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任
【摘 要】大類招生視域下的音樂是高校音樂根據(jù)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做出的教學改革,并不是相近專業(yè)的簡單歸并,而是涉及音樂人才培養(yǎng)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刻改革。
【關鍵詞】大類招生;視域;音樂;課程構建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34-0160-01
大類招生是相對于按專業(yè)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實行“通才教育”的一種改革。大類招生視域下的音樂課程構建是學校音樂教學改革的深化和發(fā)展,也是提高音樂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舉措。
一、以人為本與終生教育的結合
高校音樂教育在培養(yǎng)目標上注重專業(yè)性,普通學校的音樂教育則注重普及性。對于普通學校來說,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手段,通過音樂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追求人間的真、善、美。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除了具有普通學校的這些要求外,還有注重以人為本與終生教育的結合。20世紀初,人本主義哲學開始關注人,研究人的發(fā)展。在音樂教育中,對“人”的關注,一方面強調要“以人為本”,教育過程中以人的“自然性”為基礎,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意義,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強調對人的“終生教育”,音樂教育關注的不僅僅是人的幼兒時期,而是人的終生,從幼年、青年直至老年。音樂教育要面向所有年齡階段的群體。因此,作為生命教育的音樂教育,要朝著“以人為本”和“終生發(fā)展”的目標方向發(fā)展。
二、知識技能教育向情感教育轉型
當前,高校音樂教育仍停留在知識技能的教育觀念階段,只重視“易量化”的知識技能積累,忽視了學習的過程和教學雙方的互動所產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情感溝通。這種以失去創(chuàng)造和情感為重大代價的音樂教育,必然使音樂知識僵化、音樂技能匠化,口傳多于心授、模仿多于創(chuàng)新、表演勝于表述、單一大于多元;必然在音樂知識結構和教學行為中表現(xiàn)出“重模仿,輕創(chuàng)造”“重知識,輕能力”“重表演,輕理論”“重技巧,輕素質”“重專業(yè),輕人文”。大類招生視域下的音樂教育觀念的快速更新和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的大幅度變革,高校音樂教育突破單一的知識、技能的傳授,向情感態(tài)度、價值體驗、知識、技能的綜合,向創(chuàng)造性的,情感教育轉型已勢在必行。
三、從西化教學模式向多元并舉方向轉型
“定量為主的記譜法先進,定性為主的記譜法落后”、“三度疊置和聲先進,四五度疊置落后”、“封閉式音樂結構嚴謹,開放式音樂結構松散”等言論似乎具備了自然法則的意義。“先進與落后”“科學與不科學”自然地成為衡量非歐音樂的標尺。破壞了多元文化的本質。所以高校要從著力培養(yǎng)學生理解全球的文化差異,尋找中西音樂的共同基礎,使多元的教學內容在高校樂壇上獲得并舉。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改革高校音樂教育的文化環(huán)境,逐步扭轉文化價值一元論;才能堅持文化價值的多元互補與融合、兼收并蓄,重視外文化,運用內文化,宏觀把握本體,創(chuàng)造跨文化的多元并舉的大文化的音樂教育環(huán)境;才能培養(yǎng)師生用相對價值觀促進音樂文化領域的生態(tài)平衡。為達此目的,必須有計劃地聚集一批立志音樂教改的中堅,用多元主義精神和多元音樂思維改變課程結構中的單一西化的教學內容,擴大視野、增大口徑、提升視角,構建合理的高校音樂課程體系。
四、從匠化教學方式向藝文并舉的方向轉型
下大力氣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觀念、課程體系、教學手段,不斷突破專業(yè)化精英式的教育模式,使其向精英與大眾相結合的音樂教育轉型。改變非藝術化和素質化的音樂教學現(xiàn)狀,從不同角度制定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要求。從綜合素質的表現(xiàn)內容方面提出“唱、彈、講、寫、跳、組”六種要求(“唱”指的是教唱、范唱和演唱的能力;“彈”指的是演奏和伴奏的能力,包括即興伴奏能力和自彈自唱的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鋼琴和器樂教學上;“講”指的是語言的表述能力等;“寫”指的是音樂的創(chuàng)作能力、聽音記譜能力和課堂的板書能力、理論思考轉化為書面的能力等;“跳”指的是舞蹈表演能力、形體組合能力,以及中小型舞蹈的編導能力等;“組”指的是課外活動、音樂實踐活動和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并從表現(xiàn)形式方面提出“三頭”(手頭、口頭、筆頭);“三析”(析我、析人、析師);“三能”(舉一反三、創(chuàng)新、組織三種能力)的要求。通過整合和優(yōu)化、濃縮和重組,升華出一批新課程,使每個教學剖面都是認知、技能、情感、創(chuàng)新和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其四是改革把音樂美純潔化的科學化思維傾向,從整體文化藝術和倫理道德中觀照音樂的真、善、美。認清高校追求音樂教育的高專業(yè)化傾向,是唯科學主義思維作祟的結果。在高校音樂教育的觀念意識、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行為中加強通識性與專業(yè)性的結合。
五、結語
新的時代賦予了新的要求和信息,新的要求和信息需要更新的方法和手段去掌握。大類招生視域下的音樂課程構建,是實現(xiàn)精神文明建設和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為此,必須建立高層次的課程結構,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培養(yǎng)寬口徑的人才。因此,更新課程設置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于玲.實例新課改下音樂教學改革問題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4,05:229-230.
[2]王涌.大類招生視域下的高師音樂教育改革[D].江蘇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