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
每個音樂門外漢回憶起童年的音樂記憶時,大概都會首先記起學校里的第一堂音樂課,我也是這樣。初秋的微涼清晨,第一次走進幼兒園教室的我對一切感到陌生又惶恐,唯獨墻壁上的貼花和老師那架陳舊的鋼琴讓我心生一絲艷羨。也許音樂與美術對每一個孩子都有著一種天然的吸引力吧。但一個沉默膽小的孩子,怎敢愛上需要當眾Ⅱ昌唱跳跳的音樂課呢?
第一次上完音樂課之后,因為學不會老師教的曲子,因為即使學會了也很怕被老師要求當眾演唱,我便從那時就開始害怕音樂。心中那一晃而過的艷羨走失了,我只會偶爾在看著大家歡快歌唱的時候,呆呆去想,那架舊琴,為什么它有時候像沉睡的老人,有時候卻又能發(fā)出活潑歡快的琴聲呢?
很多個悠閑的夏日午后,老師總會彈著她的老鋼琴教我們Ⅱ昌所有那個時代的兒歌,《小星星》《兩只小象》《魯冰花》《小鴨子》……還有很多很多我至今都沒有記住名字的可愛旋律。那些旋律就像晴朗日子里的陽光一樣,透過窗欞,透過每一個孩子紅撲撲的臉,映在他們小小年紀卻爭強好勝的心上。我偶爾覺得溫暖,偶爾覺得歡暢,當然,也偶爾覺得苦惱——因為總是學不會,總是不敢唱。
學兒歌的時光很快過去,小學最后的一段時光是我最迷戀電視劇的年齡,電視劇主題曲成了我的最愛。女生們都有一個歌詞本,里面密密麻麻記著很多很多電視劇主題曲的歌詞,大家以能背得出歌詞、會完整唱出那些流行歌曲為榮。而我也終于拋下羞怯,在畢業(yè)聯歡會上演唱了一首自以為拿手的電視劇主題曲。當大家擁抱告別的時候,操場上響起傷感的離別歌曲讓年少不識愁滋味的我流下了眼淚。是的,是那傷感的音樂感染了我。那一次,我真切地體會到了音樂感染人心的強大力量。
對于沒有音樂天賦的人來說,熱愛需要一座橋梁,比如某位當紅的歌手、某支自己喜歡的樂隊。所以,我和閨蜜一同迷上了一個搖滾樂隊,整天搖頭晃腦沉迷在音樂中的生活成了“我愛音樂”的直接表現方式,而吉他,成了我們最向往的樂器,我們眼中的它浪漫、孤獨、深情,像極了一切我急需要貼在自己身上的標簽。烈日炎炎的下午,兩個女孩走遍了幾條路的琴行,最終心滿意足地選了兩把吉他。那一刻,我們當真以為自己是兩個音樂追夢人。我們立志自學吉他,買了一大堆吉他入門教程,有模有樣地學了起來?;蛟S那只是躁動青春歲月里想要證明自我的方式,而我卻執(zhí)著地以為自己真的愛上了音樂。至今我早都忘了當初自己學了些什么,只記得第一次碰到吉他琴弦時,隨即發(fā)出的親切又令人心動的聲音。
作為一個愛音樂卻沒有音樂特長且不善表現的人,我自己都驚得說不出我從什么時候開始變成了KTV里的麥霸,這樣的轉變令我自己也覺得奇怪。但這轉變好像讓我忽然間明白了點什么,其實扭捏與害怕會讓人失去很多快樂,別人的眼光并不會傷害我,只有不自信才會束縛我。而在我們這些不懂音樂,卻又離不開音樂的人心中,唱歌是最好的娛樂方式,它還我放下負擔,開懷地笑。
此時回憶小時候的兒歌,時光便又順著熟悉的旋律穿梭回去。那個膽小羞怯的孩子,如今終于放開了不自信與膽怯,她明白了,只要足夠熱情,就一定能找到快樂。愛音樂,誰說必須得專業(yè)呢?這是成長的收獲,也是音樂的饋贈。
當然,我也相信還有更多的收獲是我從未察覺卻漸漸影響著我的,因為音樂總在所有不經意的時刻飛向心靈,用輕柔的羽翼撫摸著我點點滴滴的情緒,歡暢的、憂傷的,以及一切一切感性卻充滿力量的情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