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平漢
摘? 要:白芨是蘭科(Orchidaceae)白芨屬(Bletilla)植物,多年生草本,塊莖供藥用,具有補肺止血、消腫生肌等功能,是常用的收斂止血類中藥。白芨還可作庭院觀賞植物,并用在護膚化妝品,高級卷煙煙蒂膠,工業(yè)上的糊料、漿絲綢、漿紗或作涂料等原料,以及釀酒等行業(yè)中廣泛應用。
關鍵詞:育苗;管理;防治
中圖分類號:S61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1974/nyyjs.20181233043
由于白及為野生資源的中藥材,用途廣,需求量大,資源緊缺,市場價格逐年上升,近年來掀起了一場種植白芨的狂潮,3~4a收獲白芨鮮品的產(chǎn)量是1000~2000kg/667m2,按照當前的市場收購價格是80~100元/kg,也就是每667m2收益在80000~200000元之間,再減去成本,每667m2的總收入在6~17萬元,平均每667m2產(chǎn)值2~4萬元,可見種植白芨的利潤相當高的。但是,由于白芨種植成本較高,如用種莖播種,每667m2需要150kg的種莖,按照市場價格160元/kg,就是24000元。直接種植幼苗就是8000株,每株2元共16000元,肥料500元/667m2,管理費用500元/667m2,租地800元/667m2,所以每667m2的總成本是17800~25800元之間。由此可見,一般亟待脫貧的藥農還是承受不了的,如果直接向組培育苗商購買盤苗或瓶苗自己馴化,那么每株苗直接成本就只有0.2~0.3元左右,大大減輕了藥農負擔,現(xiàn)將白芨盤苗馴化技術介紹如下,供參考。
1? ? ?基質準備
以珍珠巖、鋸末、泥炭土、腐殖土等透氣利水基質鋪于苗床上或在地上開箱寬1~1.5m寬鋪上厚度為6~8cm的珍珠巖、鋸末、泥炭土、腐殖土等透氣利水基質,栽培前7d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將基質消毒。
2? ? ?出盤練苗
苗出盤最佳時間選擇氣溫在12~25℃之間,空氣濕度較大,移栽后植株成活率較高,苗生長時間較長;過渡煉苗期:栽培前15~30d將準備馴化盤苗置于棚中,進行過渡煉苗,讓盤苗逐步適應外界的光照和溫度,并注意光照強度的控制,陽光強度大于8000lex時需遮陰處理,以增強幼苗對環(huán)境的適應力。
3? ? ?馴化移栽
將盤苗直接從盤中拔出無需清洗,按2~3cm間距移栽于苗床上。
4? ? ?控光管理
盤苗馴化過程中須嚴格控制光照,馴化期按60%~70%的遮光率遮光。光照強度過高葉色淡綠、葉緣泛白,缺乏生氣,光強太高用雙層遮陽網(wǎng)。光照強度過弱葉色暗綠葉片寬大,苗抗性降低。打藥施肥后遮陽應充分,否則易燒苗。夏季晴天10:00—16:00雙層遮陽,陰天單層遮陽,雨天可不遮陽。陰間晴天氣分時段單層或雙層遮陽。其他季節(jié)應具體情況而定。
5? ? ?肥水管理
移栽時基質不能太濕,保持60%的水分(即小苗處于潤的狀態(tài)),栽培后前3d11:00和15:00噴霧,保持葉面濕潤狀態(tài)(下雨天只是下午噴灑1次,特別注意控制水量),基質應保持潤的狀態(tài)不能太潮濕,掌握干透濕透的原則,基質濕度宜小,空氣濕度宜大,控制在40%~70%之間,雨天略大,晴天略小?;|表層2cm左右白天顯潤色,傍晚成干現(xiàn)白,過夜不“濕床”。深層基質常保持濕潤,但可階段性干透再澆透,所謂“久濕一干”原理。移栽后14d施葉面肥以后每周噴施2次,磷酸二氫鉀稀釋2000倍液進行葉面噴灑促進長根。
6? ? ?馴化期主要病害防治
6.1? ? ?細菌性軟腐
病株變軟腐爛,有惡臭味,高溫高濕易患此病。防治方法:加大通風,注意控水;清理病葉或病株;噴施800~1000倍液安泰生等。
6.2? ? ?炭疽病
癥狀表現(xiàn)為葉片上出現(xiàn)中部呈淡褐色或灰白色邊緣呈紫褐色或暗褐色近圓形病斑。嚴重時大半葉子枯黑。此病在多雨、濕度大的悶熱氣候易發(fā)生。防治方法采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效果好。
6.3? ? ?黑斑病
又名“瘡伽病”,癥狀表現(xiàn)為葉背面出現(xiàn)淡黃棕色麻點,逐漸在葉面上形成深褐色斑點,一般有黑色邊緣。防治方法:控制基質濕度;用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霧;及時清理病葉或病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