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陽
兩個處女座男人的執(zhí)著
自2011年起風靡全球,連英女王、麥當娜、科比都為之著迷的電視劇《權(quán)力的游戲》,又結(jié)束了“很燃”的第七季。從2002年開始翻譯《冰與火之歌》至今15年,35歲的屈暢不僅從卷一翻譯到卷五,還包括《冰與火之歌》的外傳——《七王國的騎士》及有“冰火百科全書”之稱的《冰與火之歌的世界》。有趣的是,原作者喬治·馬丁與屈暢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生于9月,時間僅相差兩天,而且兩人都追求完美。
從2010年開始,馬丁就一直著手寫作《冰與火之歌》系列的卷六《凜冬的寒風》,近8年過去,這名69歲的完美主義者至今沒有交稿。
屈暢的做事理念則是“不完美不如不做”,從20歲開始翻譯《冰與火之歌》,他花在修改上的時間遠遠大于翻譯。凡是“急活兒”——沒給他時間修改的譯稿,屈暢都不接。
有讀者評論,作為80后的翻譯,屈暢能將這樣一部大部頭作品,翻譯得流利優(yōu)美,前途無量。
鮮為人知的是,在翻譯時,屈暢每天都要用搜索引擎,把所有涉及“冰火”的中英文消息都看一遍。他還跑到原作者的讀者留言區(qū),把所有讀后感都收藏起來。
正式翻譯時,他打印出的資料已像小山一樣摞在桌上,“《冰與火之歌》里的食物都有讀者列出專門的名單,我就照著名單,一一核對譯文進行檢查?!?/p>
不同的是,被中國粉絲親切稱為“馬丁大爺”或“坑神”的馬丁,在紐約大街上,每走幾步就會有人要求合影留念。而屈暢即便站在廣州粉絲見面會上,在主持人介紹前,沒有人會把這個“高大微胖陽光”的男生與被粉絲膜拜的“翻譯大神”聯(lián)系起來。
這位連續(xù)15年翻譯《冰與火之歌》的譯者,從沒見過馬丁,甚至通話、視頻都沒有。
“馬丁給我們的回信都不是他自己寫的,他雇了5個助手替他服務(wù)。”屈暢的合作者、《冰與火之歌》卷五的譯者趙琳說。
1982年出生的屈暢,將近1米8身高、微胖、披肩長發(fā)、戴眼鏡、牛仔褲加T恤。
曾有人描述,屈暢長得像《權(quán)力的游戲》里的角色“胖子山姆”,“圓臉,瞇著小眼睛”,對此,屈暢說完全不像自己,“不過網(wǎng)上有人說我長得像高曉松”。
屈暢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父親開一家公司,母親下崗后待在家。早在1994年,屈暢就有了人生第一臺電腦——386。當時的電腦被他用來打游戲,他喜歡足球,玩的也多是足球和RPG(角色扮演)類的游戲,至今仍喜歡《足球經(jīng)理人》。上大學(xué)前,他的游戲光盤就有上千張。
他也愛看書,在小學(xué)前就認識不少字,看完了一套《資治通鑒——柏楊白話版》。
屈暢原本學(xué)習(xí)理科,物理成績不錯,但因為厭倦每天“刷題”,他最后在2000年高考沖刺時改成了文科,考上了四川大學(xué)行政管理專業(yè)。
這時距離喬治·馬丁發(fā)表《冰與火之歌》已過去4年。在大學(xué)的圖書館里,屈暢可以下載《哈利波特》等英文原版,但他讀后覺得口味有點“淡”。
直到他下載了《冰與火之歌》的英文版,“我用著公用的電腦看這本書,那時候同學(xué)都覺得我瘋了?!?/p>
由于喜愛《冰與火之歌》,英語沒過六級的屈暢把其中兩個他看得熱血沸騰的章節(jié)“瓊恩鎮(zhèn)守長城”和“紅毒蛇對打魔山”翻譯成了中文,并放到了一個魔幻迷的論壇“龍騎士的地下城堡”上。
“當時,我還在為《冰與火之歌》是不是魔幻作品在網(wǎng)上與人爭論。”屈暢說,那時很多人知道《魔戒》《哈利波特》這類“帶隊做任務(wù)去打怪”的魔幻小說,卻不欣賞《冰與火之歌》。
如今回想起來,那兩個章節(jié)的譯文是他翻譯生涯的開始,也讓他幸運地“把愛好變成了事業(yè)”。
正是因為在論壇翻譯的這兩章《冰與火之歌》,當時還在上大學(xué)的屈暢被重慶的一家出版社相中,由此,他把《冰與火之歌》正式帶入中國。
屈暢說,小說翻譯到2005年出版時,他拿到了第一筆翻譯費,有幾萬元,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來交研究生學(xué)費,繼續(xù)在川大攻讀歷史學(xué)碩士學(xué)位,研究方向為文藝復(fù)興。
畢業(yè)后,屈暢去《科幻世界》雜志做了5年編輯,隨后在做專業(yè)譯者同時,成立了自己的圖書工作室——“史歌圖書”,繼續(xù)翻譯喬治·馬丁的相關(guān)作品。
對于翻譯,屈暢認為,“三分靠英語七分靠中文”,如果中文功底不好,就很難把英文原著翻譯好。一個很大的困難是其中的場景、景物的靜態(tài)描寫,因為以前讀過的這種描寫性文字作品比較少,所以自己的譯文比較單調(diào),沒有原作者筆下的豐富。對于這個翻譯攔路虎,屈暢積極閱讀中文作品,吸收借鑒其他作家的描寫性手法。
對于他來說,最大的挑戰(zhàn)還在于對原文線索和伏筆的還原,這是史詩奇幻的魅力所在,為了最完整地還原馬丁原文的精妙,屈暢長期泡在《冰與火之歌》的英文官方論壇,閱讀各種帖子,每每看到外國讀者的新奇觀點就記錄下來,對照自己的中文翻譯一一校正。屈暢并不是按照自己主觀的態(tài)度去遣詞造句,而是把自己當一個新讀者,去揣摩外國讀者的想法,然后對自己譯文中不協(xié)調(diào)的地方進行修改。
除了是譯者,屈暢自己也追劇。他有一個網(wǎng)絡(luò)脫口秀節(jié)目《暢聊冰與火》,就是講對《權(quán)力的游戲》劇情的理解。
對于電視劇《權(quán)力的游戲》與原著《冰與火之歌》的關(guān)系,屈暢覺得,它們就像《三國演義》與《三國志》一樣。劇集在人物上做了大量的刪改,缺點是很多故事情節(jié)沒有交待,甚至出現(xiàn)了角色原地復(fù)活的生硬橋段,成為電視劇的敗筆。
屈暢認為,喬治·馬丁實際上是非常有浪漫情懷的一個作家。雖然表現(xiàn)出很多現(xiàn)實的、黑暗的東西,但他有正義感,弱能勝強,邪不壓正。他在《冰與火之歌》的人物設(shè)定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在特定環(huán)境中,讓惡人能有一絲的善良閃光。
卷六《凜冬的寒風》何時出版?《冰與火之歌》何時完結(jié)?成了很多“冰粉”關(guān)心的話題。
對此,屈暢表示:“我對馬丁懷有很大的信心?!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