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金華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小溪中心小學 江西贛州 342300)
賞識教育指的是經(jīng)過欣賞了解實現(xiàn)育人目標的一種教育,即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長處和優(yōu)點,并給予學生肯定和贊美,強化學生學習自信心,可以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語文學習中,從中可知,賞識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感知能力,豐富學生內心,同時可以幫助教師重新定位課堂教學地位,以此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促進者的作用,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以下主要講解了賞識教育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作為課堂教學主體,學生在心理上存在較大差異,在學習期間,通常希望得到教師和同學的鼓勵、肯定,故教師需要與學生之間構建良好的關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耐心傾聽、信任學生的表達,同時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認真聽講,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眼神交流,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教師還可以通過手勢、舉動等吸引學生注意力,充分表達出自己對學生的肯定。同時,通過師生良好關系的構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確定自己的課堂地位,讓學生在教師的關注下主動、自覺的投入課堂學習,另外還需要與學生平等交流,尊重學生人格發(fā)展和興趣愛好,促使每位學生在賞識中健康發(fā)展。另外,教師給出的賞識必須真實誠懇、客觀,針對小學生來說,過度的贊美和夸獎并無法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甚至可能致使學生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進而限制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開發(fā),不利于自信心強化,故需要教師重視賞識時機和技巧,保證賞識有效性和合理性。例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若教師突如其來一句“你真棒!”,此時學生并不會開始,而是會好奇看著教師,思考“我為什么棒?”,最終導致學生陷入沉思,發(fā)揮了賞識教育的反效果,因此需要教師需要有方向、有目標給予學生賞識,讓學生知道自己棒在哪里。
學生之間相互賞識也是小學語文教學賞識教育重要部分之一,為了促使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關系,相互學習,教師可以在班級中構建良好的學習競爭氛圍,讓學生之間互相賞識,強化學生自信心,同時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重視學生的表現(xiàn)極其空間,針對表現(xiàn)優(yōu)異者,需要引導班級學生共同鼓掌,以此給予表現(xiàn)優(yōu)異者鼓勵和肯定,加強學生對表現(xiàn)優(yōu)異者的佩服和羨慕,以此不斷督促自己表現(xiàn)更好。例如,在講解《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事先指導學生采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課外資料,或者想那個年代的老人詢問當年的故事,也可以到圖書館或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資料,之后在課堂學習中將自己了解到的資料分享給同學,針對課堂表現(xiàn)優(yōu)異者,此時教師可以讓班級同學為其鼓掌,表揚其表現(xiàn),強化成就感,也激勵其他學生更投入的學習[1]。
在語文賞識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機結合學生實際生活經(jīng)歷與課堂知識,鼓勵學生基于自己生活,深入理解課堂知識,以此通過學生生活逐步強化學生賞識教育。例如,在講解《我們家的男子漢》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舉例描述部分小男子漢成長經(jīng)歷,之后鼓勵學生描述一下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比如一些見義勇為事件、樂于助人事件、幫助父母做家務等,基于此,教師可以客觀對比課文小男子漢行為與學生生活經(jīng)歷,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經(jīng)歷是否值得肯定,對經(jīng)歷突出者需給予一定的鼓勵,激勵學生不斷學習,提高學生生活與學習能力[2]。
賞識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學習動力,還可滿足學生成就的感覺,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賞識學生學習成果,尤其是學生腦力勞動成果,像作業(yè)、作文等,以此有效強化學生學習自信心,而作業(yè)作為課堂知識主要鞏固手段,教師還需要重視對學生作業(yè)質量的挖掘,針對作業(yè)質量高的學生,給予充分表揚,加強學生被賞識的感受,這樣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3]。比如,在開展“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主題寫作時,教師可以事先根據(jù)學生學習基礎、思維差異進行分組,在課外資料查找條件下,促進小組深入探討、分析,最終得出寫作成果,教師可以將學生的成果分享在學校展示欄上,從而為小組學生給予肯定,讓學生為自己的付出而自豪,體驗成功的喜悅,促使學生通過不斷的賞識逐漸完善自己。
為了保證教育完整性,需要教師巧妙提醒、批評學生,但需要重視批評方式。例如,對于班級部分愛亂扔紙團的學生,教師在講解相關課文知識時,可以指導學生自己采集資料,了解國家森林資源人均占有率低的現(xiàn)狀,充分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性,并制作主題板報,鼓勵全校學生以“愛護森林,從我做起”為主題制作一期板報,之后通過評比強化學生認知和感想,引導學生將其落實到實際生活中[4];又例如,針對部分這類學生,即每做完一件事,都會用渴望眼神看著教師,此時教師可以給予一個滿意或贊許的眼光。除此之外,在學生遇到痛苦或不開心事情時,教師可通過安撫動作鼓勵學生,幫助學生盡快振作。
賞識教育是一種以欣賞贊美學生為手段的育人模式,將其合理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通過賞識不斷激勵學生學習、進步,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爭取的三觀,有助于調動學生生活學習的熱情、自信,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具有顯著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