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瓔芮
10歲起開始學習薩克斯管演奏,曾在2002年獲得雅馬哈全國管樂比賽二等獎。2004年以專業(yè)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師從章嘯路副教授。在校期間曾在上海都市薩克斯樂團擔任樂團首席。2008年畢業(yè)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法國呂埃馬邁松音樂學院,師從巴黎歌劇院首席、法國著名薩克斯演奏家Daniel Gremelle 教授攻讀碩士學位。2010年優(yōu)異成績取得碩士研究生學位,其中專業(yè)成績取得了第一名。留學期間曾在法國參加各種類型的音樂會。
2011年學成回國后任教于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一直致力于薩克斯的專業(yè)教學和室內樂教學的研究,并且到國內各地講學。
由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在1840年發(fā)明的樂器薩克斯,距今還不到200年的時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才零星在我國展露頭角。直到90年代中期,一曲薩克斯曲《回家》傳至大街小巷,吹開了國人的眼界,這件集浪漫、優(yōu)雅于一身的西方木管樂器才真正被國人所知。
隨著薩克斯在國內的漸漸流傳,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學習吹奏薩克斯。于鑫當年就是受這股薩克斯風潮的影響,十多歲開始學習,由此一發(fā)不可收,從一名業(yè)余琴童一步步地走向專業(yè)。留學法國后,他又把更為科學、系統(tǒng)的薩克斯教學法帶回中國,和前輩、同仁們一起為我國薩克斯事業(yè)的發(fā)展做著積極的推進工作。本期,就讓我們聆聽薩克斯青年教師于鑫講述他的藝術之路。
于鑫與薩克斯的緣分似乎早已注定。起初,他學過一段電子琴,但由于練琴并不順利,就中斷了。后來,在他上小學時,國內的校園管樂團發(fā)展得如火如荼,他所在學校開始招募管樂團團員。老師發(fā)現(xiàn)于鑫的歌唱得好,樂感也不錯,就讓他去樂隊里吹次中音號。當時,一位長發(fā)飄飄、帥氣十足的美國著名薩克斯演奏家肯尼基,一夜之間成為國民偶像。還在上小學的于鑫很快就被他手中的薩克斯所深深吸引。
偶像的力量是無窮的,于鑫決意要學習薩克斯。幸運的是,他順利地找到了第一位薩克斯老師—谷兆明。谷老師是國內第一批薩克斯學習者中的佼佼者。從十幾歲起,于鑫開始了每周跟隨谷老師學習薩克斯,一學就是兩年。于鑫說,之所以能堅持,完全是出于對這件樂器的喜愛和老師高超的教學水平,日益的進步讓他對薩克斯從起初的感興趣變成了一種愛好。上小學六年級時,于鑫正式面對了人生的第一次選擇:正常升學還是轉入專業(yè)學習。在這件事情上,于鑫的父母極開明和大度,把選擇權交給了孩子,給他唯一的忠告就是:既然選擇了就要為自己后面走的路負責。
無為而治的父母
當問及父母是如何給予他音樂上的教育和管理時,于鑫很風趣地笑著說:“我可以說他們不怎么管我嗎?不會像其他父母,孩子所有的一切父母都會事無巨細地管,我的父母對我屬于‘放養(yǎng)式教育。但是他們對我總說一句話‘既然選擇就要對自己負責。他們從來沒奢望我能成為什么人,但會鼓勵我要努力拼搏?!痹谟邛蔚臄⑹鲋械弥?7歲從大連到上??紝W,基本都是一個人管理自己,從生活起居到專業(yè)學習,父母沒有過多干涉。從小的獨立學習經歷使他養(yǎng)成了很多好習慣,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堅韌不拔的性格。特別是在出國留學期間,獨自面對舉目無親、處處碰壁的狀況時,他總能憑著自己多年獨立生活的能力妥善處理。回顧來看,父母看似“無為而治”的寬松環(huán)境,歷練了他的性格,給了他塑造自我的機會,為他日后的成功埋下了伏筆。
一個選擇決定了人生
小學六年級時候,于鑫再一次給自己的人生做了主。在小學畢業(yè)前夕,谷老師建議他選擇考藝校。因為,一旦選擇藝校,就意味他已經定向,日后將會失去選擇其他專業(yè)的機會。于鑫顯然沒有太多猶豫,堅決選擇考藝校。他順利地考取了大連藝術學校。在父母的囑托下,于鑫正式邁入了專業(yè)學習薩克斯的道路。入學后,專業(yè)化的學習和環(huán)境讓于鑫感到壓力重重,周圍的高手比比皆是。他說道:“剛進校沒多久,我發(fā)現(xiàn)很多好的演奏機會和比賽都輪不到我,我也感到自身的差距,開始發(fā)奮努力。那時,每天都很自覺地將自己關在琴房練琴,真的是挺拼的,就這樣一路學習、比賽,奮起直追那些水平比我高的同學。我進步很快,后來也經常被邀請參加各種活動,也常常在全國大賽中獲獎。有一次,我到上海參加總決賽,這次經歷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上海音樂學院很有名氣。在朋友的牽線下,我十分幸運地認識了我的第二位恩師—上海音樂學院薩克斯專業(yè)章嘯路老師?!闭吕蠋熌菚r剛從美國留學歸國,他的古典薩克斯的教學讓于鑫領略到了薩克斯藝術的古典之美。
2004年,于鑫以專業(yè)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由于專業(yè)成績突出,加上品學兼優(yōu),在校期間,他受到學校的認可和社會的關注。他曾經在上海東方薩克斯樂團擔任首席。隨著學習的深入,他逐漸認識到,國內的薩克斯教學才剛剛起步,這個朝陽學科將來必大有作為。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出國深造成了他畢業(yè)后的首選。
傾囊留學,曾一度想放棄
一路順風順水的于鑫,在留學之路上卻遇到了坎坷,讓他再一次感到了壓力?!爱敃r,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美國,那所學校有獎學金和助學金,數目還挺可觀;另一個就是去法國,但一分錢獎學金都沒有。我?guī)缀跏呛敛华q豫地選擇了法國,其實就是源于我對薩克斯藝術的情懷。記得當時在國內大師班很少,市面上能聽到的薩克斯唱片不多。大學二年級,法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的一位老師率領他們學院的薩克斯重奏團來我們學校演出,我馬上就被古典薩克斯的魅力所感染,應該說是震撼吧。那時候到處去搜羅他們的唱片,每天都放,同樣的唱片聽壞了好多張。畢竟學習條件很有限,模仿名家也算是一種學習手段。為了心中的夢想和情懷,我決定去法國留學。那時家里經濟條件并不好,但我跟父母說,就算是借錢也要去法國留學。到了法國后,才感到生活的重重壓力。在國外我誰都不認識,當地人不會給你方便。特別在專業(yè)上,我跟國外學生的起點不一樣,經常被各種人說我吹得這不行,那也不行,老師也總是挑剔我。跟國內相比,真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我的自信心嚴重受打擊。說實話,我感覺到支撐不了太久,很有可能無功而返了。我咬緊牙關,心里默默告訴自己,不能給我們中國人、我們上海音樂學院丟臉。我每天練琴6~8個小時,就差睡在琴房了。但老師還是說我吹得不對,沒有辦法,只能玩命吹。
我的這位法國導師是巴黎歌劇院的薩克斯獨奏家、著名教育家Daniel Gremelle。他為人很風趣幽默,但是在上課時會對我很嚴厲,有時甚至是苛刻,感覺他對我比對他本國的學生還要嚴。起初,他不允許我練技巧很難的曲目,我當時很費解,還覺得他可能有些針對我。經過一年的學習,我真的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不管是音色的處理還是演奏的狀態(tài)、技巧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像換了一個人一樣。后來有次和他聊天,我才明白,當時他如此嚴格要求我,是覺得我有潛力,希望我在專業(yè)上有更大的發(fā)展,后來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在他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在我畢業(yè)的時候,夸獎我說,我是他表現(xiàn)最好的亞洲學生?!庇邛涡χf道。
薩克斯學習的國內外差異
采訪中,于鑫介紹了國內外薩克斯專業(yè)學習的差異。首先是音樂起步上的差異。在國外,家長先把孩子送到學校學習一年左右的視唱練耳、音樂欣賞課程,從業(yè)余啟蒙一直到研究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同類課程。從音樂的外圍著手,讓學生接觸音樂,樹立音準概念。有了基礎的音樂素質,了解一些音樂家和作品后,才開始具體到學習某種樂器。而在國內,往往都是從一件具體樂器開始,可能會同時讓學生學習視唱練耳、樂理等課程。此外,學習薩克斯的學生年齡不會太小,至少要十幾歲,畢竟這件樂器有點重量,太小的孩子拿不動,所以大部分學生管樂起步都不是太早。國內的孩子大部分前期沒有樂理或者是其他音樂經歷,所以薩克斯教學起步反而是比較難的。
第二個差異就是對薩克斯藝術的審美和音樂目標。因為薩克斯是模仿人聲發(fā)明的,在單簧管的發(fā)音原理上研制出來的樂器,聲音介于銅管和木管之間。薩克斯不僅外形好看,聲音也有質感、富有磁性,令人著迷。從專業(yè)角度說,古典薩克斯和流行薩克斯有著很大的不同,作品的風格和吹奏法、口型等都不太一樣,特別是對聲音的要求,對演奏者的演奏功底、音樂底蘊、音樂素質和審美的要求更高。隨著我國與國外在專業(yè)上的深入交流和信息的互交,國內的古典薩克斯教學水平在日趨提高,逐漸跟國際接軌。“其實在教學中,古典薩克斯有自成體系的教材。19世紀以來就有作曲家專門為古典薩克斯創(chuàng)作的練習曲和作品,曲目很豐富,只是大家對古典薩克斯不了解。比如,古典薩克斯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有《波萊羅》《阿萊城姑娘》《圖畫展覽會》等。”于鑫介紹說。
推動國內古典薩克斯
回國任教的幾年中,于鑫在教學上一步一個臺階踏實向前。為了能推動古典薩克斯藝術在社會上的普及,他和他的同仁們積極開展活動,為薩克斯做著重要的普及工作。這些年,他們在校內外舉辦薩克斯的夏令營、藝術節(jié),極大地推動著薩克斯藝術的發(fā)展。如今,薩克斯的夏令營已經辦了5屆,每一屆人數都在增加,現(xiàn)在能有500多名,分為古典和爵士兩種。在夏令營中,國內外專家為國內學生進行授課,這些學生從小就能接受正規(guī)的教學,從中慢慢發(fā)掘可塑之才。
一件樂器的發(fā)展離不開作品的繁茂。于鑫談到,現(xiàn)在全國院校范圍內成立了學術委員會,每年會舉辦音樂會,讓作曲家專門為薩克斯創(chuàng)作,推動國內原創(chuàng)的作品。但大部分作品都是實驗性的,“一次性”情況比較嚴重,真正能流傳下來的經典還是匱乏。今年,在克羅地亞世界薩克斯大會上,上海音樂學院作曲老師王和聲老師為薩克斯專門創(chuàng)作了大重奏《神圣時刻》以及章嘯路老師創(chuàng)作的經典作品《酷東方》。這兩部作品演奏后反響強烈,展現(xiàn)了中國薩克斯的發(fā)展水平和精神面貌。
于鑫介紹,他們在申辦下一屆世界薩克斯大會籌備過程中,了解到中國有薩克斯的學習者達到了100多萬,幾乎各個年齡段都有,也是這些年薩克斯社會化普及的成果。目前面臨專業(yè)人才需求數量有限,薩克斯專業(yè)人才的畢業(yè)去向和就業(yè)需要有所創(chuàng)新。于鑫表示,接下來如何讓薩克斯專業(yè)畢業(yè)生有出路,發(fā)揮自我價值,是老師們都需要考慮的問題。目前,職業(yè)組合是專業(yè)人才最常用的途徑。此外,專業(yè)院校的薩克斯教材基本都是西化的,缺乏經典的中國題材作品是薩克斯專業(yè)比較突出的問題。
從家鄉(xiāng)到異鄉(xiāng),從中國到海外,于鑫遵循著自己的理想,在薩克斯藝術道路上不斷進取,懷著對薩克斯事業(yè)執(zhí)著精神,追夢而行。薩克斯是一件極富魅力的樂器,他希望在未來薩克斯能在中國音樂百花園中綻放光彩,有更多的人喜愛這件樂器,將這件樂器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