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峰
(鎮(zhèn)平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河南 鎮(zhèn)平 474250)
物理學科素養(yǎng)反映出物理學自身的育人價值。理性認識、生活經驗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是解釋物理現象和解決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實踐問題的必要準備。高中物理實驗拓展之所以能夠成為推行意義建構教學的支持,其原因在于:一是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和初中物理知識,對力、電、熱、光、磁學等問題,大部分能由實驗或利用實驗拓展來探索;其二是讓學生經歷概念建構和探索規(guī)律的完整過程,充分考慮學困生的情商特征進行高中物理教學,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全體學生都可參與;第三個原因是物理實驗拓展高度集中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雙邊磨合,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教學資源和教學合作集約型地在課堂出現,使得課堂優(yōu)化、效率提高、意義建構教學能夠推行。高中物理實驗拓展中實施意義建構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科素養(yǎng)方面具有優(yōu)越條件。
物理學家的科研經歷以及實驗設計的精妙,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物理學方法的嚴謹和簡潔之美。比如必修一第三章開篇“牛頓第一定律”中,以模擬探索的方式,介紹了諸多物理學家對于力和運動關系的探討思想,重點講解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理想在于來源生活又經過了思維加工,預見了摩擦力消失情況下的物體運動,不禁使人大加贊嘆,敬佩物理學家非同一般的洞察力,也讓學生又一次感受物理學中的理想模型方法,意義建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物理學科素養(yǎng)可見一斑。這些看似平常的課節(jié)實際卻有大用,于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中,使學生受到點滴觸動,感到樂趣,那么在后面的學科學習中確立了信心,增強了主動探索科學的勇氣和意志力,物理學科興趣和素養(yǎng)得到逐步培養(yǎng)。
初、高中物理知識體系特點不同,初中物理更多是形象直觀,趣味性強,規(guī)律、公式應用簡單;而高中物理則抽象、深刻,問題的情境千變萬化,簡單地“套”公式已經行不通,并且數學運算也較復雜,更多的是字母代數式的運算,有些時候還需要特殊的數學方法,總體呈現出物理建模兼數學求解的兩大特點。因而對于學生的建模能力、理解分析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數學運算能力方面都有相對較高的要求,已經從初中物理的知識考查為主提升到能力考查為重點。
另一方面,學生的年齡情況和情商特征不同。決定學習效果的兩大因素一個是智力因素,另一個是非智力因素。很多情況下非智力因素主要取決于情商,所以,學習情商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程度更大。有的學生智力水平與其他學生相比不相上下,課堂上看起來也在聽教師講,做作業(yè)時基本的問題能解決,稍微變化就感覺困難,學習效果極其不理想,步入物理學困生范疇。這部分學生從心理上來說,是非常想學好物理的,可因種種因素,學習結果總是事倍功半。結合高中物理的學科特征、調研和統(tǒng)計規(guī)律發(fā)現,物理學困生情商表現大多具有共性,比如浮躁、馬虎、粗糙、意志力和耐挫力弱、抗干擾能力不強。表現在學習上就是目標不清晰,興趣不夠濃厚,一旦在學習過程中碰到困難就容易退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持久性差,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不高,不能夠全力以赴應對學習困難。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時要充分考慮學困生的情商特征,針對學情調整。要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物理學科必備的意義建構基礎,比如嚴謹認真、刻苦鉆研、耐心堅持、沉著細心、勇往直前等學習品質,力求教與學的節(jié)奏和諧,達到共鳴。
讓學生認識物理學的價值和與生活、社會、科技的聯系,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周圍的自然現象,聯系實際化解教學難點[1]。教師要學習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在教學中遵循以人為本理念,點燃學生心中的靈感火花,喚醒沉睡的種子,助其發(fā)芽、開花、結碩果,履行教書育人的天職。課堂上以鼓勵學生為主,回答問題時客觀進行點評,忌以好或不好、對或不對來簡單下結論,盡量一分為二地點評。學生對于一個問題的理解大多情況下即便結果不對,也有可取之處。偶爾一句言語有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可能澆滅心頭的夢想星火。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語言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熱情勇敢,可以將問題歸類化,構建物理模型,抽象出問題的精髓。對于邏輯性較強的難點知識,分解難度點,低起點、螺旋式層層提升,降低學生的心理承受難度,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參與,調動學生課堂主動性,逐一化解問題。比如電動勢概念的教學中,可以在前一節(jié)講電源作用時設下鋪墊:電源的作用從移動電荷角度是將電子從正極搬運到負極。學生會想,靜電力只能使電子從負極到正極,電源的作用顯然不是通過靜電力作用來完成的。一節(jié)課教師匠心獨運,備好教材和學生,課堂就會呈現出動感節(jié)奏,就能激勵學生在扣人心弦的節(jié)點上發(fā)揮潛力,形成意義建構教學氛圍。
鍛煉學生制訂探究計劃的能力,研究對有效信息的處理方法,通過查詢有關資料來對探究計劃進行修訂,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過程中的團隊精神。在教學中力求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培養(yǎng)習慣,逐步提高學科素養(yǎng),比如講超重、失重時可以聯系實際生活中坐電梯的體會,激發(fā)學生質疑的勇氣,培育學習物理知識的好奇心;同時要有意識地引導、總結學習方法,要學而有法,學而得法。若學生上課有走神現象,課下所布置作業(yè)未按時完成,說明學生的自我約束力過弱,時間一長將導致不良循環(huán),甚至會影響對待物理學科的態(tài)度。原因是知識未能完全掌握,進而影響了后續(xù)新課的學習。學生心理層面,對物理學科有懼怕感,認為難學,信心不足,缺乏興趣。教師這時給予這樣的學生充分關注,將教學內容同生活相結合,增加學生對于物理學科的親近感,在課堂上,適度引入小實驗,讓學生重新認識物理,感到物理知識不再是枯燥的公式,而是對生活現象的探討追問,是對實際問題的規(guī)律總結,從而激發(fā)探究興趣和建構意識。適度調整提問難度,給學生“稍微跳一下摘得果子”的機會,感受學習成功的喜悅[2]。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培養(yǎng)良好學習習慣和探究精神,積極提出問題,將知識系統(tǒng)連接起來。
用物理概念和原理認識并解釋生活中的事物,讓學生在各式各樣的問題解決中發(fā)展建構能力。在制訂教學目標前,可以利用各種途徑事先摸排學生對于新知識的預備情況,制訂有層次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重點知識精講,精講不是少講,而是抓住問題的實質講精華,講容易混淆的點。也要把習題教學的目標上升到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上來,提高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物理盡管有客觀上的知識難度,但只要教師適度順勢引導學生,激勵學生,盡可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有意識地設置生活化課堂、小型化實驗,突出意義建構主要單元,給學生機會經歷概念建構和探求原理的過程,就可以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學習品質,將意義建構教學落到實處。
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創(chuàng)新實驗方式,開展自主實驗,以室內、室外多樣形式,開展實驗的多維度探索,強化學生實驗和實驗拓展,是意義建構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挖掘教學資源,結合生產、生活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把一些演示實驗和小實驗改為拓展實驗加以實施,會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1]。利用日常用品改進實驗或開發(fā)新實驗,可開發(fā)出低成本、高效能的物理實驗。拓展物理實驗,引導學生動手探索,利用實際問題做好物理小實驗,引起學生興趣,在物理原理中尋應用、找模型,提高物理意義建構和實驗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拓展研討式教學滲透于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經過自己的動手和動腦有意識、有目的、有準備地學習知識、技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往常的課堂聽課學習要高,主動性也比較強,學習物理的志趣能夠得到有效提高。意義建構教學使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情商特征明顯改善,比如嚴謹認真、勇往直前等學習品質得到有效培養(yǎng),為繼續(xù)學習和研究物理學科奠定必要的情商基礎。
把一些物理、科技、生活和生產等問題歸于一類,找到它的模型,提高學生聯系模型的能力。意義建構教學能使學生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學會用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科學推理,經過論證,形成正確判斷,并能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建構理想模型的意識和能力提高。
讓學生們親自操作,提高動手能力,培養(yǎng)合作素養(yǎng),體會知識的生成魅力。帶學生走出教室,到科學實驗現場和生產基地參觀體驗,啟發(fā)引導學生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如體現“力的分解”的塔吊模型、千斤頂模型等,激起學生的熱情和興趣。學生會感到:“一到物理課就精神百倍,物理課如此有趣,并不枯燥,喜歡上物理課?!睂嶒瀯邮帜芰υ鰪娕c實驗拓展的意義建構教學有緊密關系。
實驗拓展的意義建構教學,符合社會期望,符合中學生身心特點,有利于教育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念,滿懷勇氣和信心,積極、主動深入思考,突破高中物理學習的瓶頸,由學會到會學,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實驗拓展的意義建構教學具有小型、靈活和運作方便的特點,能給學生提供更多訓練實驗技能和科學方法的機會。增加實驗拓展意義建構的教學內容,相應壓縮課堂被動學習時間,有利于減少機械記憶和對知識的平面化認識,獲取直接經驗,收到依靠課堂講授所不能達到的效果,事半功倍,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牢固,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高中物理實驗拓展活動中實施意義建構教學,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研究:(1)針對整個年級,進行例如《實驗拓展前后物理學習興趣水平測試量表統(tǒng)計》專題問卷調查,關注具體年齡段學生的學習情商現狀;(2)對學生物理成績的跟蹤記錄和統(tǒng)計對比調查;(3)實施實驗拓展方案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實驗探索,但實驗的歸納總結和結論的驗證要由學生直接負責,學生對實際操作中新出現的問題進行猜想與假設,重新修改、制訂計劃和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交流合作,分析、研究、評價,最后得出結論;(4)對收集的調查資料和測試報告等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享成果。
[參 考 文 獻]
[1] 廖之蘭.科普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意義[J]. 湖南中學物理,2010(01):11-12.
[2] 曾斌.物理高效課堂設問模型構建與設計策略[J].物理通報,2015(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