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靈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技術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新技術層出不窮,日臻完善。然而,農藥防治依舊是我國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新技術的力度有待加強,基層防治工作需要進一步改善和創(chuàng)新。本文主要就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了相關的闡述和介紹。
關鍵詞:農作物;病蟲害;危害;防治對策
作為我國第一產(chǎn)業(yè),農業(yè)與民生密切相關。我國屬于農業(yè)大國,由于種植農作物的區(qū)域、氣候不同, 農作物種植的技術、產(chǎn)量、種類均存在一定差別,因此不同區(qū)域的農作物病 蟲害防治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病蟲害的存在導致我國農作物損失比較嚴重,因此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一、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層出不窮,但是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仍舊存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防治方式盲目,沒有了解病蟲害的特點和種類就進行農藥的施加和治理,進而造成病蟲害惡化。其次農藥選擇不當。農藥中含有過量有害元素,農藥配比缺少合理性,造成病蟲害防治不佳且影響農作物健康生長。再者病蟲害防治時期不佳,造成防治效果不明顯。然后農藥噴灑方式不正確、施加時間不恰當。最后新技術的應用不及時,宣傳力度不夠。由于這些問題,造成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水平不高,防治成本不斷增加,影響農作物的經(jīng)濟效益。
二、農作物病蟲害的危害
在我國種植的農作物種類很多,如水稻、蔬菜、油菜、麥子、棉花和玉米等,其病蟲害有以下兩個特點。首先,病蟲害的發(fā)生面積大,有些地區(qū)的病蟲害發(fā)生面積達到上百萬公頃次。其次,病蟲害發(fā)生的種類多,從農作物種植到收獲,在農作物不同生育期中不同部位均會受到病蟲害的危害,有些地區(qū)發(fā)生病蟲害的種類達到上百種。在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若不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農作物的損失率可達30%一100%,病蟲害防治不及時、病蟲害防治技術落后,也會從根本上降低農作物的產(chǎn)量。即使每年及時采取一定防治病蟲害的措施,農作物損失的產(chǎn)量仍然較大,但總體來看,防治病蟲害后,農作物損失的產(chǎn)量有所減少。氣候變化異常、農作物種植品種多或病蟲害防治技術差異,均會導致病蟲害重發(fā)和多發(fā),因此,必須通過運用科學的防治技術來防治病蟲害。
三、農作物防治病蟲害的方法
1.生物方法
想要有效防治病蟲害,必須運用生物防治方法和措施。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每種農作物的病蟲害均會存在天敵,為保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自然界的農作物病蟲害的天敵與病蟲害共同存在。在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階段,天敵均能有效控制病蟲害。因此,人們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控制病蟲害和防治病蟲害,這便是病蟲害防治的生物措施,可分為以下幾個具體措施。首先,注重對病蟲害天敵的保護,充分運用天敵來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其次,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的次數(shù),在對病蟲害運用生物防治一段時間后,轉變施藥方式。根據(jù)病蟲害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對農作物病蟲害實施局部用藥。再次,要增加生物農藥的使用頻率。與其他普通農藥相比較,生物農藥對于農作物所產(chǎn)生的影響更加小。最后,加強對有益生物的宣傳、普及、推廣工作,運用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代謝產(chǎn)物來防治病蟲害。
2.物理方法
運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蟲害是指運用各類機械設備和工具來防治病蟲害,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運用力學物理、放射物理、機械設備來防治病蟲害,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運用物理工具、機械、設備來捕殺田間的病蟲害,如豁蟲板、戮蟲網(wǎng)等。其次,通過誘殺來控制病蟲害,防止病蟲害進一步繁衍和發(fā)展。這需要操作人員明確病蟲害的趨向性。通過誘惑等方法來使病蟲害聚集在一起,而后捕殺。最后,運用阻隔的方法防治蟲害。要求操作人員必須明確農作物病蟲害生活的習慣和環(huán)境,找準放置障礙物的位置,目的在于促使蟲害蔓延速度減緩,如在蘋果或梨等果實生長過程中,人們會對果實進行套袋,以有效防治蟲害;再如在蔬菜種植過程中,運用防蟲網(wǎng)來阻礙蟲害蔓延。運用這些方法和措施,能有效防止蟲害快速傳播,為農作物良好生長提供保障,最終提高農作物的產(chǎn)量。
3.化學方法
運用化學方法防治病蟲害最為典型的案例就是農藥,農藥具有快速見效、效率高等優(yōu)點,還不會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但農藥仍存在著很多缺點。首先,在使用農藥防治病蟲害前,必須要調查田間的病蟲害特點和規(guī)律,目的在于使農藥治理農作物病蟲害更加具有針對性。其次,在選擇農藥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科學和合理的原則。原因在于,當今市場中有很多種類的農藥,在選擇農藥的過程中,必須要選擇適合的農藥種類,以便獲得更好的效果,以農作物病蟲害的種類和數(shù)量為依據(jù)來選擇農藥,能夠防止盲目使用農藥,增強農藥的使用效果。在使用農藥的過程中,禁止混合使用各種農藥。
4.農業(yè)防治。
農業(yè)防治主要分為三個方面:首先要進行合理的耕種。可以采用輪作的耕作方式,采用這種方式可以惡化害蟲的營養(yǎng)條件,食性單一的害蟲會受到這種耕作方式的影響,從而有效減少病蟲害。也可以采用未旱輪作的方式,這種方式也可以減少蟲害的威脅。作物的種植方式會對蟲害的發(fā)生造成直接影響。其次,施肥和澆灌要合理,確保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養(yǎng)分,提升農作物的抵抗力,確保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在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如果過度施加氮肥會導致食葉性害蟲的頻繁發(fā)生,所以肥料施加要適當。此外,秋季干旱,及時澆灌也可以控制蚜蟲等蟲害的威脅;最后,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進行雜草和殘枝的清楚,確保植物的健康生長,減少蟲源。
四、結語
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耕種人員要了解病蟲害的發(fā)生原因和蟲害種類,選擇恰當?shù)姆乐问侄危r藥的利用要科學合理,避免植物生長受到影響。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防治手段,從根本上改善農作物的產(chǎn)量和質量,提升農作物的經(jīng)濟效益。
參考文獻:
[1]石盼. 基于嵌入式的設施農作物病蟲害診斷終端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北方民族大學,2016.
[2]趙淼,趙闖,孫振中,宋宏權.近20年來我國農作物病蟲害時空變化特征[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51(05):965-975.
[3]楊普云,梁俊敏,李萍,王強.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應用[J].中國植保導刊,2014,34(1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