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淮安市實驗小學(223002)特級教師 顧 琴(執(zhí)教)
江蘇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210008)特級教師 孫雙金(點評)
教學目標
1.專題閱讀,感受讀書的快樂,提升自主閱讀的能力。
2.品析語言,感悟狐貍狡猾奸詐的形象,感受《伊索寓言》的藝術(shù)魅力。
3.理解寓意,分辨善惡是非,增長生活智慧。
教學過程
1.同學們,前兩天,我們學習了第十二課《伊索寓言》。三則寓言中有兩則寫到了誰?(狐貍)狐貍是《伊索寓言》的???。在《伊索寓言》三百多則故事中,以狐貍為角色的寓言有四十多篇。課前,老師選了其中的十則寓言編了這本《〈伊索寓言〉狐貍篇》。大家都讀了嗎?喜歡讀嗎?
2.在這些寓言故事里,你最喜歡哪一則?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狐貍?
學生交流自己讀到的狐貍形象,并在黑板上板書。
3.同樣是狐貍,有的奸詐狡猾,有的詭計多端,有的機智聰明,有的勇敢善良。它們既有正面形象,也有負面形象??磥?,《伊索寓言》里的狐貍性格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面的。
1.在《伊索寓言》眾多的狐貍故事中,寫得最多的是哪一類狐貍?(狡猾奸詐)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伊索寓言〉狐貍篇》,看看哪幾則寓言寫的是這一類的狐貍。
學生交流。有五則描寫了狐貍的狡猾:《狗、公雞和狐貍》《掉在井里的狐貍和公山羊》《驢子、狐貍與獅子》《狐貍和為王的猴子》《烏鴉與狐貍》。
2.這五則寓言是怎么寫狐貍的狡猾奸詐呢?請大家一起讀寓言《狗、公雞和狐貍》。
狗、公雞和狐貍
狗與公雞結(jié)交為朋友,他們一同趕路。到了晚上,公雞一躍跳到樹上,在樹枝上棲息,狗就在下面樹洞里過夜。黎明到來時,公雞像往常一樣啼叫起來。有只狐貍聽見雞叫,想要吃雞肉,便跑來站在樹下,恭敬地請雞下來,并說:“多么美的嗓音??!太悅耳動聽了,我真想擁抱你??煜聛?,讓我們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雞回答說:“請你去叫醒樹洞里的那個看門守夜的,他一開門,我就可以下來。”狐貍立刻去叫門,狗突然跳了起來,把他咬住撕碎了。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臨危不亂,巧妙而輕易地擊敗敵人。
(1)默讀寓言,畫出最能體現(xiàn)狐貍狡猾奸詐的語句,在空白處寫寫感受。
(2)全班交流描寫狐貍的心理、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語句,重點指導品味狐貍的語言特點。
好聽:“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悅耳動聽了”等贊美的詞句。
夸張:用“多么”“太”“真”等充滿強烈感情的詞語以及感嘆號來夸張地表達他的情感。
虛假:巧妙、隱蔽地說出自己陰險的目的——騙公雞下樹,吃掉它。
像這樣,好聽、夸張而虛假的話就叫花言巧語。
(3)指導朗讀,讀出狐貍的狡猾奸詐。
(4)小結(jié):《伊索寓言》雖然篇幅短小,但語言精練、形象生動,三言兩語就把狐貍狡猾奸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3.自主閱讀:從剩下的四則寓言中任選一則自主閱讀,畫出最能體現(xiàn)狐貍狡猾的語句,在空白處批注,寫好后組內(nèi)交流。
學生自主閱讀,圈畫批注,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比較閱讀。
有只狐貍聽見雞叫,想要吃雞肉,便跑來站在樹下,恭敬地請雞下來,并說:“多么美的嗓音?。√珢偠鷦勇犃?,我真想擁抱你??煜聛?,讓我們一起唱支小夜曲吧!”
——《狗、公雞和狐貍》
狐貍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zhèn)靜下來,極力贊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
——《掉在井里的狐貍和公山羊》
狐貍十分嫉妒,當他發(fā)現(xiàn)一個捕獸夾子里放著肉,便把猴子領(lǐng)到那里去,說他發(fā)現(xiàn)一個寶物,自己沒敢動用,留給王室作貢品,并勸他親自去取。
……
同樣是狐貍說的話,敘述方法有什么不同?(直接敘述、間接敘述)
改寫:選擇其中一句間接敘述的話,改成直接敘述。(注意人稱和標點符號的變化)
4.辨析“聰明”和“狡猾”的感情色彩:這幾則寓言故事里的狐貍點子多、方法多,騙了一個又一個,可不可以用“聰明”來夸贊他呢?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聰明”和“狡猾”最大的區(qū)別,就看看他動的腦筋,想的點子、辦法是干什么的。像狐貍這樣,為了達到自己陰險的目的,用好聽的、夸張的、虛假的話來害人、騙人,就叫狡猾。聰明是指對人對事有善良的想法,不損人利己,能夠為別人、為集體、為社會、為國家想辦法、獻智慧)
5.詞語是有感情色彩的。其實,伊索在寫這類狐貍的時候,也是抱著批評的態(tài)度來寫的。
指導理解《驢子、狐貍與獅子》寓意:“這是說,那些出賣朋友,背叛友誼的人也得不到好下場。”
1.讀了十則寓言,你發(fā)現(xiàn)了嗎?《伊索寓言》的結(jié)構(gòu)特點都是——(故事+寓意)
寓意都在——(末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2.重點品讀六則寓言的寓意。
聰明的人臨危不亂,巧妙而輕易地擊敗敵人。
——《狗、公雞和狐貍》
不要害怕不了解的事物,接近它,就會覺得沒什么可怕的。
——《驢子、狐貍和獅子》
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jié)果,然后才去做。
——《狐貍和獅子》
那些出賣朋友,背叛友誼的人也得不到好下場。
——《掉在井里的狐貍和公山羊》
聰明的人常常能審時度勢,根據(jù)跡象預見到危險,避免不幸。
——《老獅子和狐貍》
凡事不要輕率。不然,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幸,并被世人嘲笑。
——《狐貍和為王的猴子》
(1)自由讀,看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
《伊索寓言》寓意言簡意賅,含義深刻,讀來意味深長,發(fā)人深省。
(2)指導學生朗讀、背誦。
3.學寫寓意:出示《伊索寓言》之《宙斯與狐貍》。
宙斯與狐貍
宙斯賞識狐貍的聰明和狡詐,賜他做獸類之王。宙斯想知道狐貍隨著身份的變化,他貪婪的本性會不會有所收斂。當狐貍坐轎子走過來時,宙斯扔下一只屎殼郎。屎殼郎圍繞著轎子不停地飛,狐貍再也忍耐不住,立即跳下轎子,想捉住他。宙斯十分氣憤,便將狐貍貶回到原來的地位。
(1)學生默讀,嘗試寫寓意。
(2)全班交流,點評指導。
(3)比較閱讀《宙斯與狐貍》原文寓意。
這故事說明,即使穿上了最華麗的服裝,壞人也不會改變他的本性。
4.拓展延伸:《伊索寓言》距今已經(jīng)2600多年了,至今魅力不減。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嚴文井爺爺說:“寓言是一個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從里面取出很多東西來,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東西?!毕M瑢W們課后繼續(xù)閱讀《伊索寓言》,能夠從這個魔袋里取出更多的東西,擁有更多的人生智慧。
【專家點評】
聽了顧琴老師的一堂主題式的群文閱讀課《〈伊索寓言〉狐貍篇》,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呢?
第一,閱讀教學怎么向四面八方打開?教材是一個基點,基于教材,源于教材,向教材之外打開。顧老師的群文閱讀,用了四十分鐘的時間引導孩子閱讀了關(guān)于狐貍的十則寓言,這就是教師的課程視野。教師要有開闊的視野,把一切可以用來作為課程資源的都用起來,引導兒童學習。
第二,怎么把課堂還給兒童?顧老師在這堂課中有幾個亮點給我們啟發(fā)。例如,狐貍的形象是讓孩子們自己提煉出來的。機靈、狡猾、膽大、貪心等狐貍的特點,不是教師先給一個概念給孩子,而是孩子基于文本自己提煉出來的。這是對孩子的尊重,這是孩子的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讓孩子們選擇感興趣的寓言學習時,顧老師也是充分地尊重每一個兒童:“你喜歡哪則寓言?你來說說你對這則寓言的理解?!痹诮虒W當中,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對兒童的尊重,尊重兒童自己的理解、自己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感悟、自己的認知。
第三,怎么抓住寓言的文體特點來進行教學?顧老師的課堂板書中,“精煉”“生動”“深刻”三個詞充分體現(xiàn)了寓言的三大特點:語言之精煉,人物形象之生動,揭示道理之深刻。
寓言是什么?“言”是語言,是話語;“寓”是包含著。包含著什么呢?包含著道理的話語。那包含著道理的話語是不是寓言呢?還不是,是借助一個小故事揭示深刻道理的話語稱為寓言。古代人不喜歡講大道理,喜歡講小故事,把道理蘊含在故事當中,這是古人的智慧。所有的寓言故事都不像童話、不像小說那樣有情節(jié)。寓言是用最短的語言講一個最小的故事。這個故事濃縮到什么程度?濃縮到只要揭示出某一個道理就足夠了。那寓言為什么不能講長點呢?《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公元6世紀的一個奴隸。那時候,底層的奴隸、民間的勞苦大眾,他們在一起聊天,進行思想溝通不會有很長的時間,很難聽你講一個很長的故事。勞動期間休息三五分鐘,我就用這三五分鐘,給你講一個故事。因此,寓言要濃縮,濃縮成精華。但濃縮、凝練往往會帶來故事的干癟。不過《伊索寓言》形象依然生動,就那么幾句話便能將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今天顧老師講的《狗、公雞和狐貍》這則寓言,狐貍對公雞說的那段話:“多么美的嗓音??!太悅耳動聽了,我真想擁抱你??煜聛?,讓我們一起唱支小夜曲吧!”你看,一個“多么”,一個“太”,一個“真”,語言生動而夸張。在這么短的一個故事中,又能有這么生動的形象,最后還揭示出一個深刻的道理,這便是藝術(shù)。顧老師帶領(lǐng)孩子們讀《宙斯與狐貍》,原文揭示的寓意“即使穿上了最華麗的服裝,壞人也不會改變他的本性”,我個人感覺不是很準確。我把寓意改一下:“一個人給他再高的地位,如果他不能改變貪婪的本性,都沒有好結(jié)果?!睘槭裁催@么改?因為宙斯賜狐貍做“獸類之王”,不是華麗的服裝,而是崇高的地位。做了“獸類之王”的狐貍,一見到屎殼郎還去追,就露出了它貪婪的本性。最后,狐貍被宙斯貶回到原來的地位,沒有好的結(jié)果。這個寓言的寓意我們要引導學生好好地品味。
教師的課程視野要更開闊,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閱讀、主體感悟,應該講練結(jié)合、讀寫結(jié)合,這是聽了顧老師的課后獲得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