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這應(yīng)該是一篇懷舊的小說。平淡的基調(diào)透露出一種似有似無的感傷或傷感,宛如夏日里的一絲清風,倏忽而過,讓人輕輕地神往,又讓人有點惋惜。懷舊,應(yīng)當是人類美好的品德,如同善良一樣。況且,所懷之舊常常是美好的,好得使人心醉或者心疼,好得足以讓人懷想。仿佛一朵飄忽不定的白云,不能不讓人穿越時空的想象,與寄托一同純潔地、輕輕地飄到過去,有如一只歸巢的鳥,剩下的是安眠與夢——同樣也是穿越時空的夢,夢得悠長而清純。
以我的閱讀感覺,讀到題目我首先聯(lián)想到了草原,那種遼闊,長滿綠草,飄動羊群的草原。沒有草原,就沒有偉大的成吉思汗;沒有草原,就沒有成吉思汗的白云。但是,小說的開始卻是有關(guān)懷舊的議論,好像作者一開始就想要營造一種淡淡的傷感或感傷的氣氛,以使人先入為主地進入懷舊的氛圍之中。當然,懷舊的過程,決不是那種大悲大喜的過程,它是淡淡的緩緩的,是以一種冥思或遐想開始的。
事實上,作者真正開始描述的場景,卻是以我們這座生活了二百三十多萬人口的巨大的工業(yè)城為背景的廣場。它的名字叫阿爾丁廣場。直到今日,作為一個當?shù)厝宋也耪媲械刂?,阿爾丁廣場,就是人民廣場?!鞍柖 笔敲烧Z“人民”的音譯。阿爾丁廣場隨著城市的發(fā)展,經(jīng)過不斷的整修和改造,已變得越來越大,據(jù)說,它是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最大的廣場。無論節(jié)日與否,這里常常聚集著許多閑散或不閑散的人,讓南來北往的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喧嘩或巨大。
描述從廣場的黎明開始。無論怎樣喧囂的城市,黎明總是寂靜的。一兩輛從鋼鐵大街穿過的汽車,絲毫不影響廣場的寧靜,反而有一種鳥鳴山更幽的感覺。朦朧的晨霧,模糊了城市的輪廓,那些棱角分明的高樓群,也因之顯得圓滑而神秘,仿佛童話世界一般,充滿了一種意義含混的浪漫情調(diào)。廣場上的鴿子也開始盤旋,優(yōu)美的曲線彎入清晨之中,更增添了一絲悠遠和空茫的意味。
這時候,小說的女主人公出現(xiàn)。她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在這座城市生活久了的人,很容易從她突出的顴骨上知道她是一個蒙古人。她精神矍鑠,氣質(zhì)高貴,一身古銅色的蒙古袍讓她與周圍浮華景物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是的,在這座工業(yè)城中,主體民族的蒙古人在生活中已很少身著自己的民族服裝了,你只能在政治場合或節(jié)日場所看到作為一種裝飾或標志的蒙古族服飾,一些人甚至比人數(shù)眾多的漢人更漢化更西式化。
如果僅僅是一位老婦人的出現(xiàn),很可能不會讓我有繼續(xù)閱讀的愿望,但是還有跟隨老婦人的八只小狗!在城市生活,你會經(jīng)常能夠看到臃腫的婦人或妖冶的年輕女子手牽或懷抱一只叭兒狗或別的什么動物,帶著覺足飯飽的神態(tài)招搖過市,夸張地在語音中或動作中顯示她對富余的擁有或虛假的厭倦。但是八只,讓我為那位真正氣質(zhì)高貴的蒙古族老婦人在心中一怔。憑我的感覺,這里肯定會有許多出人意料的故事展示,至少也會有些所謂的內(nèi)涵呈現(xiàn)的。
接下來是對八只小狗的描述。我注意到作者使用的量詞是“匹”,即八匹小狗。小狗,一律都是那種長著長長細毛的獅子狗,大小不一,神態(tài)各異,顏色與顏色也各不相同。它們顯然曾經(jīng)經(jīng)過了嚴格的訓(xùn)練,它們不像世俗的狗或者常見的狗一樣上躥下跳、用那種動物的鼻子在地上嗅來嗅去,企圖在任何一處都尋找到食物,并不停地發(fā)出一兩聲討厭的吠叫。它們一律肅然而默默的,并在行走中始終昂著頭,長長的毛發(fā)垂下來,像獅子一樣凜然。它們肯定熟悉去往廣場的道路,它們無需老婦人的牽引,前首兩匹引路,后邊是二行各三匹跟隨,成梯形的隊列跨跨地馬一樣地前進。老婦人大約與狗保持二米的距離,神情肅穆,沉穩(wěn)地移動著略顯老邁的腳步。
阿爾丁廣場依舊清靜,灰蒙蒙的天空偶爾有一兩顆星星在很遙遠處閃動一下。幾位祈望延續(xù)自己生命的老人,在廣場的某一角落或邊緣,旁若無人地作著他們的動作練著他們自己的功。老婦人就和她訓(xùn)練有素的狗們寂靜地來到廣場。在廣場的中央,拉開距離的狗靜靜停下,后排二行中間的二匹自動退后,待后來的老婦人盤腿坐下,那二匹狗成第三排將老婦人圍住。她(它)們一律面向被二十三層高的國貿(mào)大廈高高遮擋的東方,老婦人雙手合十,雙唇蠕動,從低沉的一聲蒙古族長調(diào)開始,一支蒼老的蒙古族歌曲就仿佛從廣場四周沉沉彌漫而起。
歌聲仿佛魔法:晨霧淡淡散去,太陽緩緩升起。
這時候,我忽然一下不知被什么感動了,不知道是老婦人帶有宗教意味的儀式,還是作者所描述的的這種氛圍,還是別的什么,我很想把涌到眼眶里的熱淚流下來,但卻不知道究竟是為什么。我就這樣閃動著淚花透過文字的迷茫,目視著空曠的廣場,目視著廣場上的蒙古族老婦人和她的狗,以及蒼老的歌聲。
我不知道我這種莫名激動的情緒持續(xù)了多久,只是在閱讀中我知道歌聲在又一聲長調(diào)中緩緩結(jié)尾。當最后的尾聲仿佛消失的時候,八匹始終靜默的狗忽然齊聲發(fā)出了鳴叫,如同駿馬的嘶鳴一樣。隨后,老婦人俯身叩首,然后站起,狗們?nèi)耘f排成它們的梯形隊列,走向歸路。老婦人和她的狗們離開之后,太陽已高高升起,沉寂的城市開始了它又一日的喧囂。
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就是這些,接下去,作者用不同的寫作方式將此重復(fù)描寫了三次。第一次場景是溫馨春天的場景,第二次是收獲的秋天,第三次是寒冷的冬天,沒有夏天。除了場景的不同,每一次重點描述的對象也不同。一次是老婦人古銅色的蒙古袍,一次是反復(fù)詠唱的那首歌曲。場景為秋天的那次,重點描述的是高高的白云。在所有的描述中,無論是比喻還是象征,作者使用了大量與草原生活相關(guān)的詞語。僅僅是這些詞語,甚至不在乎它表達的具體意義,就讓我感動,就讓我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大草原,——在那里,我生活到十七歲。十七歲那年,我來到了我現(xiàn)在生活的這座城市。是的,這座建設(shè)于草原的城市,在生活中已經(jīng)很少了有關(guān)草原的詞匯,即使有,也是作為商業(yè)用語出現(xiàn)的,比如,“來自草原乳牛的好奶”、“來自草原羔羊的好肉”,很少再有那種草原的青青氣味了。
對于大多數(shù)小說讀者來說,小說中所有情節(jié)的感覺和體會,都是以其自身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展開的。也正因此,我多么愿意用我的筆把它們一一抄錄下來??!比如:青草,馬蘭花,芨芨草,牛糞,馬群,淖爾,套馬桿,奶酪,牧羊狗,百靈鳥,鷹,馬奶酒,風,沙子,蒙古包,沙雞,野狼,牧場,無名的小花、小草,勒勒車,牛奶,野兔,黃羊,野馬,野驢,白骨,敖包山,鹽,奶茶,手把肉,貝勒廟,喇嘛,那達幕……——如此等等,我不由地在閱讀中發(fā)出一聲空茫的感嘆:我遙遠的大草原??!endprint
是的,我知道,這樣的小說太缺乏情節(jié)或故事,作為一個聰明的作者,他必然要使其出現(xiàn)可能的轉(zhuǎn)折。轉(zhuǎn)折是從老婦人來自錫林郭勒大草原的侄子開始。這個酷似老婦人的剽悍的漢子讓老婦人欣喜若狂,盡管他已經(jīng)滿面長了那種蒙古人的黑須,而且成家養(yǎng)子,但她仍不停地呼喚著孩子孩子,不停地用手撫摸著他,她朗聲地與他說著蒙古話,大碗地喝著來自草原的蒙古酒,表現(xiàn)出一種失去常態(tài)的興奮。她親生的兒子,一個在大型鋼鐵公司擔任高級工程師的清瘦男人,默默聽他的母親和他這個陌生的表哥說著蒙語,雖然他可以聽得懂,但他不會說,不會用蒙語與他們交談。除了漢語,他還會說英語。同時,他不會喝酒,也輕易不敢喝酒,默默地聽著,仿佛一個真正的陪客。
來自錫林郭勒的侄子帶給她太多大草原的消息:
他說他的阿爸去世了,她流淚了;
他說草原上的青草長得比以前更好了,她流淚了;
他說他們家養(yǎng)的馬已有一百多匹了,她流淚了;
他說他早就想來看看他城市里的姑姑,她流淚了;
……
不管侄子說什么,她蒼老的面頰上都淌著熱淚。她不停地問,不停地說,不停地喝酒,不停地流淚。難以讓人置信的是,這位年邁的老婦人竟然不停地喝下了兩瓶來自錫林郭勒大草原的白酒,但卻絲毫沒有醉意。夜已至深,她的兒子在濃烈的酒味中昏昏欲睡。她的侄子同她一樣依然沒有睡意,像那種典型的蒙古族漢子一樣,酒越喝臉越紅,興致也越高。就是在這個時候,老婦人自豪而又神秘地對她的侄子用蒙語說:“我來自錫林郭勒大草原的孩子,你想不想看看我的八駿馬?”
“八駿馬?你的八駿馬?”
老人安詳?shù)卣f:“是的,我的八駿馬?!?/p>
在侄子的疑惑中,她舉起右手打了個響指并輕輕地一聲唿哨,門外忽地一下涌進了八匹獅子狗,環(huán)繞在主人和客人的周圍,用舌或爪表示著它們的親呢。
“你看,這就是我的八駿馬。城市里沒有馬,只有它們是英俊的馬,我的八駿馬……”
老人慢慢地伏下頭,哽咽起來,她喃喃地說:“我老了,走不動了,它們就能帶我回家,回到我的大草原……”
凌晨時分,又是小說中曾經(jīng)描述過的場景:八匹獅子狗排成梯形的隊列,仿佛馬一樣踏踏前行,大約二米后的是那位身著古銅色蒙古袍的老婦人,此外,一左一右的是她的兒子和來自錫林郭勒大草原的侄子。他們在阿爾丁廣場的中央跪下,遙望著被二十三層國貿(mào)大廈隔擋的東方,深情地唱起了那首蒙古族歌曲,只待她唱過一遍后,侄子就自然地融入了她的歌聲。西裝革履的兒子哼唱著歌曲的旋律,試圖唱出蒙語的歌詞。他們就這樣不停地唱著,一遍又一遍……
故事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是冬天的一個黎明。一夜茫茫的大雪靜靜地覆蓋了這座巨大的工業(yè)城市,空曠的廣場一片肅穆和悲愴的感覺。還是我們多次看到的場景:一位穿著古銅色蒙古袍的老婦人步履艱難地走向廣場,只是沒有了那八匹靜默而又威風凜凜的小狗。她仍舊在廣場的中央跪下,面向被二十三層國貿(mào)大廈隔擋的東方。仿佛聽不到她曾經(jīng)蒼老的歌聲,她的嘴唇嚅動著,蠕動的輕微聲仍舊是那首蒙古族歌曲。靜靜地,太陽升起。因大雪的覆蓋和過濾,幾乎日日昏暗不明的城市上空,變得透明而清純,一兩朵白云靜靜在飄,仿佛執(zhí)著地追逐著更加遙遠處的白云,——遙遠的大草原深處的白云……
那首蒙古族歌曲叫做《成吉思汗的白云》。歌中唱到:
一朵白云從天空中飄去
金色的太陽冉冉升起
溫暖的太陽光芒萬丈
照亮了草原照亮了大地
照亮了我的駿馬
照亮了我內(nèi)心的孤寂
一朵白云從天空中飄來
銀色的月亮緩緩升起
慈祥的月亮澄明悠揚
照亮了高原照亮了湖水
照亮了我的羊群
照亮了我漫長的日子
駿馬呵駿馬,展開你無畏的翅膀
請帶我追趕那片白云,越過千山萬水
羊群呵羊群,升起你雪白的云朵
請帶我追隨那片白云,不怕霜打風吹
那是大草原的白云
那是祖先的白云
那是成吉思汗的白云
白云呵白云
我的成吉思汗的白云
對于這篇小說,我不知道該作如何評價。后來在標志著蒙古族特色的場所,比如酒店、歌舞廳之類,我多次發(fā)現(xiàn)了八駿圖,或壁畫,或壁毯,或者裝飾畫,材料與表現(xiàn)形式不一而足。整個畫面展示了八匹奔騰在大草原上的駿馬的形象,氣勢磅礴,給人一種震魂奪魄的感覺。我還知道了偉大的成吉思汗在他輝煌的生命里,也有八匹神奇的駿馬。但是,小說有關(guān)的內(nèi)容或情節(jié),除了老婦人的古銅色蒙古袍和她的八匹小狗外,再無別的印象。只是小說的題目,讓我回味許久,好像一首絕妙好詩中最美的句子,我一直試圖以此為題來寫點什么,但是寫不出。從此,每當我路過阿爾丁廣場,我常常自覺不自覺地仰望天空,對著那些散散淡淡的白云,我無數(shù)次問自己:哪一朵白云是我尋找的白云?
我的家也在錫林郭勒大草原,我是漢人。
作者簡介
蒙原:漢族,1963年9月生,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盟人,祖籍河北。
大學期間開始發(fā)表作品,至今已有詩歌、小說、散文、文藝理論等作品在《詩刊》、《人民文學》等全國多種報刊發(fā)表,并入選多種選刊選集。作品曾在全國各類文學大賽或評獎中獲獎50余次 。出版有《吉祥中國》(詩歌集),編著有電子書《蒙原作品集》(選集)、《詩學論集》(文論集) 、《事無巨細》(詩歌集)、《浮生心跡》(詩歌集)、《鳥語花香》(小說集)等。此外,曾組織創(chuàng)辦專業(yè)詩歌網(wǎng)站《新詩紀》,曾與詩友創(chuàng)辦《新詩報》,還與他人主編過《中國散文詩大系·內(nèi)蒙古卷》等書籍。個人文學簡歷曾載錄《內(nèi)蒙古當代作家傳略》等書刊。
地址:內(nèi)蒙古包頭市昆區(qū)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學報編輯部 郵編:014010 電話:0472-5954308/ 13947201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