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娟
摘要:相較于一般學生,特殊學生有著極為獨特的生活方式、行為表現(xiàn)、內(nèi)心世界和情感體驗。在當前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加強對特殊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根據(jù)不同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身心特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康教結合教學模式,構建促進特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總體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每一節(jié)實驗課的教學過程,對于促進特殊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谔厥鈱W生的特征以及培養(yǎng)特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就促進特殊學生自學能力的課程整合問題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特殊學生 自學能力 課程整合
所謂特殊學生,主要是指中重度殘障兒童,包括自閉癥兒童、唐氏綜合癥兒童、聽力損失80dB以上的聽障兒童、IQ低于50分的兒童等。在當下,深入研究特殊學生的教育問題,促進先進科學技術、康教結合理論與各學科的有機整合,提高特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已經(jīng)成為迫在眉睫的艱巨任務,對于社會的轉型以及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完善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隨著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來臨,傳統(tǒng)的教師能力結構和素質(zhì)結構已經(jīng)無法適應教育發(fā)展的快速需求。在新形勢下,現(xiàn)代化教育對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教師不僅要積累豐富的學科知識、教育教學知識,而且還應具備相應的教育科研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教育的發(fā)展。對于特殊學生而言,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個人生存能力的養(yǎng)成是他們所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鑒于特殊學生本身的特殊性,特殊學校的教師更應當具備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背景資料,如身體狀況、學習成績、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研究學生的生理運動發(fā)展水平、認知發(fā)展狀況、社會交往情況、社會化發(fā)展進程等,并結合特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從而為促進特殊學生自學能力的課程整合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精心選擇恰當?shù)慕虒W模式對于特殊教育來說,常用的教學模式有兩種:其一是集體合作學習模式,其二是個別化學習模式。集體合作學習模式就是將所有特殊學生視為一個整體,合作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實踐表明,運用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將各種先進技術、康復設備與課程內(nèi)容有機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從而提高特殊學生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個別化學習模式是指針對特殊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個別化康復教育,綜合考慮聽力、認知、語言、言語、道德、身體素質(zhì)等各個方面,為學生量身制定與其基本情況相吻合的個別化康復方案,運用科學手段對學生進行指導、評估、治療和監(jiān)控,從而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
三、切實促進康教結合理論與各學科的整合對于每一所學校而言,日常工作的開展與人才培養(yǎng)的重中之重都是教學工作。這就要求落實教學的中心地位,建立現(xiàn)代化的治理體系和管理制度,構建學校的內(nèi)部治理結構,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為本位,大力開展教育工作。特殊學校也不例外,要順利開展教學工作,必須明確教學的中心地位。另外,由于各種特殊教育理念和特殊教育方式不斷涌現(xiàn),給學科教學注入了無限生機和活力,特殊學校也應該緊緊圍繞康復和教育這兩條主線,以康教結合思想為基礎,根據(jù)各學科的特點,綜合考量教學目標、康教計劃、康教內(nèi)容、康教活動等各個方面,制定相應的康教訓練體系,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fā)展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多媒體在教學領域中的出現(xiàn),豐富了知識的傳播形式,也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學術視野。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教學,能夠充分凸顯多媒體的多種優(yōu)勢,調(diào)動學生的所有感官,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此外,在實驗探究階段,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融入特定的教學情境,獲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經(jīng)驗,這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大有裨益。而在特殊教育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結合相應的康教理念,根據(jù)各個學科的不同特點分別設計教學模式,有針對性地整合培養(yǎng)特殊學生自學能力的課程,以促進科學技術與教學理念的有機融合,實現(xiàn)教學的最佳效果,進而培養(yǎng)特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偠灾?,特殊學生作為社會中的獨特群體,理應受到教育者的關注和愛護。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背景下,促進特殊學生自學能力的課程整合,不僅要著力努力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精心選擇恰當?shù)慕虒W模式,切實促進康教結合理論與各學科的整合,還要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以提高每一位特殊學生的自學能力、生存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促進特殊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個性化發(fā)展,繼而促進特殊教育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
參考文獻:
[1]任登峰,張淑婷.特殊學生家長對子女心理健康期望的研究[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3,(10):81-92.
[2]李巖,崔寧.康教結合工作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5,(05):54-56.
[3]張月.關于特殊學生工作方法漫談[J].教育教學論壇,2016,(37):67-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