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長煥
(余姚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浙江 余姚 315400)
西瓜大棚設施栽培每年需用新尼龍膜覆蓋,一次用后就廢棄,不但浪費資源還污染環(huán)境。余姚市每年有近100 hm2西瓜大棚栽培的舊尼龍膜被丟棄或閑置,而余姚是茭白之鄉(xiāng),年茭白種植面積在2 000 hm2左右,冬季需要有設施促早栽培與保暖防凍的雙季茭面積達1 000 hm2。由于采用大棚設施栽培需要較高的成本投入,也會對茭稻輪作帶來不便[1]。因此,余姚市茭白生產(chǎn)以露田茭白為主,很少采用大棚設施栽培技術。
在不影響茭稻輪作的基礎上,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被廢棄的西瓜大棚舊尼龍膜,在冬季最冷的臘月平鋪覆蓋露田茭白,以縮短茭白的冬眠時間,促進茭白提前生長與提早產(chǎn)茭,從而提高茭白的孕茭率,改善茭白品質,提高茭白產(chǎn)量與經(jīng)濟效益。同時,防止冬季低溫對茭白根、莖、芽的凍害,提高茭白的出苗率,變廢為寶[2]。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們進行了這方面的試驗研究,取得較好的效果,為大面積推廣利用廢棄的西瓜大棚舊尼龍膜提供了技術依據(jù)。
試驗在余姚市陸埠鎮(zhèn)沿江村管家自然村進行,承包田戶主管國明,試驗田質地為黏質壤土,肥力中等偏上,pH值6.1。供試茭白品種為浙茭2號,屬雙季茭中熟類型。
試驗設3個處理,4次重復,小區(qū)面積60 m2,隨機區(qū)組排列,試驗田四周設有保護行[3]。處理1為2017年1月16日西瓜舊膜平鋪覆蓋;處理2為2017年1月23日西瓜舊膜平鋪覆蓋;處理3為露田常規(guī)栽培(對照,CK)。2月14日揭膜,處理1蓋膜30 d,處理2蓋膜23 d[4]。茭白種植規(guī)格一致,寬行100 cm,窄行80 cm,株距60 cm,每667 m2栽1 235墩。
蓋膜前齊泥割除茭墩地上部莖葉,留1/3的茭白莖葉均衡撒在茭白行內,并開好出水溝,排干田間漬水,揭膜后當天灌水上田。不施基肥,追肥3次。2月15日每667 m2施洋豐三元復合肥17.5 kg,3月18日每667 m2施洋豐三元復合肥25 kg,5月19日每667 m2施碳酸銨25 kg。肥料每667 m2總用量N 10.6 kg、P2O56.4 kg、K2O 6.4 kg,N∶P2O5∶K2O為1∶0.60∶0.60[5]。4月16日與23日2次刪苗、定苗,每墩保留強壯苗25莖左右[6]。病蟲害發(fā)生危害輕,故沒作防治。
當茭墩平均出苗或露尖10個為出苗期。2月25日、3月20日分2次調查葉齡與株高,3月20日調查最高苗。在采茭前一天開始調查孕茭苗,每采茭一次調查一次,直到采茭結束。每處理調查4個點,每點定點5墩。當每處理第2批采茭時考查農(nóng)藝性狀,按實記錄每處理與小區(qū)的產(chǎn)茭時間、產(chǎn)量與銷售價格[6]。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07處理,用DP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對關鍵數(shù)據(jù)差異顯著的各處理用新復極差法(SSR)檢驗[7]。
從表1可知,用西瓜舊膜覆蓋處理后,冬季保暖增溫效果較好,茭白出苗提前,苗數(shù)增多。處理1出苗期比對照提早11 d,較處理2提早3 d,處理2出苗期比對照提早8 d。由于西瓜舊膜覆蓋處理后減輕了因冬季嚴寒與冰凍對茭白的傷害,最高苗數(shù)處理1與處理2極顯著高于對照,處理1與處理2間無顯著差異。
從表2可以看出,露田茭白用西瓜舊膜覆蓋處理后也對葉齡與株高產(chǎn)生明顯的影響。2月25日處理1葉齡比對照增2.4,株高增19.2 cm,處理2葉齡比對照增1.9,株高增16.7 cm,處理1與處理2間葉齡相差0.5,株高相差2.5 cm。3月20日處理1葉齡比對照增1.7,株高增18.5 cm,處理2葉齡比對照增1.3,株高增16.1 cm,處理1與處理2間葉齡相差0.4,株高相差2.4 cm。
表1 各處理對雙季茭出苗期與每667 m2 苗數(shù)的影響
表2 各處理對雙季茭葉齡與株高的影響
出苗期與葉齡生長提前,加快了茭白的生長進程,影響茭白產(chǎn)茭物候的變化。處理1比對照采茭始期提早7 d,采茭結束期提早2 d,采茭歷期增加5 d。處理2比對照茭始期提早6 d,采茭結束期提早2 d,采茭歷期增加4 d。處理1與處理2采茭始期與采茭歷期相差各1 d,采茭同期結束。同時,茭白提前出苗生長增加了前期溫光資源的利用與營養(yǎng)生長期,有助于茭白孕茭而提高孕茭率,墩孕茭苗與孕茭率處理1和處理2都極顯著高于對照,處理1與處理2間無顯著差異(表3)。
表3 各處理對雙季茭產(chǎn)茭時間與孕茭率的影響
西瓜舊膜覆蓋處理后也帶來了茭白農(nóng)藝性狀的改善與提高,使茭白株型高大、葉片增寬、茭白個體變大。表4可見,到采茭時處理1比對照株高增10.8 cm,葉寬增0.1 cm,凈茭長增1.5 cm,凈茭寬增0.2 cm,殼茭重增加15.1 g。處理2比對照株高增10.3 cm,葉寬增0.1 cm,凈茭長增1.3 cm,凈茭寬增0.2 cm,殼茭重增加14.4 g。處理1與處理2株高相差0.5 cm,凈茭長相差0.1 cm,殼茭重相差0.7 g,葉寬與凈茭寬表現(xiàn)一致。茭白都呈紡錘形,肉色潔白,味糯帶甜,各處理間無顯著差異。
表4 各處理對雙季茭農(nóng)藝性狀的影響
西瓜舊膜覆蓋處理后出苗期提早,葉齡生長加快,孕茭率提高,茭白個體增大,明顯提高了茭白的產(chǎn)量。處理1與處理2的667 m2產(chǎn)量分別達2 397與2 364 kg,極顯著高于對照。處理1與處理2的產(chǎn)量無顯著差異(圖1)。由于處理1與處理2產(chǎn)茭時間早、個體大、品質優(yōu)、賣相好,銷售價格比對照每1 kg增0.2元,667 m2產(chǎn)值分別達7 670元與7 565元,比對照分別增加1 505元與1 400元,差異極顯著(圖2)。
無相同大、小寫字母分別表示處理間差異顯著(P=0.05)和極顯著(P=0.01),圖2同圖1 各處理對雙季茭每667 m2產(chǎn)量的影響
圖2 各處理對雙季茭每667 m2產(chǎn)值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雙季茭浙茭2號品種在冬季用西瓜舊膜平鋪覆蓋30 與23 d處理,分別比露田栽培出苗期提前11與8 d;3月20日葉齡增1.7與1.3,株高增18.5與16.1 cm;殼茭增重15.1與14.4 g;產(chǎn)茭時間提早7與6 d。最高苗、孕茭率、產(chǎn)量與經(jīng)濟效益都極顯著高于露田茭白對照。
西瓜舊膜平鋪覆蓋30 d與23 d比較,蓋膜時間提早7 d,出苗期提早3 d,3月20日葉齡增0.4葉,株高增2.4 cm,殼茭增0.7 g,產(chǎn)茭時間提早1 d,但最高苗、孕茭率、產(chǎn)量與經(jīng)濟效益都無顯著差異。建議在冬季用西瓜舊膜平鋪覆蓋時間以23~30 d為宜,蓋膜適期在1月16日至2月14日。
西瓜舊膜平鋪覆蓋保暖增溫的作用,在冬季減輕嚴重冰凍對茭白根莖芽的凍害,保護茭白初春的正常出苗。尤其是冬季最低氣溫低于-7 ℃的年景,如2015年的冬季,最低氣溫低于-10 ℃,余姚市不少露田雙季茭被凍死,整墩、整行不出苗,有近7成的雙季茭白因基本苗不足而減產(chǎn),將近2成的雙季茭白田被迫改種。因此,遇到特別寒冷的冬季,西瓜舊膜平鋪覆蓋對保護雙季茭的根、莖、芽不被凍死,保障足夠的基本苗產(chǎn)茭更具重要意義,適宜本市乃至全省雙季茭區(qū)示范與推廣。
[1] 壽森炎,姜芳,陳可可,等.浙江設施茭白栽培技術綜述與發(fā)展趨勢[J].長江蔬菜,2009(16):102-103.
[2] 符長煥,魯國偉.茭白中小拱棚栽培技術[J]. 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2003,15(3):131-132.
[3] 胡秉民,張全德.農(nóng)業(yè)試驗統(tǒng)計分析方法[M].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117-119.
[4] 沈子堯,張永根,沈學根,等.雙季茭白大棚+地膜雙膜覆蓋早熟栽培技術[J]. 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7,58(8):1335-1336,1339.
[5] 姜麗娜,符建榮,符長煥,等.平衡施肥對茭白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J].浙江農(nóng)業(yè)學報, 2003,15(3):161-166.
[6] 俞曉平,陳建明.茭白高效安全生產(chǎn)大全[M].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8:71-75,84-87.
[7] 唐啟義,馮明光.實用統(tǒng)計分析及其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326-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