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初冬的薄暮,弟弟氣喘吁吁地從外邊跑進來,告訴我鄰哥兒捉得一只鳥,長腳尖喙,頭有纓冠,羽毛潔白。“大概是白鶴吧!”他說。他的推測是根據(jù)書本上和商標上的圖畫,還摻加了一些想象的成分。我們從未見過白鶴,但是對于鶴的品性似乎非常明了:鶴是清高的動物,鶴是長壽的動物,鶴是能唳的動物,鶴是善舞的動物,鶴象征正直,鶴象征狷介,鶴象征疏放,鶴象征淡泊……鶴是隱士的伴侶,是帝王之尊所不能屈的……
我和弟弟趕忙跑到鄰家去。它的腳上系了一條粗繩,被一個孩子牽在手中,翅膀上殷然有一滴血痕,染在白色的羽毛上。他們告訴我這是槍傷,這當然是不幸的原因了。它的羽毛已被孩子們翻得凌亂,在蒼茫夜色中顯得非常潔白。瞧它那種耿介不屈的樣子,一任孩子們挑逗,一動也不動,我們立刻便寄予了很大的同情。我便請求他們把它交給我們豢養(yǎng),答應他們隨時可以到我家里觀看,只要不傷害它。大概他們玩得厭了,便毫不為難地應允了。
我們興高采烈地把受傷的鳥抱回來,放在院子里。它的左翼已經(jīng)受傷,不能飛翔。我們解開系在它足上的縛,讓它自由行走,復拿水和飯粒放在它的面前??此伙嫴皇?,料是驚魂未定,所以便叫跟來的孩子們跑開,讓它孤獨地留在院子里。
第二天一早,我們便起來觀看這成為我們豢養(yǎng)的鳥。昨晚放在盂里的水和飯粒,仍是原封不動,我們擔心它早就餓了。這時我們遇到一個大的難題:“鶴是吃什么的呢?”人們都不知道。書本上也不曾提起?!皬乃拈L腳著想,它應當是吃魚的。”我忽然悟到長腳宜于涉水。弟弟也贊同我的意見。我們把魚放在它前面,看它仍是趑趄躊躇,便捉住它,拿一尾魚喂進去。看它一直咽下,并沒有顯出不舒服,知道我們的猜想是對的了,便高興得了不得。而更可喜的,是隔了不久以后,它自動到水盂里撈魚來吃了。從此,我和弟弟的生活便專于捉魚飼鶴了。它漸漸地和我們親近,見我們進來的時候,便拐著長腳走攏來,向我們乞食。
我們的鶴養(yǎng)得相當時日,它的羽毛漸漸光澤起來,翅膀的傷痕也漸漸平復。這在它得到了安閑,而我們卻從游戲變成工作,由快樂轉入苦惱了。而最使人苦惱的,便是鶴的胃口愈來愈大,有多少吃多少,叫人供應不及了。
我們把鶴帶到水邊去,意思是叫它自己拿出本能,捉魚來吃。可是,它已懶于向水里伸嘴了。它簡直是有了依賴心,習于安逸的生活了。
一天,舅父到我家里,在園中看到我們豢養(yǎng)著的鶴,皺皺眉頭說道:“把這長腳鷺鷥養(yǎng)在這里干什么?”
“什么,長腳鷺鷥?”我驚訝地問。
“是的。長腳鷺鷥,書上稱為‘白鷺的。唐詩里‘一行白鷺上青天的白鷺?!?/p>
“白鷺!”啊!我的鶴!
到這時候我才想到它怪愛吃魚的理由,原來是水邊的鷺??!我失望而且懊喪了。我的虛榮受了欺騙。我的“清高”,我的“風雅”,都隨同鶴變成了鷺,成為可笑的題材了。舅父接著說:“鷺肉怪腥臭,又不好吃的。”
懊喪轉為惱怒,我于是決定把這騙人的食客逐出。我把它捉住,越過溪水,穿過溪水對岸的松林,復渡過松林前面的溪水,把它放在沙灘上,自己迅速回來,心想松林遮斷了視線,它一定認不得原路跟蹤回來的。果然,以后幾天園子內(nèi)便少了這位貴客了。
幾天后路過一個獵人,他的槍桿上掛著一頭長腳鳥。我一眼便認得是我們曾經(jīng)豢養(yǎng)的鷺。這回子彈打中了頭頸,已經(jīng)死了。它的左翼上赫然有著結痂的瘡疤。我忽然難受起來,問道:“你的長腳鷺鷥是哪里打來的?”
“就在那松林前面的溪邊上?!?/p>
“鷺鷥?nèi)馐切瘸舻模愦蛩墒裁???/p>
“我不過玩玩罷了?!?/p>
“是飛著打還是站著的時候打的?”
“是走著的時候打的。它看到我的時候,不但不怕,還拍著翅膀向我走近哩?!?/p>
“因為我養(yǎng)過它,所以它不怕人。”
“真的么?”
“它左翼上還有一個傷疤,我認得的?!?/p>
“那么給你好了。”他卸下槍端的鳥。
“不要,我要活的?!?/p>
“胡說,死了還會再活么?”他又把它掛回槍頭。
我似乎覺得鼻子有點發(fā)酸,便回頭奔回家去?;秀敝形液孟窨匆娔侵话槺粭壴谏碁┥?,日日等候它的主人,不忍他去;看見有人來了,迎上前去,但它所接受的不是一尾魚而是一顆子彈。因之我想到鷺也是有感情的動物。
(選自《鳥》,陳嘯編選,山東文藝出版社,2015年,本刊有刪改)
鑒賞空間
和《囚綠記》一樣,陸蠡同樣運用借物達意的方式,向我們娓娓敘述了一個平常而又深邃的故事。無論是一棵被囚禁的常春藤(《囚綠記》),還是一只被打死的鷺(《鶴》),作者都飽含柔情,表達了對人性的召喚,以及對生命的愛戀。
讀有所思
1.品讀下面的句子,體會“我”當時的心情。
“不要,我要活的?!?/p>
2.結合文中的“我”“世人”“獵人”對鷺的態(tài)度,以及鷺最后的遭遇,請你提出一個能引起大家思考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