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怒濤 朱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1.73
摘要 目的:探討偏頭痛患者顱內血管血流動力學的異常變化。方法:收治偏頭痛患者108例,行顱內血管檢測,包括雙側大腦中動脈(MCA)、雙側大腦前動脈(ACA)、雙側大腦后動脈(PCA)、雙側椎動脈(VA)和基底動脈(BA)的檢測。結果:有先兆偏頭痛48例,TCD異常30例(62.5%);無先兆偏頭痛60例,TCD異常10例(16.7%)。40例TCD異常結果中,有先兆偏頭痛患者MCA增快15例(50%)、ACA增快5例(16.7%)、椎基底減慢10例(33.3%);無先兆偏頭痛患者MCA增快5例(50.0)、ACA增快2例(20.0%)、椎基底減慢3例(30.0%)。治療后,有先兆偏頭痛TCD異常12例(25%),無先兆偏頭痛TCD異常5例(6.7%)。結論:有先兆偏頭痛患者顱內血管TCD檢測異常率比無先兆偏頭痛患者高,以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增快和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減慢多見。行TCD檢查顱內血管血流動力學有異常改變可作為該類患者的診斷依據。
關鍵詞 TCD;偏頭痛;血流動力學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9月收治偏頭痛患者108例,均符合國際頭痛協(xié)會頭痛分類委員會制定的偏頭痛診斷最新標準,排除其他原發(fā)性和所有繼發(fā)性頭痛患者。其中,男28例,女80例,年齡22~58歲,平均39歲。該組患者均為慢性起病,病程2年以上,每月平均發(fā)作次數>2次,未系統(tǒng)治療。在進一步分類研究中,將偏頭痛分為有先兆偏頭痛(MW)組48例和無先兆偏頭痛(MWO)組6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檢查方法:采用德國原裝進口DWL型經顱多普勒檢查儀,用2 MHz探頭檢測,并進行光譜分析?;颊呷⊙雠P位,分別對108例偏頭痛患者于顳窗探測雙側大腦中動脈(MCA)、雙側大腦前動脈(ACA)、雙側大腦后動脈(PCA);于枕窗探測雙側椎動脈(VA)及基底動脈(BA)。參考本實驗室正常值,見表1。
結果
有先兆偏頭痛與無先兆偏頭痛TCD比較:有先兆偏頭痛TCD異常30例;無先兆偏頭痛TCD異常10例。結果發(fā)現,有先兆偏頭痛患者的TCD檢測異常率(62.5%)比無先兆偏頭痛患者的TCD檢測異常率(16.7%)明顯增高,與柏華等在偏頭痛患者腦血管血流動力學異常研究中的結果相符。并且40例TCD異常結果中,有先兆偏頭痛患者中者MCA增快15例(占50.0%)、ACA增快有5例(16.7%)、椎基底減慢10例(33.3%);無先兆偏頭痛患者中MCA增快5例(50.0)、ACA增快2例(20.0%)、椎基底減慢3例(30.0%)。提示有先兆偏頭痛與無先兆偏頭痛患者顱內血管血流速度增快的病例中,以大腦中動脈多見;血流速度減慢的病例中,以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多見。有先兆偏頭痛與無先兆偏頭痛TCD檢查結果,見表2。有先兆偏頭痛與無先兆偏頭痛TCD檢查異常結果比較,見表3。
有先兆偏頭痛與無先兆偏頭痛系統(tǒng)治療3個月后復查TCD結果比較:給予擴血管、改善睡眠、抗焦慮及改善循環(huán)等藥物治療后3個月復查TCD,有先兆偏頭痛48例,TCD異常12例(25.0%);無先兆偏頭痛60例,TCD異常5例(8.3%)。結果發(fā)現有先兆偏頭痛患者和無先兆偏頭痛患者系統(tǒng)治療后結果均有改善。有先兆偏頭痛與無先兆偏頭痛治療后TCD檢查結果,見表4。
討論
偏頭痛是神經內科門診常見的疾病,本次研究探討有先兆偏頭痛患者和無先兆偏頭痛患者顱內血管血流動力學的異常變化情況,為臨床診斷提供線索,為臨床用藥提供指導作用。研究發(fā)現,有先兆偏頭痛患者的血流異常更多,以大腦中動脈血流速度增快、椎基底動脈血流速度減慢多見,提示有先兆偏頭痛更符合傳統(tǒng)意義上的腦血管疾病。偏頭痛患者血流動力學異常更可能發(fā)生在頭痛發(fā)作的先兆期;而無先兆偏頭痛患者的發(fā)生機制可能是由于患者精神緊張、情緒激動、長期失眠、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血管中5羥色胺(5-HT)濃度升高、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致使顱內血管處于廣泛痙攣狀態(tài),局部血流減少引發(fā)偏頭痛。對有先兆偏頭痛患者和無先兆偏頭痛患者給予擴血管、改善睡眠、抗焦慮及改善循環(huán)等藥物系統(tǒng)治療后療效好。提示部分偏頭痛患者做TCD檢查有鑒別診斷價值,并且能為臨床診斷和臨床用藥提供指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