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山
(吉林省榆樹市第二實驗中學西校,吉林 榆樹)
每一名學生都是獨立的一分子,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動力。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一味地被灌輸,教條性、刻板性的學習對知識的吸收和理解都沒有好處。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學生才是學習生活的主體,只有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真正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生活的主人,進而提高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學的,而不是被他人所迫或為他人學的。
讓學生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實踐中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初中時期,人生觀、社會觀、價值觀在慢慢形成和建立中,對學習生活的認識和思考也不斷地進行中。只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才能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才能嘗試著去主動學習。另一方面,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不斷地引導和鼓勵學生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去,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數學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賦予學生生動的畫面,讓學生領悟到數學極深的魅力,進而也會增加對數學學習的求知欲。
首先,讓學生明確數學學習目標,具體要將整個學期的目標拆分到每堂課中,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每堂課的學習任務以及本學期的學習任務,這樣的話學生會在每次的學習中慢慢體會到學習的意義。其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勤動腦筋,讓思考成為學生數學學習的常態(tài)。再次,教師應該帶領學生獨立學習,比如可以讓學生自己講課,教師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來幫忙解答,這樣,學生就會從中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成就感。最后,設計答疑解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學生的表現來考慮還有哪些不足需要補充,為學生解答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要在其中起到一個帶頭的作用,當遇到問題后不要馬上為學生解答,而是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在用心準備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引導下,逐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也要注意要及時對課程任務適當地調整,將教學的目標同學生的需求結合起來。
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營造自主探索的氛圍,調動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習活動轉變?yōu)閷W生自我提高學習成果的方式。在課堂中,既要加強學生和老師的交流,也要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提出適合學生的、有意思的話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靈動和美妙,讓學生意識到數學不是很困難的課程,只要自己勇于探索,一定會在其中收獲自己意想不到的驚喜。如果學生從中收獲了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樂趣,那么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不斷探索,勇于求知,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探索的學習生活中去。
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打造一個適合合作學習的氣氛,比如可以開展課堂小組學習和課外小組學習。一是讓學生磨合一下自身的經驗和興趣的差距,二是提高小組成員的默契,這也為以后的小組學習打下一個健康、良好的基礎。其次,教師要為學生設計小課程目標的探索,很多課程目標要分課堂、分階段的讓學生融入學習生活中去,提高學生分工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獲得心得和體驗,領略到熟悉的魅力,學會收集信息、選擇信息、整合信息和處理信息,進而提高數學學習的綜合能力,既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能力,又提高了學生自身的合作能力。
對于一名合格的數學教師來說,不僅要讓學生踏踏實實學到課堂知識,也要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魅力,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了解到數學生活的樂趣,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思維,勇于開拓,積極進取,讓學生明白學習是為自己學習,并且也愿意為之奮斗。教師應該提高日常的師生交流,成為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做學生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要只讓少數學生投入到課堂交流中,而是盡可能地動員和鼓勵大部分的學生,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讓學生變得積極、主動起來,讓整個數學課程變得有意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