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坤
摘 要:近年來由于溫室效應的發(fā)生。地處滇東的羅平也因此出現(xiàn)持續(xù)干旱少雨,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油菜各種病蟲害更易滋生。因此做好田間檢查,及時開展油菜主要病蟲害防治工作,對油菜高產優(yōu)質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文章主要介紹了幾種油菜主要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及防治技術,希望能為廣大羅平油菜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油菜栽培;病蟲害;預防措施
一、油菜病害
1.菌核病(也稱霉桿,爛桿等)
(1)發(fā)生特點。油菜菌核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它危害時間長,從苗期到成熟期都可發(fā)生,開花后發(fā)生最多。油菜苗期感病后,莖基部和葉柄出現(xiàn)紅褐斑點,然后擴大,轉為白色,組織腐爛,上面長有白色絮狀菌絲,最后病苗枯死,病組織外形成許多黑色菌核,現(xiàn)蕾到成熟期的主要癥狀是:葉片上產生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病斑中心為灰褐色,中層呈暗青色,外圍有黃色暈圈。發(fā)病后期:莖稈變空,皮層破裂,維管束外露如麻,病株莖稈容易開裂、折斷,內有鼠類狀黑色菌核。
(2)防治方法。①輪作換茬,最好與水稻輪作,因為菌核在水中浸泡1-2月后就會腐爛,旱地輪作應在3年以上。②選用抗病品種:應選用高產抗(耐)病的優(yōu)質品種。③種子處理:可用10%鹽水溶液進行漂洗,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把下沉的種子用清水洗凈晾干播種。④藥劑防治:主要在初花后進行,噴藥次數(shù)應根據(jù)病情酌情掌握,盡量噴于植株中、下部,應掌握在油菜主莖盛花期至第一分枝盛花期(最佳防治適期)用藥,每隔7~10d 噴1 次,連噴2~3 次。
二、霜霉病
1.發(fā)生特點。油菜霜霉病屬鞭毛南亞門真菌,在油菜一生期間均可發(fā)生,葉片發(fā)病后,初為淡黃色斑點,后擴大成黃褐色大斑,受葉脈限制呈不規(guī)則形,葉背面病斑上出現(xiàn)霜狀霉層,莖、苔、分枝和花梗感病后,初生褪綠斑點,后擴大成黃褐色不規(guī)則形斑塊,花梗發(fā)病后有時肥腫,畸形,花器變綠、腫大,呈“龍頭”狀,表面光滑,上有霜狀霉層,感病嚴重時葉枯落直至全株死亡。
2.防治技術
(1)選用抗病的豐產品種:甘藍型油菜對霜霉病的抗性較強,白菜型最易感病,芥菜型次之。(2)實行水旱輪作,避免連作。(3)搞好田間管理,清溝排漬,合理施肥,減少氮肥施用量,適當增施磷、鉀肥,摘除基部黃葉、病葉并帶離田間深埋或集中燒毀,以增強田間通透性、降低和減少田間菌源基數(shù)。(4)藥劑防治:可選用25%瑞毒粉劑300-600倍液,或50%退菌特粉劑1000倍液,或0.05%-0.2%乙磷鋁液等藥劑噴施,每7天噴1次,每畝噴施50-60千克,防治2-3次。
三、 病毒?。ㄓ址Q毒素病,花葉病或萎縮?。?/p>
1.發(fā)生特點。油菜從苗期到成株期均能感病,油菜類型不同,病害癥狀差異很大。甘藍型油菜感染了油菜病害,最初在新葉的葉脈間發(fā)生油漬狀的小斑點,以后逐漸成黃色斑塊,開花后長出的新葉病斑擴展很快,成為花葉,下部的葉片變黃脫落,到發(fā)病末期,莖葉發(fā)生壞死病斑,變成褐黑色,最后枯死。主要傳染途徑是由蚜蟲的活動,蚜蟲在病株上吸汁,可使油菜感病。
2.防治技術。
(1)選用抗病品種:甘藍型油菜一般比白菜型品種抗病,因此大力推廣甘藍型油菜,是減輕病害損失的最有效,最經濟的途徑,如豫油4號、豫油5號、雜9522、雜97060、雜98033、雜雙1號、雜雙2號、雜雙4號、豐油9號、豐油10號等品種;(2)適期播種:在冬油菜區(qū),秋季氣溫高,其重病區(qū)或秋季干旱的年份,適當延遲播期,錯開有效蚜遷飛高峰的時間,可減輕病毒病的危害。(3)經常檢查田塊,及早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銷毀,減少病源。④藥劑防治,以滅蚜蟲為主,因為蚜蟲是傳病的主要媒介。
二、油菜蟲害
1.蚜蟲
(1)發(fā)生特點。蚜蟲是油菜的主要蟲害之一,在干旱年份更為嚴重,蚜蟲又是傳播油菜病毒病的主要媒介。蚜蟲密集在油菜葉背、莖枝和花;軸上刺吸汁液,破壞葉肉和葉綠素,苗期葉片受害卷曲、發(fā)黃;植株矮縮、生長緩慢,嚴重時葉片枯死。油菜菜薹后,多集中危害菜薹,形成“焦蠟棒”,影響開花結莢,并使嫩頭枯焦。
(2)防治方法。①注意抗旱和清除雜草,保持土壤濕潤,抑制蚜蟲繁殖,及時清除雜草,防止蚜蟲滋生。②生物防治:保護及人工飼養(yǎng)天敵,如蚜繭峰、草蛉、瓢蟲等,使天敵的數(shù)量保持在總蚜量的1%以上,③藥劑防治:可選用40%樂果乳油或20%氧化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或70%滅蚜松1000-14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劑3000倍液等噴霧或噴粉。
2.菜青蟲
(1)發(fā)生特點。菜青蟲是菜粉蝶的幼蟲,在油菜苗期危害最嚴重,把油菜葉片吃成缺刻孔洞,嚴重時將、全葉吃光,只留下葉柄,致使植株枯死,菜青蟲還傳播油菜軟腐病。根據(jù)菜青蟲發(fā)生和危害的特點,在防治上要掌握治早,治小的原則,將幼蟲消滅在1齡之前。
(2)防治方法。①清除田間雜草,減少蟲源基數(shù)。②生物防治,應用較廣的有病之桿菌BT劑乳劑或青蟲菌粉800-1000倍液,菜青蟲果粒體病毒,每頭病死青蟲顆粒加水250-1000克,噴葉面等。③藥劑防治,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500-6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0毫克/4千克(ppm),20%殺滅菊酯乳劑50毫克/4克(ppm)等。
3.油菜潛葉蠅
(1)發(fā)生特點。它主要是以幼蟲潛入葉片內,蛀食葉肉,使葉片形成許多彎曲的白色條紋,嚴重時受害葉片逐漸變白,最后枯萎,失去光合作用能力,并提早脫落,有時甚至全株枯死,由于潛葉蠅的幼蟲鉆到葉片里危害,一般藥劑不容易接觸它,所以最好在幼蟲潛入葉片前用藥,以產卵期噴藥效果最好,
(2)防治方法。①噴藥防治: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產卵期,用1500-2000倍90%的敵百蟲,或用2000倍的馬拉硫磷乳劑,或用2000倍的40%樂果乳劑,噴霧2-3次。②田間誘殺成蟲,用紅糖100克、醋100克、白礬50克、水1000克混合煮開,調勻后再拌入40千克4厘米的干草或樹葉,撒放在田間,誘殺成蟲。
4 .蟋蟀(俗稱蛐蛐)
(1)發(fā)生特點。蟋蟀主要在油菜幼苗期咬食幼莖,造成嚴重缺苗斷壟,給油菜生產帶來嚴重損失。
(2)防治方法。①認真清理田間地頭的雜草,消滅蟲卵,降低蟲口密度。②毒餌誘殺:用炒過的麥麩或米糠,花生殼作餌料,用16份餌料加入2.5%敵百蟲,粉劑1份,加少量充分拌勻,成豆渣狀,于傍晚撒施在洞穴附近,每畝用餌料1000克。③堆草誘殺:在田間可堆放10厘米厚的小草堆,每畝50-60堆,誘集成蟲和若蟲,于清晨進行捕殺。
參考文獻:
[1]韓曉琴.油菜種植過程中如何預防病蟲害[J].農業(yè)與技術,2015,35(16):154-154.
[2]朱峰.油菜主要病蟲害發(fā)生特點及防治對策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12):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