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超 ,畢 斌
(1、濟寧市皮膚病防治院,山東 濟寧,272000;2、巨野縣中醫(yī)院,山東 菏澤,274000)
雀斑為常見于面部皮膚的一種黃褐色點狀色素沉著斑,且多發(fā)于女性群體的兩頰或鼻部,由于該病于影響患者外貌美觀,增加患者心理壓力,影響其日常生活與工作[1.2]。傳統(tǒng)治療方案包括皮膚磨削術、化學劑剝脫或漂白等,但療效差,不良反應較多。為探討一種有效、安全的治療方案,本文就選取的106例雀斑患者的資料加以探討,現(xiàn)作下列報告:
選擇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治療的106例雀斑患者,依據(jù)臨床治療方案的不同分成2組,各53例;對照組年齡18-46歲,平均(33.68±4.12)歲,男女比12:41,病程7個月-42年,平均(25.14±6.47)年;試驗組年齡20-47歲,平均(34.52±5.26)歲,男女比11:42,病程8個月-41年,平均(54.28±5.11)年;基線資料在2組中比對不存在統(tǒng)計意義(P>0.05)。
1.2.1 參數(shù)設置 調(diào)QNd:YAG激光的波長為倍頻532nm,光斑為2-3mm,固定脈寬為10ms,頻率為2-5Hz,能量密度為2-3.5J/cm2;IPL強脈沖光的波長為560-1200nm,脈寬為27.8-29.2ms,能量密度為24-30J/cm2,光斑為34mm*8mm;選擇雙脈沖,其中第一子脈沖為2.8-3.2ms,且延遲20ms,第二子脈沖為5.0-5.6ms,治療時間間隔4-6w。
1.2.2 治療方案 2組均依據(jù)患者部位、性別、皮膚顏色、皮膚類型、色斑深淺與大小、皮膚對光反應等選取合適能量密度;實驗組以皮損即刻變灰白作為標準,于術后涂抹紅霉素眼膏,給予冰塊敷臉,囑患者避光與避水,且注意創(chuàng)面切勿接觸粉塵,1w自然掉痂后仍需避免日曬;對照組以皮損微紅、皮膚存在輕微針刺樣疼痛作為標準,且術后予冰塊敷臉,囑患者仍需避免日曬;治療21d隨訪,且于第二次治療時對參數(shù)予以合理調(diào)整,根據(jù)患者皮損具體改善情況決定治療是否繼續(xù)。
對比2組雀斑嚴重程度與色素面積(PSI)評分[3]:未累及為0;累及面頰范圍<10%的為1;累及的面頰范圍介于10%-29%為2;累及的面頰范圍介于30%-49%為3;累及的面頰范圍為50%-60%為4;累及的面頰范圍為70%-89%為5;累及的面頰范圍為96%-100%為6;皮損顏色的深度:無顏色為0;輕度為1:中度為2;重度為3;極重度為4;皮損色素致密度:無為0;輕度為2:中度為2;重度為3;極重度為4;
PSI評分=(皮損顏色深度與皮損色素致密度之和)×皮損所累及范圍。比對2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2組均接受為期1年的隨訪,比對復發(fā)率;復發(fā)評定標準:治療后患者皮損消退基本恢復至正常皮膚,而觀察期間皮損復發(fā)。
探究數(shù)據(jù),皆由SPSS22.0統(tǒng)計軟件解析,計量數(shù)據(jù)經(jīng)由(x ± s)表達,組間、組內(nèi)之比經(jīng)由t檢驗,計數(shù)單位經(jīng)由[n(%)]表達,且在組間對比經(jīng)χ2表達,P<0.05為兩組差異之比存在統(tǒng)計意義。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PSI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降低的幅度比對照組顯著更大(P<0.05),詳見表1。
表1 比對兩組治療前后PSI評分變化情況(x ± s,分)
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30.19%,較之對照組15.09%顯著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比對兩組不良反應情況[n(%)]
經(jīng)隨訪,試驗組復發(fā)率3.77%,較之對照組18.87更低(P<0.05),詳見表3。
表3 比對兩組隨訪復發(fā)情況(n,%)
雀斑為常見色素沉著斑,其與遺傳、環(huán)境等因素密切相關,病變機制為表皮基底層色素顆粒明顯增加[4]。雀斑多發(fā)于面部與鼻部,對患者美觀產(chǎn)生嚴重影響,嚴重者甚至產(chǎn)生社交心理障礙。為此,針對雀斑患者需徹底祛除暴露部位的雀斑,以幫助其樹立自信息,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傳統(tǒng)治療雀斑方法包括化學剝脫、冷凍、激光、高頻電等手段治療,但由于其非選擇性作用難以取得良好效果。
為此,本文就選取的106例雀斑患者分別行調(diào)QNd:YAG激光和強脈沖光治療,且均取得一定效果。上述兩種治療手段皆是以選擇性光熱作用原理為基礎,強脈沖光或激光選擇性對基底層的黑素顆粒產(chǎn)生破壞,但對周圍的正常組織無損傷,當被破壞黑素顆粒排出體外后,即取得顯著效果[5,6]。通過調(diào)查、研究,本文結(jié)果顯示: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PSI評分均顯著降低,且試驗組降低的幅度比對照組更大;提示與強脈沖光相比,雀斑行調(diào)QNd:YAG激光治療的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皮損顏色深度及色素致密度,這與張磊、李闖[7]文獻結(jié)果相一致。分析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相關:⑴倍頻調(diào)QNd:YAG激光532nm的波長脈沖寬度是10nm,能夠?qū)Π薪M織快速產(chǎn)生化學作用,致使皮膚內(nèi)色素小體具選擇性崩解,但IPL脈寬為豪秒級,較之激光脈寬更長,故其由于脈寬長而容易引發(fā)熱于黑素體擴散至其他的區(qū)域[8]。⑵調(diào)QNd:YAG激光是相干光,其倍頻532nm的波長與皮膚黑素的最佳吸收波長510nm更接近,故黑素吸收更強,但IPL強脈沖光是非相干關,光譜波長560-1200nm,因此黑素的吸收能量受限[9]。⑶雀斑黑色素通常處于表皮基層與真表皮的交界處,而倍頻調(diào)QNd:YAG激光532nm的波長較短,所以針對表淺性色素斑的治療效果良好[10]。
通過觀察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可知: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30.19%較之對照組15.09%顯著更低,提示強脈沖光治療雀斑的安全性較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血紅蛋白與黑素均產(chǎn)生吸收作用,且選擇性差,作用于黑素的同時,對表皮造成血管損傷,致使色素沉著;此外,術后保養(yǎng)、膚色問題等均為導致色素沉著的因素[11]。IPL治療較溫和,應用于治療雀斑時單純引發(fā)局部灼熱與輕微針刺樣疼痛,且患者可忍受,治療后致使的色素沉著概率小,故安全性較只QS532激光治療更高[12]。經(jīng)隨訪調(diào)查得知:實驗組復發(fā)率3.77%較之對照組18.87顯著更低,提示強脈沖光治療雀斑可有效減少患者復發(fā),提高其預后質(zhì)量。本研究由于選取的樣本量過少,未對2組滿意度情況予以探究,待進一步調(diào)查再作報告。
總結(jié)上文,與強脈沖光相比,雀斑行調(diào)QNd:YAG激光治療的效果更佳,且復發(fā)率低,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更高,可依據(jù)患者不同情況采取適合的治療方案。
[1]趙一棟,石學波,季孫平,等.膠原貼敷料在激光治療雀斑后創(chuàng)面修復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6,25(5):69-71.
[2]蘇怡帆,何梅,謝洪霞,等.強脈沖光聯(lián)合Q532nm激光治療雀斑120例臨床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5,12(9):43-45.
[3]遲曉君,史紋豪,林燕,等.大光斑低能量Q開關1064nm Nd∶YAG激光治療雀斑[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7,33(5):265-267.
[4]張芳.光子嫩膚技術治療面部雀斑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療美容,2015,5(6):62-63.
[5]王娟,馬瑞俠.強脈沖光在醫(yī)學美容領域的臨床療效觀察[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5,37(10):936-937.
[6]尹增亮.調(diào)Q激光聯(lián)合強脈沖光治療雀斑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7,23(24):127-129.
[7]張磊,李闖.觀察強脈沖光聯(lián)合調(diào)Q532激光治療雀斑的臨床效果[J].現(xiàn)代醫(yī)用影像學,2017,26(3):856-858.
[8]陳樹秀,王永前.Q開關釹:釔-鋁石榴子石激光器治療與強脈沖光治療面部雀斑的臨床效果[J].中華醫(yī)學美學美容雜志,2016,22(4):225-227.
[9]榮美玉,王志剛,杜紅亞,等.多激光聯(lián)合技術在面部美容方面的應用[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6,32(2):401-402.
[10]賈高蓉,趙文文,黃玉清,等.調(diào)Q-Nd:YAG激光治療口周黑子腸道息肉綜合征的護理[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6,22(3):395-397.
[11]宋黎(綜述),熊琳(審校).激光及強脈沖光治療病理性瘢痕的研究進展[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5,24(16):76-79.
[12]黃菲,宋衛(wèi)珍,孫慧麗,等.強脈沖光治療雀斑與脂溢性角化病療效觀察[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5,23(8):5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