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魔豆
兒子有一段時期很拖拉:從刷牙到吃早餐,我喊了不下10次,他還懶洋洋地躺在沙發(fā)上,我的話一個字也沒聽進去;好不容易起身了,鞋子穿了一只,又突然被什么東西吸引,馬上忘記了他正要干的事情。我招數(shù)用盡,他就是不動,仍舊慢吞吞,心不在焉……
我終于發(fā)作了,大聲呵斥、威脅、數(shù)“一二三”、使用暴力,這幾招我可以在1分鐘內(nèi)迅速完成。然而,這樣的結(jié)果是,孩子哭著或敷衍著把事情做完,但第二天還是如此。我也天天帶著煩躁的心情去上班。
到了辦公室,事情很多,但我總要把雜七雜八的網(wǎng)頁看個夠才肯開始工作。有需要趕的任務(wù),肯定會拖到最后一秒;沒有最后期限的,拖著拖著就直接“out”了。我突然覺得有點對不起孩子——拖拉,是我30年都沒法克服的毛病,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為什么要那么苛刻地要求孩子做到呢?
我開始嘗試換一種心情和策略,去對待每天從早晨就開始的“戰(zhàn)爭”——
策略1:比賽。其實每個懶洋洋的小身體里,都藏著一顆好強的種子。他不想動,是因為斗志沒有被激發(fā)出來。那就一起來比賽吧??凑l先把褲子穿好,看誰先刷完牙,看誰先把飯吃完……孩子也沒想過要獎勵,只要是第一個做到的,他就會很興奮,也肯興致勃勃地去做下一項。
這樣的游戲天天在家里發(fā)生,慢慢地,好玩系數(shù)和普及系數(shù)越來越高。晚上該睡覺了,孩子不肯上床,媽媽先躺到床上,爸爸說:“誰先到床上就可以抱著媽媽?!苯Y(jié)果孩子一個箭步?jīng)_上來,緊緊地抱住了我,說:“媽媽是我的?!卑职忠策^來搶:“媽媽是我的。”如此享受一番天倫之樂后,孩子也心滿意足地進入了睡眠。
策略2:安排一個任務(wù)。我們家住二樓,每次出門,必定是兒子先跑下去把一樓的鐵門打開,等著我們下來。
這個習慣的形成就是源于“整治出門拖拉”。帶孩子出趟門有時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大人風風火火地準備出門的東西,只讓孩子自己穿鞋、出門,可是他卻要“不遺余力”地拖后腿。有什么辦法能讓他迅速地出門呢?我們給他布置了一個任務(wù):樓下的鐵門,爸爸媽媽忘記怎么打開了,你可以幫我們先去把門打開嗎?聽到爸爸媽媽不會做的事情自己竟然會做,兒子馬上雄赳赳氣昂昂地下樓了,而且很紳士地一直把門開著,等著我們下來。
策略3:從興趣出發(fā)。說起刷牙的游戲,我們家真是層出不窮。結(jié)束完“上刷刷,下刷刷,左刷刷,右刷刷”的歌謠后,吐水是一件更好玩的事。有段時間,兒子對數(shù)字很感興趣,僅僅是簡單的“吐一口水就數(shù)一個數(shù)”的游戲,就讓他興奮不已。后來,兒子進入學詞語階段,我就讓他每吐一口水說一個詞語,而且今天叫他說一個名詞,明天叫他說一個動詞,后天叫他說一個形容詞,把原本枯燥的詞語學習跟刷牙結(jié)合在一起就變得好玩起來。久而久之,刷牙就成了他一項固定的生活習慣,再也沒有出現(xiàn)忘記刷牙或不愛刷牙的情況。
策略4:贊美。在和孩子 “斗智斗勇”的過程中,我總結(jié)出一個經(jīng)驗:面對拖拉的孩子,懲罰沒有用,發(fā)脾氣沒有用,暴力更沒有用,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予孩子無數(shù)的鼓勵和贊美。哪怕是在孩子實在很拖拉的時候,也找一個贊美他的理由,比如,“我覺得你精神很不錯,是不是昨天睡得很好??!”孩子會馬上從他的“游離”狀態(tài)中走出來,開始聽你的話。當孩子有了進步,一定不要錯過鼓勵和贊美他。被贊美后他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很容易就可以做到的,以后要做得更好!”這就是贊美的力量。
摘自《為了孩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