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芃
方大同的歌,沒有大徹大悟的人生起伏,也很少將失戀的悲傷放大?!耙呀?jīng)有那么多讓人流淚的情歌了,我就不要再去增加了?!彼x擇了一種更晴朗的態(tài)度去看待愛情中的悲歡離合。
很難去說歌手方大同究竟紅不紅。2005年出道至今,他始終在華語流行樂壇有自己的位置,收獲過不少音樂獎項,但卻好像沒有一首“爆款”單曲。如果以音樂的傳唱度來判斷,方大同顯然是不紅的。若以現(xiàn)在的流行概念來說,方大同是那種在細(xì)分領(lǐng)域、垂直市場做得很出色的歌手。他的粉絲黏度很高,是和他一樣對音樂品質(zhì)追求很高的人。喜歡他的人并不希望他紅得發(fā)紫,他們通常會將他的作品看作大眾流行音樂中的小眾音樂,獨樹一幟但并不邊緣。或者可以說,方大同是一個音樂性大于娛樂性的藝人。
2017年6月,第28屆臺灣金曲獎評選結(jié)果中,方大同憑借專輯《JTW西游記》獲得最佳國語男歌手獎。在此之前,他曾5年入圍,都空手而歸。2009年帶來《橙月》的方大同人氣已經(jīng)能夠躋身一線,但輸給了周杰倫的《魔杰座》;2014年方大同推出最具實驗性的一張專輯《危險世界》,結(jié)果還是在隔年的金曲獎評選上輸給了陳奕迅。
媒體在說到他時,口吻幾乎都是“我們欠大同一座金曲獎”“無冕之王方大同”之類的,大家也并非抱著一種同情心,而是真的喜愛和認(rèn)可。
在他的音樂中,情歌并不占據(jù)絕對的主導(dǎo)位置,但他的情歌總是很耐聽,不歇斯底里,也不痛徹心扉。唱他的歌沒有大高音,卻還是難唱,“大同式”R&B的轉(zhuǎn)音和氣息很難學(xué)得來。他是那種能把什么歌都唱出自己味道的歌手。他唱情歌,總是娓娓道來,借著一杯咖啡的溫?zé)幔f一個簡單有回味的故事。
20歲的“Soul Boy”
方大同1983年出生在美國夏威夷,6歲隨父母移居上海,14歲時又全家移居香港。每個地域的文化都在他現(xiàn)在的樣子中有所折射。
青春期的方大同,接觸過中國古典傳統(tǒng)文化,學(xué)過武術(shù),又對當(dāng)時流行的R&B音樂逐漸產(chǎn)生興趣。那時他常聽Boyz Ⅱ Men和Babyface這些創(chuàng)作人的音樂,加上從小就很崇拜全才型音樂人史提夫·旺達(dá)(Stevie Wonder),他開始憧憬做一個音樂創(chuàng)作人。
剛出道時,唱片公司對方大同的宣傳策略是“聽其聲而不見其人”。在起初的一段時間,香港樂迷是通過電臺認(rèn)識方大同的聲音的,很少有人能把人與聲音對上。因為曲風(fēng)以R&B為主,方大同很快就收獲了“香港周杰倫”“小陶喆”的綽號。
2005年,周杰倫已經(jīng)是登上過《時代》周刊封面又拍了電影《頭文字D》的頭號巨星,早年人們對他音樂的質(zhì)疑也已被打消干凈。陶喆的資歷更深厚一些,專輯《黑色柳丁》之后,雖然創(chuàng)作力減弱,但他仍是樂壇公認(rèn)的“R&B教父”。方大同出道的時候,華語樂壇正在褪去昔日的榮光,但還算是趕上了千禧年流行音樂黃金期的尾巴,但真的只是“尾巴”了。數(shù)字音樂的普及、原創(chuàng)音樂的萎靡都增添了人們對樂壇未來的焦慮,尤其是香港樂壇。方大同的出現(xiàn)承載了很多人的期許,人們希望他的新音樂可以化解一些流行音樂上的時代焦慮。
跟方大同聊情歌,他依舊很強調(diào)文化差異下情感表達(dá)方式的不同。他說自己做音樂像煮飯,把作料和食材一起放進(jìn)鍋中慢燉,讓它們從一開始就相互融合、入味,而不是最后再加點什么提個鮮。“你把自己覺得好吃的、可搭配的東西放在一起,然后通過經(jīng)驗,慢慢做一道或者幾道菜,你覺得能夠讓人吃得開心的菜,這個和寫歌是很像的?!币虼耍膭?chuàng)作多是自然而然生發(fā)出來的。
在首張專輯《Soul Boy》和第二張專輯《愛愛愛》中,最火的兩首歌都是情歌——《春風(fēng)吹》和同名主打歌曲《愛愛愛》。在接受本刊的專訪時,方大同認(rèn)為東西方情歌最表面的差異當(dāng)然是歌詞?!爸形母柙~的內(nèi)斂和詩意,是西方歌詞中少有的——我說的是流行音樂,他們的表達(dá)更直白?!边@兩首作品由方大同自己作曲,但詞都不是他寫的,而是香港作詞人周耀輝寫的,兩首詞里都有一些中國風(fēng)的元素。大概是那時候方大同的中文還不太過硬,寫詞不多。
從那時開始,方大同情歌的基調(diào)就是輕快、溫暖的,即使唱失戀,也很難聽到絕望無助的情緒。22歲的他,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穿一件簡單的白襯衫,瘦瘦的,話不多,有些害羞,是當(dāng)時最受歡迎的文藝青年的樣子,很快就收獲了一眾粉絲。那會兒接受采訪時,他都挺害羞,但很有禮貌。在迷亂的娛樂圈,他身上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氣,令人無法看清。他吃素,不抽煙不喝酒,自律得有些不近人情。
“有一天翻開辭海找不到愛/花不開樹不擺還是更暢快/愛還是會期待/還是覺得孤單太失敗/我愛故我在?!备柙~干凈,旋律清新,代表著那時的方大同,也是追捧他的歌迷信奉的愛情觀,有一見鐘情的羞澀與雀躍,面對愛情時,即使害怕也充滿勇氣,大概是20歲愛情獨有的自信和無畏。但這種風(fēng)格并沒有一直延續(xù)下去,他在不斷蛻變,他的歌迷也在跟著他的蛻變而成長。
我問方大同,在他的成長中,哪首情歌對他有最深的觸動?他毫不猶豫地又搬出了一直以來的偶像史提夫·旺達(dá)。旺達(dá)是美國黑人歌手,盲人。1963年,13歲的旺達(dá)就以一曲《Fingertips》奪取單曲排行冠軍三周,震動了整個樂壇。
由于方爸爸曾經(jīng)是個鼓手,家里的音樂氛圍很濃,方大同從小就浸染在音樂中。兒時在父親收藏的唱片中接觸到很多20世紀(jì)五六十年代的黑人音樂,包括史提夫·旺達(dá)、馬文·蓋伊(Marvin Gaye)、史摩基·羅賓遜(Smokey Robinson)、小理查德(Little Richard)、恰克·貝瑞(Chuck Berry)等,早期接觸的這些音樂奠定了他對復(fù)古搖滾、藍(lán)調(diào)、靈魂音樂的偏好。
方大同挑出旺達(dá)的作品《Lately》,是收錄在1980年專輯《比七月更熱》(Hotter than July)里的一首抒情歌。大概到了十幾歲,大同開始琢磨《Lately》這首歌的歌詞。它講了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為心儀之人傾倒,在意她的每個細(xì)節(jié),用的香水或是去的地方,但一切只是一廂情愿,最終只剩下哭泣和再見。旺達(dá)的演繹帶著蕩氣回腸的動容,對方大同來說,這個旋律就是情歌經(jīng)典?!八麄兊囊魳犯鼜娬{(diào)音樂性,就是音樂最本質(zhì)的東西”,無論結(jié)構(gòu)的編排還是細(xì)節(jié)的處理,所有起承轉(zhuǎn)合都是教科書般的。后來在綜藝節(jié)目和演唱會上,他也翻唱過這首歌,他的處理更內(nèi)斂,是他一貫淺吟低唱式的傾訴。
2009年,方大同推出翻唱自選集《可啦思刻Timeless》,其中收錄了兩首華語經(jīng)典情歌——王菲的《紅豆》和張惠妹的《記得》。他擅長編曲和創(chuàng)作,這兩點更超過演唱本身。他的編曲通常層次很豐富,又精致,《紅豆》和《記得》都被他改得更克制、更暖心。
方大同說自己很少創(chuàng)作太多悲傷的情歌?!皹穳镆呀?jīng)有那么多令人流淚的情歌,我就不想再去增加了,所以我的歌大多數(shù)是比較積極的?!?/p>
在最新的專輯《JTW西游記》里,方大同寫了一首《放不過自己》。這首歌一開始的編曲是以鋼琴為主軸創(chuàng)作的,后來為了營造出有濃厚電影感的音樂氣氛,改為弦樂做編曲主軸。歌詞很簡單,都是直白的字眼,連在一起,卻是一鍋濃濃的“雞湯”。
他自己這樣描述這首歌的敘述邏輯:“失戀的人坐在窗口發(fā)呆,細(xì)數(shù)傷害——‘明明是他犯錯/怎么是你難過/他卻好好生活!繼而一瓢冷水潑來,別老覺得傷害都是別人帶來的,其實只是自己如此糾結(jié),不肯放過自己,結(jié)果只能是畫地為牢,將自己囚禁在生活的斷層里——‘過往不過去,未來來不及。然而,一味地緬懷,生活還怎么繼續(xù)呢?然后一針見血地指出所謂傷害的癥結(jié)所在——‘生活在/自我執(zhí)著作怪/談情但不說愛/才是問題所在/在一起/要兩人同意/但分離/只要一份狠心的勇氣。告訴你,與其在那些療傷鴉片歌中越傷越過癮,自怨自艾,不如狠下心來場大手術(shù),徹底斷了病根,放開別人,也是放過自己,給自己下一個機會,最終把‘昨天的辛苦寫成明天的幸福?!?/p>
這首歌的填詞人C君,是方大同多年的創(chuàng)作伙伴。但大同總是邀請C君合作填寫快歌,一直希望能合作一首抒情慢歌的C君,笑說在多年的等待之后終于有了這次機會。方大同希望這首歌能夠幫助感情中掙扎迷失的人,走出漩渦,放過自己。失戀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帶給自己的,而往往只有迷局之外的人才能看清,當(dāng)其他情歌給失戀者一個宣泄的出口時,方大同的音樂提供的是一個慰藉,他想寫出那種“安慰與被安慰的感覺”。
另一首《特別的人》更朗朗上口,收錄在2014年的專輯《危險世界》里,也是很能代表方大同愛情觀的一首歌。歌詞同樣很簡單,沒有細(xì)節(jié),沒有情節(jié),有點像是一首愛情的宣言。他寫道:“愛一個人,或許要慷慨/若只想被愛/最后沒有了對白。”
在近幾年的作品中,方大同自己填詞的比例增多了。但與時下流行的音樂作品相比,他的詞仍透著一種稚拙的樸實感,其中有中文水平的局限性,但更在于他自身就是一個“雜質(zhì)”很少的人。與方大同交談,會有一種透明的親近感。并不是他無話不說,滔滔不絕,而是他會將更真實的一面呈現(xiàn)出來。他有明確的界限與分寸,在這之外,是一個真誠的狀態(tài)。
面對感情,他也將真誠放在首位,所以也就不難理解他是在什么樣的狀態(tài)下寫出這些樸實的情歌了。“我想歌名的時候,覺得這個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蠻貼切的用詞。”方大同說,“只要有足夠的耐心,每個人都會等到那個特別的人?!?h3>“不要低估音樂對人的影響力”
從《Soul Boy》到《JTW西游記》,方大同的音樂風(fēng)格發(fā)生了不小的轉(zhuǎn)變。早期的R&B曲風(fēng)輕快靈動,晴朗而明亮,還有些青澀。對于每一個情竇初開的人來說,那時方大同的情歌都是表白樣本?!坝械膼塾哪纹さ谜_始在萌芽,有的愛真摯深遠(yuǎn)、刻骨銘心,有的愛浪漫奇幻、擁有無限想象空間,有的愛正在某處守候、遠(yuǎn)遠(yuǎn)祝你幸福?!边@種風(fēng)格到2008年的《橙月》時達(dá)到最好的狀態(tài)。
在這之后,從專輯《15》開始,方大同開始做更多實驗性的嘗試,可以明顯感覺到作品層次更加豐富且清晰,樂器音色在搭配選擇上細(xì)致考究,錄音混音也更國際化了,“大同式”的風(fēng)格開始變得難以復(fù)制。
2016年,方大同成立了自己的廠牌“賦音樂”。他不再需要將自己“包裝”成某種形象,可以順著自己的喜歡判斷去玩音樂了。
“我的情歌里不只有愛情,男女情歌的這種模式,其實里面也會有一些社會性的思考,或者可以說是大愛吧。比如我寫《忘了美麗》,這是《未來》專輯里比較冷門的歌,好幾年前,我無意中看到朋友的女朋友有外遇,我想要勸告她,又希望他們不要失去對愛情的信任,我們還是要珍重感情,所以就寫了這首歌。但這首歌我也講的是社會,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懷疑和信任。”
在方大同的作品里,愛情并不是最重要的那個母題,只是諸多人生感悟中的一個部分,他也寫反戰(zhàn)、友情、親情、自我認(rèn)知、社會問題,還有新單曲中的童年追夢。不論是哪首都滲透著他的靈魂和信仰,基本上所有的歌都概括在“大同世界”這個思想里。
方大同說:“千萬不要低估了音樂的影響力。尤其是我們現(xiàn)在做音樂,更能感受到音樂的效力?!彼M约旱那楦璨恢皇恰芭惆橹愣冗^”,而是有“正面推動力”的影響。他也不認(rèn)為一首情歌可以打遍天下,影響到所有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活階段,對感情的認(rèn)知都不同,對情歌的需要當(dāng)然也不同??赡茉谶@一個人生階段對某一首歌完全沒感覺,過幾年反而又會去反復(fù)聽那首歌,剛好在那個時候,這首歌與他的生活產(chǎn)生了一個連接?!?/p>
在專輯《愛愛愛》里,另一首冷門歌曲《Goodbye Melody Rose》是方大同早年根據(jù)一個真實故事寫的。他從朋友口中得知另一個朋友因為壓力太大而輕生,雖然不太認(rèn)識這位離去的友人,但那時的他仍很受觸動,感慨生命的無常。后來他創(chuàng)作了這首歌,歌詞中寫道:“我的薔薇,我會陪你等到雨水/多留一會兒,給命運一個機會/就算不相信完美/請相信總會有人為了你掉眼淚?!?/p>
過了三四年,他收到一封歌迷的來信,信中提到這首歌,在一段非常不開心的時間里讓他重新思考,走出困境。“以前我們做音樂,說音樂如何影響人,如何改變?nèi)耍己艹橄?。但直到我看到那封信,知道這個實實在在的故事,我才更加確信音樂的力量是足以影響一個人的,而且這種影響遠(yuǎn)遠(yuǎn)超乎你的想象和你的期待?!?/p>
站在金曲獎領(lǐng)獎臺上發(fā)表獲獎感言時,方大同從口袋里掏出了準(zhǔn)備好的小紙條,他準(zhǔn)備了不止一張,找了一下才翻出對的那一張。念紙條致謝的方大同還是很靦腆,像剛出道時那樣。“音樂給了我很多,所以我希望還給音樂一些什么。”致謝之后,他又補充了一句。
采訪的最后,我讓方大同挑出幾個詞形容一下自己的愛情觀,他的答案是“緣分、真誠、耐心、溝通、成長”。從2005年出道至今,方大同的歌迷多是“85后”到“95后”的年輕人,他在樂壇成長的這十多年,也是這群歌迷在愛情上逐漸成熟的十多年。雖然這一代人的自我意識更加強烈,但面對愛情,仍有傳統(tǒng)的一面,渴望專注、投入,渴望愛情的溫度感。方大同的情歌是一個溫暖的陪伴,陪伴著我們從20歲到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