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電影很火,那便是《前任3》,很多時候我們在《前任3》里面看到了自己的過去,或者也同時窺探了自己的某個將來。在整部電影中,能力強弱似乎成為了“前任”的關鍵所爭。
作為一部蠻接地氣的電影,不僅把現(xiàn)實生活的愛情剖析得淋漓盡致,同時又有更普遍的適用性。無論生活、愛情還是職場,都無不例外,比如:男人總愛說我這么拼命工作,不就是為了我們的將來嗎?沒你不是還有別人嗎?這不是一個惟一的命題答案。
任何一段關系最后能有什么樣的結果,最后能不能維系,全靠機會成本,近一個月來李小璐和PGONE的夜宿門,把李小璐一家推到了風口浪尖,而自己的寶貝女兒甜馨也被迫一夜成長,無論故事的結局如何?比起網絡上一邊倒的輿論來同情賈乃亮,我倒是不由自主地同情起了李小璐。賈乃亮的長文,顯得有些悲壯,卻顯然用力過猛,以保護小璐的言論,又再一次把李小璐逼到了干夫所指的地步。無論這樣的結局是不是他原先設想的初衷,都讓一段關系因此籠罩了陰影,如若單純講忠誠度,能力弱的一方,永遠會比能力強的一方來得更高。然而—旦遇到風險,到底該如何一致對外,保護那段自己當初奮力爭取的愛情,還是任由輿論發(fā)酵,讓自己在被害人的路上,一路前行成為真正的輿論贏家?;蛟S李小璐事件只是一個案,在這個個案中,各方無論怎么回應,最后掀起的都是一撥又一撥的輿論風潮。
當把這些關系移植到職場,前任戀人和前任領導,其實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多年來,我也時常聽到關于我自己的風評。因為我其實成為了很多人的“前任領導”,以前的我也會耿耿于懷,覺得不公,或者覺得寒心,如今我卻覺得一切都是正常的反應,能成為“前任”都代表著一種關系的結束。這就跟“沒有你還有別人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惟一可以做的是祝福彼此能夠找到更好的現(xiàn)任。很多時候我們會糾結,既放不開那些年付出的感情,又想要證明分手才是最正確的決定。我只愿大家彼此留在心上,而非妖魔化。
有時候看到一些年輕人,我總在想他們未來生活中的機會成本到底會促使他們如何往前走,有人說成長便是當你終于變成當初你討厭的人,卻還在感恩社會給你的這份禮物。正如每一個都拼命地否認前任的存在和影響力,卻不得不在這份存在和影響力中找到自己最適合的位置。正如每一個人都無法說散就散,卻總在聚散中過著自己的日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