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宏麗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201203)
蘿卜和姜,兩者都是咱們老百姓家常必備的蔬菜和調味品,有些朋友可能會問,為什么晚上吃蘿卜、早上吃生姜,有保健功效呢?從傳統(tǒng)醫(yī)學角度來講,這是由蘿卜和生姜的性味歸經決定的。蘿卜,又名萊菔、羅服等,因顏色不同,有白蘿卜、紅蘿卜和綠蘿卜之分。我國是蘿卜的原產國,據記載,周代已經開始栽培,民眾的食用歷史非常悠久。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關于蘿卜的記載:“采葑采菲,無以下體?!逼渲械摹拜住敝嘎?,“菲”注家一般認為就是蘿卜。相傳唐朝時,洛陽菜農向女皇武則天敬獻幾十斤的大蘿卜,經御廚精心烹制,配以山珍海味,鮮美異常,大有燕窩風味,武則天贊不絕口,賜名“燕菜”,并指定蘿卜為宮廷筵席的第一道菜,流傳后世稱為“洛陽燕菜”。民間對蘿卜評價也很高,胡蘿卜甚至被稱為“小人參”。元代詩人曾寫下詩句,贊美蘿卜:“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滯,奇功真品題?!比藗冞€用“蘿卜上市、醫(yī)生沒事”“蘿卜進城,醫(yī)生關門”“蘿卜一味,氣煞太醫(yī)”“吃著蘿卜喝著茶,氣得大夫滿街爬”等等俗語,來稱贊蘿卜的藥用價值。
蘿卜入藥始見于南朝醫(yī)書《名醫(yī)別錄》,而明代著名醫(yī)家李時珍對蘿卜亦贊許有加,《本草綱目》記載,蘿卜“大下氣、消谷和中、去邪熱氣”,為“蔬中最有益者”。祖國醫(yī)學認為,蘿卜味辛、甘,無毒,能消食導滯,祛痰止咳,具有治脹滿、消渴,寬胸膈,利大小便等多種功效??赡艽蠹叶加羞@樣的經驗,就是一天工作下來會感覺疲勞,有時因為職業(yè)特點的關系(比如教師、播音員等)還會出現口干、咽燥、嗆咳等情況,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會更加明顯。這是因為經過一天的工作,人體的氣血津液都處于一個損耗的狀態(tài),針對這種情況,在傍晚的時候適當吃點蘿卜(一般首選白蘿卜),如果胃腸功能正常,可以直接生吃,或者用蘿卜榨汁,如果脾胃偏寒,可以把蘿卜切塊煮熟吃,既可以祛痰生津止渴,又可以通利臟腑之氣,促進經絡疏通,可謂功效兼?zhèn)?。我們這里再為大家推薦一道藥膳:白蘿卜汁干貝粥,做法是用500毫升白蘿卜汁,放少許米、幾顆發(fā)好的干貝和少許香菇絲和鹽,隔水蒸1個小時即可,這道藥膳取白蘿卜消食除脹,干貝和胃調中,用來治療臨床上胃弱脾虛、腹脹噯氣等癥狀的患者,效果非常好,也可以作為我們日常保健的養(yǎng)生粥。
“晚吃蘿卜”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再來談談為什么要“早吃姜”。說起生姜,可謂家喻戶曉,同樣歷史非常悠久。傳說孔老夫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論語·鄉(xiāng)黨》中記載他“不撤姜食,不多食”,非常重視吃姜。差不多同一時期的古印度,也流傳著佛祖釋迦牟尼有次傷風發(fā)熱,弟子阿難用生姜粥為他治病的傳說。后來釋迦牟尼召集門人,宣揚生姜的益處,于是佛門弟子世代相傳并衍生出很多生姜的服用方法。
祖國醫(yī)學認為,生姜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等等多種功效。同時,生姜還常常作為中藥處方中的藥引,起到引藥歸經,調和諸藥的作用。生姜還能解魚蟹和生半夏的毒。傳說唐朝時有個叫行端的小和尚,上山采藥回來后就說不出話了,請了許多醫(yī)生都治不好,后來方丈親自去長安請了當時的名醫(yī)劉韜,劉韜仔細診察病情后,只給了他一味生姜,讓方丈每天煮水給小和尚喝,這樣連喝四五天后,小和尚的病竟然奇跡般的痊愈了,遠近的醫(yī)家都很驚奇,紛紛請教劉韜,劉韜說,這是因為小和尚在山中誤服了生半夏,中了半夏毒的緣故,大家聽了這才恍然大悟。
早晨,我們的人體經過一夜的新陳代謝,能量消耗較大,體溫相對較低,身體的機能迫切需要得到恢復。這時吃兩片生姜,或者煮點姜茶喝,既可以溫中健脾,讓陽氣得到升發(fā),又可以開胃醒脾,促進唾液分泌,達到“喚醒身體”的目的,可以說是一舉兩得。這也就是我們諺語所強調的“早吃姜”的目的。日本的自然療法專家石原結實先生,在他的暢銷書《病從寒中來》里,專門撰文鼓勵大家每天早晨堅持喝姜紅茶,起到溫煦身體、提高體溫的作用,并且書中還舉了一些利用升高體溫的自然療法,防治腫瘤等慢性病的成功案例。
綜上可知,“晚吃蘿卜早吃姜”,符合傳統(tǒng)醫(yī)學祛病強身的保健規(guī)律,蘊含著中華民族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凝結的智慧結晶。我們不妨從身邊的普通食材入手,找到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保健方式,用這些普普通通的蘿卜、生姜,來解決防病治病的大問題——“不勞醫(yī)生開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