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務分析法對智力障礙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實踐中,若將其簡單地與流程圖(步驟圖)等同,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遵從任務分析法的三個步驟,按照“示范——模仿——操作——應用”的教學流程,以幫助智障學生更順利地掌握某項操作技能,改善其障礙程度,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任務分析法;操作技能
作者簡介:袁錚,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上海 200000)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8)33-0049-03
任務分析法,也叫工作分析法,它詳細描述完成某一任務所需行為技能的成分,這些成分之間的關系以及每一種成分在整個任務中的功能。任務分析法對特定、復雜的學習行為或技能進行分析、評定,其宗旨在于使學生逐步、有效地掌握該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或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操作活動方式,它屬于動作經(jīng)驗,區(qū)別于心智活動方式,它是通過學習得來的,是合法則的,其動作具有精確性、定時性、協(xié)調性和穩(wěn)定性。操作技能的形成對于智力障礙學生尤其是中重度智障學生非常重要,是其生活自理的基礎。通過恰當、正確地運用任務分析法,可以幫助智障學生更好地習得操作技能。本文以一堂重度智力障礙學生的個訓課為例,旨在通過反思,探究任務分析法在智力障礙學生操作技能形成中的應用。
一、教學設計
1. 學生的基本情況。云云,女,2001年3月6日出生,出生時出現(xiàn)新生兒窒息,該生發(fā)育水平一直低于正常兒童,3歲才學會走路,至今沒有語言。2008年做智商測試時由于不配合,無法測試。父母對云云的康復與教育關注度一般,沒有到相關機構康復訓練過。該生于2008年9月到我校(此處指上海市浦東新區(qū)特殊教育學校,下文同)學習,之前在特殊幼兒園就讀。
云云沒有再去權威醫(yī)院做過診斷,最近一次由醫(yī)生和我校老師所做的評估結果如下:生理年齡14歲6個月,但適應性(應物能)30個月,大運動能力30個月,精細動作30個月,語言15個月,個人與社交31個月。云云的各項能力遠遠低于同齡正常孩子,在特殊學校也屬于能力較差的學生。她無法跟上班級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知識的學習,大肌肉運動明顯異常,精細動作稍有優(yōu)勢,沒有語言,不和其他人交流。
2. 設計緣由。根據(jù)最近一次評估結果,云云的各項能力基本和正常的2~3歲孩子相當,語言方面只有15個月,社會生活能力屬于極重度低下。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確立了通過運動功能訓練促進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的指導方針,以粗大和精細運動為訓練重點,以促進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為最終目標。圍繞重點和目標,我們每月設計一個主題活動,之前的“洗手”主題活動學習了洗手,“剝皮”主題活動學習了剝果皮、花生殼、豆莢。在此基礎上,將當月的主題活動設計為“我會切”,希望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可以掌握“切”的動作要領,會切較軟的東西。
3. 教學片斷,“切一切”。
師:老師獎勵你玩?zhèn)€小游戲(拿出切切樂),以前我們也玩過,這可是你最喜歡的“巧虎切切樂”!
生(順利切了一條“小魚”)
師:云云切得真棒,把切切樂收起來吧。
生(收拾好玩具)
師:云云,剛才你是怎么切的啊,請你來放一放卡片(課前拍攝的標準動作照片)。
第一步:扶好物
第二步:拿好刀
第三步:對準,用力切
(師協(xié)助云云按順序放好)
師:這就是我們切東西的步驟。拿出之前剝好的香蕉,我們一起用濕巾擦手。
師:云云你看,香蕉這么長,拌色拉可不好吃,我們要加工一下了,就按剛才的步驟來切一切,好嗎?你先看老師怎樣切的,要仔細看哦!
(師示范切香蕉,并拿出香蕉段,請學生操作,過程中老師輔助,反復強調三個步驟)
生用塑料刀把香蕉切成一段一段的,教師請學生把香蕉段放進色拉碗。
整體來看,云云在玩“巧虎切切樂”玩具時還是比較愉快的,始終面帶微笑,切好之后還有拍拍手的動作。之后在擺放步驟圖片環(huán)節(jié),云云幾乎是靠教師拉著去尋找、擺放圖片,感覺并不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面部表情比較呆板。此外,切香蕉環(huán)節(jié)有注視教師的示范,可以獨立完成第一步擺好香蕉,但之后拿刀的動作就不對了,拿得太靠中間,以至第三步對準用力切時拿刀的手也和刀一起插進了香蕉里。
二、反思
面對重度智力障礙學生,教師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從玩具過渡到實物,希望運用任務分析法幫助學生形成“切”的操作技能。但就本堂課學生最后的操作來看,她似乎還沒有掌握這一技能,究其原因,可能與教師將任務分析和流程圖(步驟圖)等同起來有關。Resnick指出,流程圖可以詳細指明任務是如何執(zhí)行的,而不是任務是如何習得的,同時還指出流程圖所揭示的行為程序并不為教學或習得程序所必需。流程圖沒有揭示出一位新手如何能夠獲得(習得)行為的序列。就本堂課而言,三個步驟(流程圖)可以說明教師是怎樣切香蕉的,但并沒有揭示“切”要如何學。此外,教師對關鍵動作(拿刀)的要領沒有進行指導,直接造成學生拿刀位置錯誤,手和刀一起插進了香蕉里。那么,任務分析法該如何正確應用呢?不妨從以下兩個方面思考:
1. 遵從任務分析法的三個步驟。任務分析法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分析技能程序與要領,即將目標專業(yè)技能分解成循序漸進的較小單元和步驟,形成流程圖;第二,分析學生,評定重難點,即分析評智力障礙學生學習掌握這項技能的重點與難點程序是什么,將這一步再劃分為更小的步子;第三,針對問題和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技能學習順序(學生可能按倒序學習技能,也可能按順序學習技能)、教學方法、學習輔具或其他形式的支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該項技能的程序與要領,掌握該項技能。
就本堂課而言,教師將“切”分解成扶好物、拿好刀、對準用力切三個步驟,形成流程圖,基本符合技能程序,完成了任務分析的第一步。但之后第二步,針對云云掌握這項技能的重難點分析就出現(xiàn)了問題,只是不斷強調“切”的步驟,卻沒有事先預想到重度智力障礙的她無法僅僅通過一次示范就理解什么是“拿好刀”?!澳煤玫丁睉撌窃圃普莆铡扒小边@一技能的難點,應該通過更多的教學設計幫助她克服這一難點。這其實也就是任務分析第三步的內(nèi)容,通過設計教學方法、學習輔具或其他形式的支持,在難點處劃分更小的步子,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該項技能的程序與要領,最終掌握該項技能?!澳煤玫丁边@一步可以進一步劃分為“認識刀刃和刀柄”“拿住刀柄”兩步,對云云拿的那把塑料刀做一些改進,將手柄的地方纏上手感舒適、色彩鮮艷的塑料細繩,通過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讓學生先認識刀刃和刀柄,了解刀刃是用來切的,刀柄是用來拿的。在此基礎上,再口頭或動作輔助提示學生拿住刀柄,以此達到完成第二步“拿好刀”的目標。當然,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認識刀刃和刀柄”可以作為鋪墊知識在之前的課上解決。
2. 遵循“示范——模仿——操作——應用”的教學流程。任務分析法主要解決的是技能分析、學生情況分析、技能學習的順序與支持輔助的問題,是學習任何一項技能都必須用到的一種基本方法,但要使學生學會某一技能,必須同時采用其他方法,并遵循一定的教學流程。實踐證明,“示范——模仿——操作——應用”的教學流程對智障學生的操作技能形成很有幫助。
(1)在示范階段,學生要在頭腦中建立起操作活動的定向印象,即了解做什么、分幾步及如何做。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操作技能的示范要準確、速度要適當。在教師示范切香蕉時,動作一定要規(guī)范,切的速度也要放慢,要讓學生看清楚。第二,示范與講解相結合,在講解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分析操作的結構、動作要領以及動作之間的關系和動作原理,讓學生知道是什么,為什么及怎樣做。在示范拿刀時,教師要通過認真講解讓學生知道什么是刀刃和刀柄,為什么要拿住刀柄去切,以及怎樣才算是拿好刀。
(2)在模仿階段,學生要仿效特定的動作方式或行為模式。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整體練習與分解練習相結合。前者利于動作之間的聯(lián)系、協(xié)調,后者利于正確掌握各個動作要領?!澳煤玫丁弊鳛樵圃茖W習的難點,可進行分解練習,但一旦攻克就要馬上進入第三步,完成這一操作技能的整體練習。第二,對學生模仿動作的結果要進行及時反饋、強化。技能模仿正確要鼓勵,錯誤要糾正。第三,要逐步提高學生的自我判斷能力。先讓云云比照老師切好的香蕉段切成一樣長,再讓她將自己切的香蕉段和老師切的比一比,從而對恰當?shù)拈L短有一個自我感知。
(3)在操作階段,學生要將各操作要素與程序整合為一體,建立操作間的動態(tài)聯(lián)系。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在整合練習時,要有意識地讓智力障礙學生了解或表述整個操作程序。云云沒有語言,無法自己表述,但可以由教師在一旁結合她的動作表述操作程序。第二,應多安排綜合性整體練習。拌色拉還可以切較軟的水果,比如火龍果和獼猴桃,可以讓云云在后面的課上繼續(xù)練習,以鞏固技能。
(4)在應用階段,學生要對操作技能進行反復練習,并能夠使用不同材質的工具作用于不同種類的對象,從而達到操作技能的熟練掌握與應用。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任務難度的增加要循序漸進。對于云云來說,由于障礙程度較重,可能終身都無法達到自己烹飪的程度。但對應程度相對較好的學生,在用塑料刀熟練切較軟的水果之后,要慢慢過渡到用普通家用刀切蔬菜,這個過程一定要慢慢來,不可急于求成。第二,時間分配要合理,練習適量,切勿疲勞練習,以免事倍功半。
在智力障礙學生操作技能形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的方法與策略還有許多,但任務分析法既針對智力障礙學生的身心特點,又遵循了操作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是目前智障教育中常用的一種好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很好地把握操作技能的要素與要領,找到智力障礙學生在學習操作技能時可能遇到的難點,進而設計技能學習順序、教學方法、學習輔具或其他形式的支持。在教學過程中,遵循“示范——模仿——操作——應用”的教學流程,幫助智障學生更順利地掌握某項操作技能,改善其障礙程度,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剛.任務分析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3.
[2] 姚夏倩.任務分析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1999.
[3] Anderson,R.C.Must,G,W.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 science 01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M].Newyork: Harper & RoW,1973:57.
[4] 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5] 趙小紅,陳玉波,吳存鮮.促進智力障礙學生職業(yè)操作技能形成的幾種教學策略[J].中國特殊教育,2008,(5).
[6] 黃高慶,申繼亮,辛濤.關于教學策略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8,(11).
[7] 馮忠良.結構化與定向化教學心理學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責任編輯 朱澤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