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芬
在每年的年三十之前,我和我老公必定要帶著兒子楊寶趕回孩子的爺爺奶奶家——一個位于州山下的小村子,名字叫“里莊”。
這里到處都是樹,房子后面就是州山。這里沒有高高大大的樓房,有的是矮矮的、錯落有致的農(nóng)房。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小院子,還彼此緊緊地挨著,預(yù)示著這里的鄉(xiāng)風——互助、和諧。楊寶的爺爺奶奶家也是這樣,一棟二層的小屋,上層有兩個房間,下層是客廳和廚房,簡單而整潔。
楊寶挺喜歡在里莊過年的,這里有著不一般的年味。每當快過年的時候,對聯(lián)和福字早早地就被貼到了門上、窗戶上了。家家戶戶都要做一些年貨,用來走親訪友時送禮或者招待客人食用。這些自己家養(yǎng)的雞、鴨、鵝、魚等經(jīng)過奶奶的巧手腌制,都成了醬香濃郁的美味。村子里有個專門養(yǎng)豬的人,到了農(nóng)歷二十三就會宰上兩頭大肥豬,在曬谷場里叫賣,這些豬吃的都是山上的食物,整天在山里做運動,肉質(zhì)也很結(jié)實,價錢又便宜,這邊的人們最喜歡用這樣的肉來灌香腸,等曬好了吃上1個月都不會壞。
天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喜歡把醬貨用繩子掛在自己的陽臺上,一排一排,一串一串,特別有過年的畫面感。還有,此時山上挖下來的冬筍特別美味,在村口的曬谷場上會圍滿了看熱鬧的人。我和楊寶特別喜歡去那里湊熱鬧,看看各家曬的野味,聊聊鄰里的趣事,大半天的時光就悄悄溜走了。
快過年的時候,村子里會請戲班子來唱戲,唱的是越劇,一般唱三天,這錢是每家每戶湊出來的,請的也不是特別有名的戲班子,只是一些簡陋的草臺班子,但每個演員都唱得特別認真。臺下的人,坐著看的,嘴里跟著唱的是一些老爺爺和老奶奶,像楊寶這樣的孩子特別喜歡在臺下跑來跑去,和這里的幾個年紀相仿的孩子玩突擊隊游戲,那種歡樂在城市里恐怕尋不到。
河埠頭,三三兩兩的阿姨挑著沉甸甸的擔子聚到這里洗菜,一邊洗,一邊聊。說的都是村里最近的新鮮事。這些菜要洗干凈、晾干放在一個大缸里用鹽腌好,讓家里的男人踩上幾腳,把它們嵌實,再在上面壓一塊大石頭。這些做好的腌菜在過年的時候放上一兩片冬筍片來個湯,別提多解膩、多鮮美了。
這里的白天,讓人在熱熱鬧鬧的歡聲笑語中度過。吃過晚飯,孩子們就來到曬谷場上放煙火,大家都從家里帶來自己喜歡的,互相欣賞。楊寶快樂雀躍得很,說:“天天這樣過,就好了?!笨上?,我們城里已經(jīng)禁止燃放煙花炮竹了,只要安全措施做好,我們就讓孩子在這里過足癮。
我們都特別喜歡這個熱情的小村子,喜歡這里濃濃的年味。我們帶著一片孝心來到這里,看望許久未見的老人們,爺爺奶奶看到孫子也特別開心,希望著一切的美好可以延續(xù),每年春節(jié)我們都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