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仕鵬
(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高橋中心小學,福建 三明)
分組學習是指在教學大綱的前提下,在新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的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交流活動。這種學習方式是近年來剛提出的,十分新穎,能夠幫助提高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最大限度上將他們的潛能發(fā)揮出來,而且能夠鍛煉他們分工合作的能力,使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更加順利。這對于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不但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而且需要教師與課本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分組進行思維對話的過程,也就是教師對學習方法的設計,這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方式。學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更好地學習數(shù)學,而且能夠建立自己的思維體系,構建自己的思維模式,使課堂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在現(xiàn)實中的數(shù)學課堂上,教學方式大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學生在其中扮演的是傾聽者的角色。這種講授方法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同學們對于數(shù)學的興趣,因而課堂是非常乏燥無趣的,而且此種教育方法理論性過強而實踐性不足[1]。對于學習基礎不夠濃厚的小學生而言,這種單一的學習方式會使他們失去對數(shù)學的興趣。雖然很多教師已經(jīng)意識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率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計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十分有限。這就使得課堂參與學習變成一種形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被漠視,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小學階段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大多停留在表面上,受到學生智力的影響而沒有辦法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shù)教師和家長一位要求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數(shù)學探究,進行機械化的記憶和學習,而不重視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教育方式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但是他們的根基不足,其短時間內的成就只能是空中樓閣,沒有數(shù)學思維能力,以后的數(shù)學學習將會面臨很大的難題[2]。而且要考慮到學生智力的發(fā)育情況,一位進行深層次的數(shù)學學習就會導致學生對數(shù)學產生很大的恐懼感,難以進行更深的數(shù)學學習。在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中要能幫助學生突破自身的知識局限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使課堂交流從單向流動到雙向流動轉化。
既然是分組學習,那么科學分組就是進行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在目前的教學活動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按照學生的成績進行分組,其實這種分組方法是非常不利于學生進行學習的。這種分組方法雖然簡單便捷,但是可能會對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傷害。那么依靠成績分數(shù)就是一個不科學的方法,需要按照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分層次的分組。而且分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調整,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在一個小組內其實應有三種層次的學生存在,他們之間能夠進行相互幫助,互相交流,突破自身的局限,以優(yōu)帶劣,更好地進行學習。這時候學生就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課堂的起點是以教師引導并提出問題開始,教師要設置一個好的教案幫助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所以教師的教案最好是以引導性的大綱為主,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進而使學生自己去探究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并在其中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使他們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更加深層次的了解和掌握。從生活中的情境入手,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學習環(huán)境。
思維對話就是以教師與課本之間的交流為橋梁,幫助學生建立自身與課本之間的交流,突破固定思維背后的束縛進行自己的思考。在學生得出數(shù)學結論之后,使每個小組能夠分享自己的結論。對于有錯誤結論的小組,大家可以一起討論產生錯誤結論的原因,交流改進。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學生在進行探究后,能夠得到相應的數(shù)學結論,但是這種結論是分散的、不系統(tǒng)的,需要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系統(tǒng)化的學習,舉一反三,更好地進行學習。在總結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構建良好的學習方法。
總而言之,分組學習的思維對話式學習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使學生和教師共同進步。這種思維對話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教師非常了解學生,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積極的調整。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積極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激發(fā)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不斷摸索提高,建立一個完善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率地進行學習,為社會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