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軍
在孟加拉工作的這幾年里,我拍攝的范圍基本是在首都達卡、賽爾鋪村和第二大城市西萊特范圍之內(nèi),但這并不妨礙我對這個國家的了解。一條河、一個山村、一座城,那里生活著一些普通人,甚至最底層的人。我把鏡頭對準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記錄下他們最真實,最樸素的生活情景。
賽爾鋪村的太陽,是在村莊大喇叭傳出的一陣陣《古蘭經(jīng)》的吟誦中冉冉升起的。當金色的晨光穿過椰林的縫隙灑落在鄉(xiāng)村校園的時候,一陣陣朗朗的讀書聲便會在古樸的村莊里回蕩。我自然是聽不懂孟加拉語的,后來才知道,原來孩子們每天在正式上課之前,朗讀的是一首由泰戈爾于1906年寫的詩歌《我的金色的孟加拉》。在泰戈爾眼里,每當豐收的季節(jié)來臨時,成熟的稻谷使孟加拉幻化出一片誘人的金色,沒有什么能與這眼前的一切相媲美,他為這片古老的土地自豪,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寫下許多詩歌和小說,孟加拉國1971年獨立后的國歌便采用了這首詩: “我的金色的孟加拉,我的母親,我愛您。我心里永遠歌唱著您的藍天,您的空氣。噢,母親,我就像笛子永遠歌唱著您。在那春天里,芒果林中清香撲鼻,使我心醉,使我神迷。哦,那是多么抒情,在那秋天里,稻谷一片金黃,無比溫柔。它長得無比溫柔,無比甜美……”
可以這樣說,在孟加拉獨立之前,沒有任何人曾像泰戈爾那樣出色地謳歌和描繪過孟加拉。那么泰戈爾的詩句為什么會如此深情動人?其實他原本就是孟加拉人。泰戈爾曾于19世紀90年代在孟加拉的帕布納縣和拉杰沙希市經(jīng)管家族的田產(chǎn)。在此期間,他寫了大量文學(xué)性書簡和數(shù)十篇短篇小說,而且大部分作品都是用孟加拉語寫成,細膩生動地描繪了孟加拉鄉(xiāng)間秀美的田園風光,記錄下當時的社會生活。
每逢豐收季節(jié)來臨時,婦女便成為主要勞動力。
轟鳴的機器聲打破了寂靜的賽爾鋪鄉(xiāng)村。村里的人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鏗鏘有力又具有節(jié)奏感的聲音,也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多黑頭發(fā)黃皮膚的中國人。由于庫斯亞娜河的地理位置處于恒河三角洲上,是典型的沖積平原結(jié)構(gòu),十分不利于發(fā)電廠基礎(chǔ)建設(shè)。我們到來的第一項工作任務(wù),就是要在河灘上打下幾千根24米長的鋼筋混凝土樁柱,簡單地說,最終整個發(fā)電廠是建在這些樁柱上的。這浩大的施工場面,川流不息的運輸車輛的突然出現(xiàn),在村民看來都非常新鮮,好奇地圍觀也就在所難免。
賽爾鋪村大概有3000多村民,小鎮(zhèn)上雖然也有長途公共汽車,但是如果沒有什么要緊的事情,村民不會輕易出行,因為他們沒有多余的錢。好多人自出生后就沒有離開過村莊,過著幾乎是與世隔絕的生活。賽爾鋪村自古以來就是個聚族而居的村落,親屬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家族觀念很強,村民的生活、居住環(huán)境和勞作方式都非常簡樸又古老。房屋建筑大多是用竹竿做支撐,然后用鍍錫薄鐵皮圍攏搭建而成,只有富裕一些的人家才住得起磚房。室內(nèi)除了用木板床搭起的床鋪以外,再就是一些簡易的生活用品,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更談不上廚房之類的設(shè)施。生火做飯都在院子里,爐具是用泥土壘砌而成,燃料是由牛糞摻雜稻殼后,拍成扁圓,再用竹木穿在一起晾干而成,真是既環(huán)保又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資源。由于孟加拉國實行生育自由制度,所以每到一個村落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孩子眾多,而且都比較調(diào)皮活潑又喜歡圍觀,所以我每次去村里都會帶一些糖果之類的分發(fā)給他們。
傳統(tǒng)的勞作方式,讓人的思緒似乎回到了那遙遠的年代。
盡管在孟加拉離婚和一夫多妻制都是合法的,但是,在現(xiàn)代文明的影響下,男子娶二房妻子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不過在村子里還能看到一些上了年紀的族長仍然過著一夫多妻的生活,他們在村里還有一定的威望和權(quán)利,村里有什么事情新族長都要向他們匯報商討。
婚俗可以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我們剛進駐施工現(xiàn)場的時候,在賽爾鋪小鎮(zhèn)上的一個私家賓館租了一層樓作為辦公場所,恰好二層是由當?shù)厝私?jīng)營的專門舉辦結(jié)婚典禮用的宴會大廳,真是天賜良機,這為我了解、拍攝孟加拉婚禮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便利條件。
這個結(jié)婚慶典場所位于賽爾鋪村鎮(zhèn)中心,由于是鎮(zhèn)上唯一的一家,所以如果要辦婚禮一般都要提前預(yù)訂,幾乎每周都要舉行一到兩個婚禮。別看禮堂設(shè)施簡陋,只有家庭經(jīng)濟條件比較好的才能來這里辦喜宴,一般的村民大多是在自家院落操辦。
在孟加拉國,特別是在偏僻的農(nóng)村,許多女子一般在年滿18歲就出嫁了,男子則在完成學(xué)業(yè)或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經(jīng)濟條件之后娶妻。在舉行婚禮時,新郎和新娘兩家都會張燈結(jié)彩。人們會把飾以吉祥的紅色為主的彩布的竹子做成大門,安放在婚禮場所的入口處。同時,還會將飾以香蕉樹的裝飾放在大門兩側(cè),以祝愿一對新人多生孩子。當支持人宣布婚禮開始的那一刻,親朋好友和來賓會歡呼吶喊并用鈴鐺等響器搖晃出很大聲響。新郎入門時會有人將水輕灑在臺階上,寓意為河神也到此參加新人的婚禮。新娘大多身披一襲紅色紗麗,佩戴各種首飾,并戴上面紗;新郎則身穿齊膝長的大衣,戴民族傳統(tǒng)小帽,穿翹頭皮鞋。儀式一般由神職人員主持。這期間,新人要互換花環(huán),也會有親朋好友向新娘贈送各種配飾等?;槎Y之后,新娘會被迎接回新郎家。以上只是一般人家的結(jié)婚儀式,如果是有錢人家,與之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endprint
走在鄉(xiāng)村小路上,去鎮(zhèn)里趕早市的婦女。
我曾受孟加拉朋友邀請去達卡參加過兩個富家子弟的結(jié)婚典禮儀式,那排場非常奢華,氣氛也十分優(yōu)雅愜意。儀式地點當然是達卡最好的酒店了,來賓也都是很有紳士風度的,男士大多穿考究的西裝,女士則身披色彩鮮艷的各種高檔紗麗,皮膚白凈,大大的眼睛,濃妝艷抹,感覺個個都是新娘?;槎Y上送給新娘的禮物基本都是價格不菲的鑲滿珠寶的金銀首飾?;槎Y過程既隆重熱鬧又保持著孟加拉傳統(tǒng)婚俗文化習(xí)俗。但要提醒的是,穆斯林國家戒律很多,一般是不允許陌生人拍照的,特別是不能隨便拍戴著面紗的女人。孟加拉現(xiàn)在也有專門拍婚禮的婚慶公司,如果你不是特邀人員,拍攝之前必須要事先征得同意,否則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貴族婚禮上的小伴娘,好奇地觀看鑲嵌在新娘肚臍上的鉆石。
如果沒有賣魚的,那一定不是孟加拉鄉(xiāng)村菜市場。
孟加拉國是著名的水澤之鄉(xiāng),河流縱橫,盛產(chǎn)淡水魚,而且村落密集又大多沿河而居。魚,是孟加拉飲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物。
從我們的辦公大廳窗口放眼望去,馬路的對面便是賽爾鋪小鎮(zhèn)上的魚市,直線距離大概也就是300米左右。這個魚市緊挨著庫斯亞娜河南岸,平日里看起來并不是十分熱鬧,可是每逢周五便會看到河面上滿載活魚的大小船只,陸續(xù)涌向岸邊。漁民們搭起跳板,光著腳丫,挑著一筐筐鮮活的魚從船上齊聚這里,買魚的賣魚的人擁擠在一起,人頭攢動,喧鬧雜沓,混亂喧鬧,大人小孩齊上陣,為的是搶購到質(zhì)量上乘的活魚。有的是自己吃,更多的是一些大小魚販子來這里批發(fā)后再零售。雖然這個小鎮(zhèn)魚市的火爆程度不如每年7月各地舉辦的“大魚節(jié)”規(guī)模大,但也不失民俗特色。
魚價很便宜,買這樣一條大魚,大概折合人民幣50元左右。
孟加拉人大多信封伊斯蘭教和印度教,是不吃螃蟹一類的奇形怪狀的動物和無鱗魚的。所以,除了牛羊肉之外,淡水魚是他們主要的蛋白質(zhì)來源之一。如果僅從看熱鬧的角度說,這里還是很好玩的。可是要是拍起照片來就有些不便了,因為孟加拉鄉(xiāng)村里的人普遍看什么都好奇,有圍觀的習(xí)慣,這一點我早已深有體會。試想,一個外國人在人群里來回走動本來就很顯眼,如果再舉個大相機,定會把你圍個水泄不通。故此,我只好戴個大草帽用手機作為拍攝工具,東躲西藏,找準時機見縫插針,在泛著魚腥味兒且四處流淌著污水的人群中,小心翼翼地抓拍。
賽爾鋪魚市批發(fā)市場,每逢周五熱鬧非凡。
行走在孟加拉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上,如果你餓了想找個像樣一點的飯店,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你可以在任何一個村莊輕而易舉地找到茶館。在我看來,與其說是茶館倒不如說是孟加拉人的飯館,這里隨時都有一邊喝著奶茶,一邊吃著烙餅的當?shù)卮迕?。一杯奶?塔卡,一張烙餅10塔卡(孟加拉幣)折合人民幣1.2元左右,還可以不限時間地免費看電視。奶茶一般由紅茶加牛奶和糖混兌而成,喝起來味道還是蠻不錯的,只是這里的衛(wèi)生狀況不佳,有些茶館就建在污水橫流的垃圾點附近。在我看來,孟加拉貧困群體似乎不怎么正經(jīng)吃飯,比如經(jīng)常和我一起外出的一位年輕的當?shù)厮緳C,到了吃飯的時候隨便在街邊小店買幾塊餅干一瓶水就當一頓飯,很少見到他吃正餐。我偶爾在這樣的茶館中請他吃上一頓,便會在他感激的目光中看出滿足和愜意感。
婦女們排隊將采摘好的茶葉原料,裝車運往茶葉加工場。
我之前還真不太了解茶葉對于孟加拉人來說有多么重要。都說入鄉(xiāng)隨俗,為此我專門去了一趟位于東北部的希爾赫特山區(qū)拍攝茶園,進而了解到,孟加拉國共有156個茶園,其中有138個茶園位于希爾赫特,這里因而成為全國茶葉種植的主要地區(qū),也是最富有的地區(qū)。孟加拉國的茶與中國茶有著很大的不同,茶葉經(jīng)過采集后被運至工廠加工,經(jīng)過數(shù)道工序之后,變成深褐色的顆粒,顆粒有大有小,顆粒大的茶喝后會感覺比較清淡,顆粒小的會感覺味道濃厚。孟加拉人沖茶先將一小勺茶放到茶杯里,倒入開水,5分鐘后用篩子將顆粒濾出,一杯清茶就備好了。但人們一般不喜歡喝清茶,他們喜歡在茶中加入牛奶和糖。對于生活在貧困鄉(xiāng)村的老百姓來說,在田地里辛苦勞作之后,能夠坐在簡易的茶館中聊聊天,還能看電視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便是他們簡單生活中最悠閑自得的享受了。
孩子們每天清晨第一件事情就是跟著老師朗誦《古蘭經(jīng)》。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