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崖/文 周志恩/評
三月的清晨,大山里的杏花白花花地開了一坡。乍一看,如青山蒙雪。杏樹下,一群臉色黝黑的孩子們,眼睛齊刷刷地盯著一座鐵索橋。
按照得到的消息,鐵索橋的那頭,將有一個年輕的女教師,帶著城市的時尚,穿過這座橋,到深山村小來支教。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整個山村都沸騰了。多年來,這里的小學(xué)沒有一位外來的老師,一直由村支書兼任著。村支書上過小學(xué),認得幾個字,每天搬著一本新華字典,夾雜著自己的理解,教孩子們唐詩、宋詞,甚至,還有數(shù)學(xué)和體育。
這對于長期陷入知識饑渴的山里孩子們,哪里滿足得了呢?況且,對于村支書本人來說,也是一種良知的煎熬,他不想誤人子弟。
太陽越過山頭,鐵索橋那邊的山路仍然沒有動靜,孩子們一動不動,眼睛直直地盯著橋的對岸。大山之間,呼嘯的山風,引得山林里的鳥雀飛出飛進。
“孩子們,我們再排練一下為新來的老師背誦的古詩吧!”
在村支書的動員下,孩子們高聲齊誦道: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薄叭照障銧t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
孩子們將學(xué)會的幾首詩賣力地齊背了將近十遍,仍不見鐵索橋上有人。他們已經(jīng)等了足足五個小時。村支書告訴孩子,你們先回去吧,我繼續(xù)等會兒,不行,明天咱們再來。
第二天清晨,孩子們?nèi)耘f齊刷刷地站在杏樹下。暮春的山風裹著寒氣吹來,衣衫單薄的孩子們盡管渾身瑟瑟,卻不敢挪動半步,生怕走神的時候錯過了女老師的身影。
日上兩桿的時候,對面一駕騾車火急燎燎地出現(xiàn)了。孩子們騷動起來,那不正是派去接女老師的車嗎?騾車是借山對面村子的,為了給女老師代步。
鐵索橋上一串搖晃,騾車上下來的那人幾乎是沖鋒似地撲倒在村支書的腳下,哽咽地說,女老師來不了了。接著他號啕自訴著,為了讓新來的女老師嘗嘗咱山里的野味兒,我射著了一只野兔,可野兔掉在了懸崖邊,我去撿時,腳下一滑,幸虧女老師抓住了我,可她卻滑下山坡……
那人一邊說,一邊打自己的臉。
當天下午,護林隊找到了女老師,她背著一個背包,里面放著嶄新的《語文》《數(shù)學(xué)》《地理》《思想品德》,還有一本厚厚的科普書。女老師扎著長長的馬尾辨兒,很漂亮,夕陽照在她的臉上,顯得很清秀很安詳。杏花紛落如雨,山風嗚咽。孩子們圍在女老師身邊一遍又一遍齊聲背誦著古詩:“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三個月后,鐵索橋的對岸,一個背著和女老師一樣背包的男老師走了過來。
他沒有教師資格證,他原是城市里一名銀行職員。他說,從今往后,就由他來教孩子們。孩子們一臉迷惑。
他上的第一堂課是作文課,命題作文《杏花》。所有的孩子們無一例外地寫到了去世的那個女教師。他們寫道,那個城里來的阿姨,坐著杏花做成的船,飛到美麗的夕陽深處去了……
抱著厚厚的一摞作文本,有人發(fā)現(xiàn)男老師在燈下哭泣。
他,是女老師的前男友。三個月前,得知女老師非要來支教,他們分手了……
(選自《做人與處世》)
[解 讀]這篇文章能夠打動人,震撼人,耐人尋味,至少有三個成功因素。
其一是標題鮮活形象,富有浪漫詩意,能強勁撞擊讀者眼球,而且意蘊深厚,給人以足夠的想象空間。標題中用動詞“飛入”將“杏花”與 “斜陽”兩個意象聯(lián)系起來,以“斜陽”霞光為背景,烘托“杏花”輕盈靈動的皎潔形象,給人一種生意盎然的動態(tài)美感。文章借物喻人,托物抒懷,融敘事、繪景、抒情于一爐,渾然無隙。開篇以“杏花白花花地開了一坡。乍一看,如青山蒙雪”的景物描寫營造出優(yōu)美的詩化境界,自然地引出深山村支書帶領(lǐng)孩子們幸福地等待時尚美麗的城市女老師的到來的事件描述;以“杏花紛落如雨,山風嗚咽”烘托村民與孩子們聞知城市來的女老師遇難后的巨大悲傷、無限哀凄;以孩子們在男老師布置的第一次作文中寫下“那個城里來的阿姨,坐著杏花做成的船,飛到美麗的夕陽深處去了”的句子,借物喻人,人、物合一,禮贊支教女老師純潔善良、仁愛奉獻的可貴品格、不朽精神,寄寓村民與孩子們對女老師的深切緬懷。形象浪漫而意蘊豐贍的標題與文章內(nèi)容緊密綰合,令讀者思緒浮翩,回味不已。
其二是情節(jié)波瀾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作者深諳“文喜看山不喜平”的寫作奧妙,由幸福等待城市女老師到來的情節(jié)生發(fā)出排練背誦古詩的情節(jié);由久等中見到“一駕騾車火急燎燎地出現(xiàn)”的急切熱情的情節(jié)生發(fā)出“女老師來不了了”的令人沮喪的情節(jié);不容人們猜測城市女老師變卦原因緊接著生發(fā)出女老師為救車夫滑下懸崖遇難的悲慘情節(jié);由村民與孩子們因漂亮清秀的女老師遇難而陷入悲傷、失望中的情節(jié)生發(fā)出“沒有教師資格證”的男老師前來支教的情節(jié);由孩子們對男老師迷惑中帶有感激的情節(jié)生發(fā)出男老師三個月前與女老師分手的情節(jié)。這五次情節(jié)波瀾的制造方法各有不同,第一次用的是虛實相生與安排伏筆的方法,由幸福等待女老師的情節(jié)轉(zhuǎn)到排練背誦古詩的情節(jié),實寫村支書帶領(lǐng)孩子們等待女老師的到來,虛寫車夫駕騾車進城迎接女老師,排練背誦古詩的情節(jié)為后文寫女老師遇難后孩子們圍在她身邊齊背古詩的情節(jié)埋下伏筆。第二次用的是制造懸念的方法,由孩子們見到 “一駕騾車火急燎燎地出現(xiàn)”的急切熱情轉(zhuǎn)到車夫帶回“女老師來不了了”的音訊,到底是什么原因,成為懸念,所有人都急需了解原委。第三次用的是巧設(shè)意外的方法,車夫本是被安排進城迎接女老師,他卻偏偏要“讓新來的女老師嘗嘗咱山里的野味兒”,打野兔就打野兔吧,他去懸崖邊撿野兔時偏偏滑了一跤,他滑一跤就滑一跤吧,女老師偏偏去救他,車夫被救了,女老師偏偏滑下了山坡。第四次用的是陡轉(zhuǎn)法,好不容易有一位漂亮清秀的城市女老師來支教了,偏偏遇難了,村民與孩子們陷入悲傷、失望,自然以為再不會有外面老師愿意來深山村小了,結(jié)果居然有“一個背著和女老師一樣背包的男老師”來了,真是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第五次用的是抑揚法,男老師前來支教令村民感激,男老師燈下哭泣令孩子們感動,可結(jié)果翻出他三個月前與女老師分手的情節(jié),先揚后抑,抑中有揚。這樣,文章寫得一波三折,懸念迭起,能極大地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致。
其三是主旨深刻,內(nèi)涵豐富。本文敘寫的故事并不復(fù)雜,深山村支書帶領(lǐng)孩子們在寒風中迎接來村小支教的城市女老師,女老師不幸在進村的途中遇難,她的男朋友辭職代替她前來支教。作為年輕一代的城市知識青年,女老師拋棄城市舒適的生活條件,不顧男朋友的反對,不惜與男朋友“分手”,毅然決然前往深山村小支教,最終因為懸崖邊搭救車夫而遇難,她的男朋友雖然沒有教師資格證,毅然決然地辭去城市銀行職員的工作,代替她前來深山村小支教。如果說三個月前男孩得知女友非要來支教而提出分手是出于對女友的愛,也許可以認為這是一種狹隘的自私的愛,那么在女友意外遇難后男孩毅然辭去環(huán)境與待遇非常好的銀行工作代替女友支教,完成女友的遺愿,則絕不是自私的愛,絕不僅僅是對女友的真摯深沉的愛,更是對天下孩子的一種大愛,是智力扶貧,助力深山后代學(xué)文化、長智慧、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一種責任擔當。因此,本文主旨極為鮮明深刻,贊美年輕一代知識青年心地純潔、樂施仁愛、踏實奉獻、勇于擔當?shù)牟┐笄閼?。因為精彩的細?jié)描寫,因為一波三折的陡轉(zhuǎn)情節(jié),使得文章內(nèi)涵豐富,耐人尋味,諸如文章表現(xiàn)出山民對知識的渴望,對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追求,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山民們熱情好客,真誠淳樸,孩子們熱情謳歌、深切懷念女老師。女老師以愛喚起了愛,以善引發(fā)了善,女老師播灑的善良、仁愛的種子已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fā)芽。
“杏花飛入斜陽間”,詩化的標題,以花喻人,將純潔善良、富有愛心和奉獻精神的女老師的遇難喻為“飛入斜陽間”,哀而不傷。孩子們作文中說女老師“坐著杏花做成的船,飛到美麗的夕陽深處去了”的詩化的句子,贊美女老師雖死猶生,永遠活在天地之間,與日月同輝,精神長存,激勵后人。
本文啟示讀者,文章要出彩,一是要精心命制標題,不能為新巧而強為新巧,新巧的標題務(wù)求與文章內(nèi)容緊密綰合;二是精心設(shè)置情節(jié),力求一波三折,以懸念激發(fā)讀者興趣;三是主題要鮮明深刻,表現(xiàn)深廣的現(xiàn)實生活,謳歌真善美,鞭撻假丑惡,積極傳播正能量,震撼的心靈,振奮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