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集安市第七中學 朱 慧
參加過中考作文閱卷的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有創(chuàng)意、有特點、有亮點的作文少。寫記敘文就是新“五子登科”:送孩子、打板子、拾票子、爭位子、死老子;寫議論文就是老三篇“三段論”:開篇提出論點,中間展開論證,結尾總結全文;寫散文就是東拉西扯,無病呻吟,毫無章法,散漫到底。為什么一個個精心擬定的題目,學生們寫起來卻“千人一面”呢?為什么我們學生的作文總是表達不清楚、語言不連貫、主題沒創(chuàng)意呢?究其根源,我們的作文教學需要反思:如何讓學生寫作文的思路“活”起來。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既有春雨霏霏、白雪皚皚的美好,也有滄海桑田、潮起潮落的憂傷。只要寫作的素材源于生活、發(fā)自內心,寫出的作文就能感人肺腑、動人心弦?!吧罹腿缭慈?,文章猶如溪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因此我們要引領學生走近生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走生活作文之路。
一日上課時,天空突降大雪,同學們都驚奇地向窗外望去。于是,我讓學生即興寫一篇以“雪”為話題的作文,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寫起來。有直接描寫雪景的散文,有借雪敘事的記敘文,也有借題發(fā)揮闡述觀點的議論文?!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如今有了“下鍋之米”,學生寫出有真情實感的文章就不是難事了。
教學中常有這樣的情況: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學生看到后,往往囿于慣性思維方式,寫不出有新意的文章。作為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圍繞給出的作文題目,多方位、變角度深入地進行思考,多側面地挖掘題目的內涵,從而能夠另辟蹊徑,寫出有新意的文章來。
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自己說,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和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學生思維的變通性、求異性、獨創(chuàng)性??梢詮娜粘=虒W中進行訓練。例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大多數學生喜愛百草園里四季的美景,對神秘的美女蛇傳說興趣盎然,但是“最嚴厲的‘三味書屋’” 里就沒有可愛之處了嗎?壽鏡吾先生何嘗不是魯迅一生尊敬的人呢?課余時間到三味書屋后的小園子里尋蟬蛻不也是樂事嗎?再如《陋室銘》中儒雅的朋友,高雅的情趣,何陋之有?
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要鼓勵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不必考慮自己與別人的觀點不同,不必害怕“出新”,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以敏銳的視角去捕捉這個世界細微之處,懂得用自己的心靈去體味多姿多彩的人生。例如,以《我的財富》為題的一篇文章,可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審題。財富可以是一物,是有紀念意義的東西;可以是一種情感,是父母之愛、友愛等;也可以是一種精神,是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等。
中學生的作文空洞、無病呻吟、言之無物,要解決這個難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是其中的有效途徑之一。如果中學生喜歡想象,善于想象,能使他們更好地把知識融會貫通,一舉多得。聯想和想象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的過程。讓學生運用想象、聯想思維,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是培養(yǎng)學生獨創(chuàng)性的主要途徑,也是克服慣有的思維模式,寫出有創(chuàng)意、有特色、有亮點的文章的主要方法。
心理學家由貝弗里奇說:“在思考同一問題時,我們的思想往往重復同樣的途徑,這是因為各個觀念已經合為一個固定的思維鎖鏈。習慣性思維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條件反射一樣,往往不能使人擺脫無益的思想途徑?!弊魑慕虒W中,教師只有讓學生寫作文的欲望“活”起來,注重真實情感的投入,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這樣才能寫出真正屬于他們的作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