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永
栗永,文史學者,石家莊市政協(xié)原副秘書長,石家莊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出版歷史文化研究著作《留住城市的根》《石家莊歷史文化百題》《回望滹沱河》等;主編《石家莊歷史文化精華》等十數(shù)部專著。
1600多年前,東垣城下,滹沱河岸邊,一場生死搏戰(zhàn),決定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命運,也改變了一座城市的歷史軌跡。
以東垣(真定)為中心的滹沱河流域乃戰(zhàn)略要地,從春秋時期,這里就成為政治家、軍事家開基創(chuàng)業(yè)的風水寶地。最具代表性的,除東漢光武帝劉秀在此轉命運、奠基業(yè)外,還有一位,就是在東晉十六國時期的亂局中,據(jù)真定(東垣)、定中原、統(tǒng)一中國北方的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滹沱河畔生死搏戰(zhàn)
西晉發(fā)生的“八王之亂”,使州郡大亂,直到東晉,北方少數(shù)民族趁機紛紛起而反抗晉朝,整個北方陷入戰(zhàn)亂,舊史稱之為“五胡十六國”。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長期流動于漠北的鮮卑拓跋氏逐漸進入華北北緣。386年,拓跋硅放棄原來西晉的封號“代”,改稱魏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史稱北魏。而在北魏的南緣是鮮卑慕容部建立的后燕,疆域主要在幽、冀、平三州,都城設在中山(今河北定州)。396年八月,拓跋珪親率40萬大軍,揮師南下攻后燕,兵分兩路,一路東進,出居庸關,進襲幽州。一路由拓跋璉親自率領,南出馬邑(今山西朔州),向并州進發(fā),一路浩浩蕩蕩,史書記載“旌旗二千里,鼓行而進”。不久克晉陽,占并州,十一月出井陘關,直抵滹沱河,進攻到常山郡城真定(東垣)城下,安營布壘。
后燕常山太守茍延率眾守真定(東垣)城。拓跋珪先勸降,茍延不肯打出白旗,拓跋珪便令將士大舉攻城。茍延雖然下決心守城據(jù)敵,但是他不甚懂兵法,指揮無方,加之雙方力量懸殊,還是讓北魏軍隊打進了真定(東垣)城。真定以東的郡、縣守宰或逃或降,除中山、鄴(今河北臨障縣西南)、信都(今河北冀州)三城之外,大多數(shù)郡縣都歸附了拓跋珪。
十一月,魏軍開始攻打中山城,拓跋珪親自指揮。中山城是后燕的首都,攻下中山城,后燕就要滅亡。而后燕將士也深知中山城防御戰(zhàn)的勝敗意味著什么。后燕高陽王慕容隆守中山南門,率眾力戰(zhàn),從早晨到黃昏,打退魏軍的輪番進攻,殺傷魏軍數(shù)千人。魏軍傷亡慘重,拓跋珪只得鳴金收兵。
拓跋珪沒料到中山城如此堅固難攻,眼看強攻勝算不大,于是當機立斷,停攻中山,集中兵力,揮師南下攻鄴和信都,然后再圖中山城。
戰(zhàn)事的發(fā)展,并沒有像拓跋珪預想得那樣順利。魏軍南北兩線的作戰(zhàn)都連連失利。北線,攻幽州的魏軍攻打薊城不勝,不得已退守漁陽;南線,攻鄴的魏軍反遭到守城燕軍的夜襲,不得不敗退。十二月,拓跋珪增派自己的舅舅遼西公賀賴盧率2萬騎兵增援攻鄴。大兵臨鄴,鄴城守將眼看慕容寶自顧不暇,無力救援,只得于397年正月,急忙向南鄰后秦王興求援。后秦事不關己,不肯出手相救,鄴城內倍加恐慌。也是天不絕鄴。增援的賀賴盧自恃是拓跋珪舅父,不肯受攻鄴主將東平公儀的節(jié)制,兩人產(chǎn)生矛盾。東平公儀麾下的司馬丁建是后燕的內奸,射書入城報告了魏軍的軍情,并定下降敵之計。是月初六,狂風大作,天色昏暗如夜。賴盧營中有火,丁建跑到東平公儀面前,報告說賴盧燒營嘩變。東平公儀竟然信以為真,急忙引兵撤退。賴盧見狀,也緊跟著撤退。丁建趁機率領自己的部隊投降燕軍,并告訴燕將,魏軍疲憊不堪,可以出擊。于是燕軍派出七千騎兵,追擊魏軍,魏軍大敗,不得不暫時退去。
而攻信都也毫無進展,至397年正月,已圍城六旬,仍然攻城不下。直到拓跋珪親率大軍進攻信都,在重兵攻擊下,信都守將棄城逃往中山,信都才為魏軍占領。
在魏軍圍攻信都時,慕容寶為救援信都,親自帶兵屯駐真定(東垣)東的深澤,并派趙王慕容麟殺向北線魏軍占據(jù)的楊城(完縣東南),又拿出珠寶和宮女,募集群盜攻擊魏軍。
此時,拓跋珪營壘內有人反水降燕。此人是北魏別部大人沒根。他有勇有謀,但偏偏遭拓跋珪厭惡,他怕被拓跋璉砍頭,便臨陣倒戈,帶著親兵數(shù)十人投降了后燕。慕容寶任命他為鎮(zhèn)東大將軍,封雁門公。沒根急于立功,提出夜襲魏營。也許是慕容寶壓根就不相信沒根,只給了他百余騎。沒根知道魏軍的號令,輕易進入魏營,很快摸到拓跋珪的中軍帳。幸虧拓跋珪機警,發(fā)現(xiàn)勢頭不對,立即竄出大帳,驚慌而逃。沒根畢竟人少,不能殲滅更多魏軍,只好砍殺一陣子,帶了一些首級而還。
拓跋珪僥幸脫險,身上的冷汗不知千了沒有,更大的麻煩又接踵而至。并州監(jiān)軍丑提,聞其叔父沒根降燕,便督率所部人馬殺回都城作亂。拓跋珪聞訊,欲撤兵北還,平息內亂,又恐燕軍窮追,腹背受敵。于是派國相涉延與后燕議和,愿以其弟為人質留于燕。燕主慕容寶聞知魏國內部有難,不答應議和之請,發(fā)步兵12萬、騎兵3.7萬,屯駐于真定(東垣)東、滹沱河北岸的曲陽(今晉州)柏肆塢,邀拓跋珪在此決戰(zhàn)。
拓跋珪憤而應戰(zhàn)。二月九日,拓跋珪移師柏肆塢,在滹沱河南岸安營扎寨,與燕軍隔河對壘。慕容寶趁拓跋硅立足未穩(wěn),招募英勇敢死者萬余人潛過滹沱河,夜襲魏營,自己率大軍駐扎在魏軍營壘之北,作為后援部隊。募兵借助北風縱火燒魏營,然后發(fā)起猛攻。魏軍營壘兵將大亂。此時,拓跋珪正在睡覺,慌亂中,衣服、靴子都顧不上穿,光頭赤腳奔逃而出。
也許是夜間聯(lián)絡不便,也許是募兵不習戰(zhàn)術,總之,不知何故,燕軍偷營的募兵竟然自相砍殺起來。逃出軍營的拓跋珪在外看見,立刻擊鼓收眾,整軍布陣,下令步兵在營外點燃火炬,騎兵向燕軍猛沖猛殺。夜幕之下,燕將乞特真聽到鼓聲,以為中計,慌忙鳴金收兵。燕軍募兵聞鑼鼓齊鳴,以為遭到魏軍伏擊,頓時涼惶大亂,死傷慘重。
慕容寶急忙渡河北撤,引兵回中山。拓跋珪乘勢揮師窮追不舍,燕軍斷后的部隊屢屢被殲。慕容寶害怕成了俘虜,急忙丟下步兵,自率2萬騎兵逃回中山。當時風雪交加,燕軍士兵多帶傷殘,丟棄袍仗、兵器無數(shù),凍死者尸體相枕于路。拓跋珪俘獲大批后燕將士,收得兵器數(shù)十萬件。endprint
魏軍一直追到中山城下。大敵當前,后燕內部卻爆發(fā)了兄弟爭位的內訌,慕容寶帶妻子及兄弟宗族數(shù)千騎棄中山城北走。開封公慕容詳未來得及跟隨慕容寶出逃,便帶領城中士卒、百姓閉門據(jù)守。九月,中山城糧絕。自立為后燕新主的慕容麟率3萬人去新市(今河北新樂)找糧,拓跋硅欲率軍討慕容麟。太史令晁崇卻說該日不宜出兵。拓跋珪問:“這是何故?”晁崇回答:“昔日殷紂王以甲子亡,兵家忌之?!蓖匕汐暦瘩g說:“紂王以甲子亡,周武王不是以甲子勝嗎?”晁崇無言以對。拓跋珪揮師趕到義臺塢(今新樂伏羲臺),與慕容麟會戰(zhàn),魏軍大獲全勝,斬殺燕軍九千余人。慕容麟單騎逃至鄴城,被其叔父慕容德殺死。中山城無主,守將張驤、李沈等獻城投降,隨之而降的各級官吏士卒兩萬多人。
經(jīng)過一年多的反復較量,拓跋珪終于攻占了燕都中山城。至此,后燕的名城重鎮(zhèn)都落入拓跋珪之手,北魏完全控制了滹沱河流域,以此為基礎,拓跋硅平定中原,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結束了十六國時期的長期混戰(zhàn)、分裂局面,促進了中原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和漢族人民的融合,為最終全國統(tǒng)一提供了重要的社會條件。
拓跋珪一念郡城移
就是在398年這一年,拓跋珪興致勃勃地登上常山郡城真定城,向滹沱河北眺望,隔河而踞的一座城堡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這座城堡名安樂壘,是一座防守渡口的軍事堡壘,大約建造于公元350年,是前燕大將慕容恪為與冉魏占據(jù)的常山郡城真定(東垣)相對峙隔河而筑,其位置在今正定城。
拓跋珪面對如此堅固的城堡,又聞其名為“安樂壘”,興致所至,萌生出了遷常山郡治于此的想法?!对涂たh圖志》十七卷《河北道恒州》是這樣記載的:拓跋硅“北望安樂壘,嘉其美名,隨移郡理之”。
拓跋珪為什么這么喜歡“安樂”這個地名?是想起了首都盛樂,從北盛樂,到南安樂,在寄予中原扎根的宏圖大愿呢?還是厭倦了長期征戰(zhàn),這時希冀安樂呢?
總之,不管拓跋珪真實的想法是什么,因了他的一念起,就把常山郡治從滹沱河南,移到了滹沱河北的安樂壘。安樂壘,這座十六國時期修筑的軍事堡壘,從此成為一郡之城,到隋唐時期,安樂壘變?yōu)檎娑ǔ?,開始了石家莊區(qū)域中心城市的歷史新紀元,邁入了石家莊古代中心城市發(fā)展的第二個階段——真定(正定)階段。
東垣(真定)這座雄踞滹沱河南岸的中心城市,逐漸成為歷史。正可謂:“君王一念起,郡城渡河忙。東垣成歷史,真定續(xù)輝煌?!?/p>
編輯:耿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