什么這樣寫?所有的這些讓學生自己體味出來。
現(xiàn)在不少小學生到畢業(yè)時還不會讀書,朗讀時丟字加字,甚至讀破句;看課外書籍,走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們從低年級起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認真讀書的習慣;帶著問題讀書的習慣;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自己我評價習慣等等。
閱讀理解能力是以感悟,體驗為基礎的重要能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熟,不解說自曉其義也?!睂W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可以以多種閱讀方式,如: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
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yǎng),學會積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國古代學習論認為“積漸成學”是讀書之規(guī)律,如孔子主張“博學于文”;荀子論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近現(xiàn)代的學習理論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學習與形成有賴于積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就認為 “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蔽覀円獎?chuàng)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fā)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
規(guī)定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以便今后運用,這是必不可少的。在學習中,要經常給學生講積詞的好處,告訴他們“好腦瓜比不上爛筆頭”。有了積累本,就向有了個詞匯小倉庫,寫起文章來再也不愁沒詞了。在積詞中,有些學生可能辨別不出那些是該積的好詞,我們就應該選讀幾篇短文,告訴他們那些詞用得好,好在哪里,提高他們的鑒賞力。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運用又是更主動的學習。在上課回答問題或平時交談中,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運用了課外書或積累本上的新詞,應立即予以表揚鼓勵。學生在作文時運用了所積的好詞語我們就加上紅圈圈,并在班上朗讀。要求學生不但要寫得出,寫得快,還要寫得通,寫得美。
閱讀完一篇文章后,說說自己在寫同類文章時,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鑒,然后進行仿寫、敘寫。趁熱打鐵,讀寫遷移,是練習寫作的最好時機。如在讀完《走進大自然》后進行續(xù)寫,讀完《竊讀記》后仿寫一篇《我的讀書故事》,學完《爬山虎的腳》后仿寫一篇植物??傊?,學完人物篇仿寫人物,學完景物篇仿寫景物,學一類,仿一類,讓學生有樣可照,仿的輕松練的愉快。從學到仿,然后是創(chuàng)造寫,最后是學會寫,寫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小學生都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因此,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能使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從而更進一步激發(fā)他們閱讀的熱情。
1.課前三分鐘,輪流朗讀。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輪流上臺念一段自己摘抄的優(yōu)美語段,不僅能增加語匯的積累,又能促進學生在課外自覺認真的閱讀。
2.舉辦朗讀,講故事比賽。通過舉行比賽,在班里掀起讀書的熱潮,引發(fā)課外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大量閱讀。
3.結合課文內容,編課本劇。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不僅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審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還提高了他們與他人的合作能力。
4.結合一個話題,開展有趣的辯論會。在閱讀的基礎上,鞏固讀書成果,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5.開展“向你介紹一本好書”的讀書活動。由學生經過自己篩選后,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讀過的一本好書。學生為表現(xiàn)自己,必定行動起來,積極閱讀并認真比較。這樣既達到了訓練閱讀的目的,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總之,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嘗到閱讀帶來的成功與喜悅,慢慢地自己就會找書讀,慢慢學會讀書,使自主閱讀的意識得到增強,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來說,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終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