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亨勝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7.21.71
摘要 目的:探討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在血常規(guī)檢驗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血常規(guī)檢驗樣本870份,血液樣本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顯微鏡檢查法,比較檢查結果。結果: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的陽性率高于鏡檢(P<0.05)。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桿狀粒細胞、幼稚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等方面,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假陽性率較高。結論: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聯(lián)合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能有效提高血常規(guī)檢測結果的準確率。
關鍵詞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顯微鏡;細胞形態(tài)學
隨著醫(yī)療設備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檢驗設備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臨床疾病診斷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是臨床檢驗常用的醫(yī)療檢驗設備之一,具有操作簡單、檢測快速等優(yōu)勢。但其缺點也較為明顯,如無法有效識別細胞形態(tài),而導致其應用受限。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的顯微鏡觀察法,可以彌補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在細胞形態(tài)識別方面的不足。本文對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870份血常規(guī)檢驗樣本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探討兩種檢驗方法在臨床檢驗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對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870位接受血常規(guī)檢驗的體檢者和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以婦女兒童為主。其中男187例,女683例,其中兒童234例;年齡3~50歲,平均(22.5±7.6)歲。檢驗人群包括:健康體檢者、兒童患病者、孕婦。所有受檢者的血液樣本檢測方法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儀器與方法: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型號為Sysmex xs-500i;顯微鏡型號為0lvmpus BX31。儀器的操作方法嚴格按照所用儀器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完成樣本的檢驗。
樣本準備:所有患者于清晨空腹采肘靜脈血2 mL,采用1%的枸櫞酸鈉抗凝。于800 rmp下離心10min,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進行白細胞(WBC)、血小板(PLT)和紅細胞(RBC)等的檢測。隨后對樣本進行瑞氏染色,采用顯微鏡對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進行觀察,包括細胞數(shù)量、分類、形態(tài)及大小等。為避免樣本放置時間對樣本檢測結果的影響,所有檢測操作均在1 h內完成。
檢查判斷標準:①PLT、RBC及WBC其中一項或多項指標改變。分析儀警報提示未出現(xiàn),即無RBC<1.9×109/L或>14.5×109/L,WBC<3.0×109/L或>15.0×109/L,PLT<60.0×109/L或>300.0×109/L情況出現(xiàn)。②自動分析儀出現(xiàn)報警提升,直方圖異常且PLT、WBC及RBC異常。③平均紅細胞體積(MCV)<70fl或>100fl。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兩種檢驗方法的陽性率分析: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顯示157例樣本存在一項或多項指標改變,陽性率18.0%;鏡檢顯示陽性數(shù)63例,所占比例7.2%。兩種檢驗結果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種檢查方法的結果比較分析:在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桿狀粒細胞、幼稚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單核粒細胞和原始細胞這6個方面,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和鏡檢陽性檢查結果符合率不一,見表2。
討論
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是采用電學及光學原理對血液中的組分進行分析,實現(xiàn)檢驗計數(shù)的目的,并能對異常結果予以報警提示。但是由于細胞本身的復雜性、形態(tài)各異,患者感染時,如病毒感染時淋巴細胞比例增多,細菌感染時中性粒細胞出現(xiàn)毒性變化等問題,易導致儀器無法正確識別細胞,檢驗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因此,該儀器較適合檢驗正常情況下的細胞,不能直接提供血細胞形態(tài)變化的確切信息,對于病理細胞的檢驗結果存在一定的不準確性。為了彌補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的不足,需通過顯微鏡檢查法來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但是在鏡檢過程中,需注意病理情況、灰塵及微生物等對血細胞形態(tài)和大小改變的影響,從而對鏡檢結果做出合理的判斷。
我們將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870份接受血常規(guī)檢驗患者的血液樣本采用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顯微鏡檢查法,比較兩種檢查方法的準確性。結果顯示,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結果157例樣本存在一項或多項指標改變,陽性率18.0%。鏡檢結果陽性數(shù)63例,所占比例7.2%。兩種檢驗結果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紅細胞形態(tài)異常、桿狀粒細胞、幼稚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等方面,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查假陽性率較高。
綜上所述,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與血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聯(lián)合使用檢測血常規(guī)檢查中的有關指標,可有效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率,彌補兩種檢驗方法的不足,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