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慶煌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龍山中心小學 福建漳州 36360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教學已經(jīng)逐漸趨向于“整合”發(fā)展,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合理的整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反之則會適得其反。
低年級學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能力有限,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基礎部分,為了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和記憶生字,就可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比如,在教學《自選商場》一課時,教師便可將課本內的面包、牛奶、洗衣粉、作業(yè)本等物體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播放的同時將文字與商品對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認識一部分字之后,教師便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生識字方法,比如“小+大=尖、日+十=早”,也可變換字的偏旁部首組成新字,比如 “奶-仍、粉-份”等。教師將所有漢字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將變換的部分標成鮮艷的顏色,以動態(tài)的形式播放、替換,這樣學生便很容易進入學習狀態(tài),不但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也增強了學生記憶,增加他們對識字的學習興趣。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朗讀課文缺少語感[1],因此教師還應培養(yǎng)他們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必不可少,對此教師便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閱讀教學。比如,在教學《雪地里的小畫家》一文時,教師將小雞、小鴨、小狗等小動物制作出來,地上鋪著厚厚的白雪,小動物們在雪地里快樂的玩耍,讓學生觀察每種小動物的腳印是否和課本中描述的一致。如此一來,學生閱讀的興趣大大增加,急切地想要知道課本是如何描寫小動物腳印的,在朗讀課文時也會融入個人情感,提高閱讀質量。
寫作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學生組織語言能力不強且不善于聯(lián)想,導致寫作困難。教師便可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讓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表,降低學生的寫作難度,比如在教學“看圖寫話”知識時,圖中有一窩小鳥,一只貓正在靠近想要吃掉它們,如果讓學生僅僅依靠書中的圖片,將很難激發(fā)他們腦中的詞匯量,教師將這幅圖以動態(tài)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郁郁蔥蔥的大樹上有一群剛出殼的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叫著,它們是那么可愛、那么機靈,就在這時,一只白色小貓正在躡手躡腳的往樹上爬,它想要干什么呢?這么可愛的小鳥難道就要讓它吃掉了。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制造緊張的氣氛,引發(fā)學生急切想要就小鳥的欲望,這樣在寫作時學生便有話可寫,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寫作當中,提高寫作質量。
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使課本中的內容情景再現(xiàn),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事情經(jīng)過,構建逼真的教學環(huán)境。比如,在教學《靜夜思》這首詩時,學生年齡較小無法感受作者思鄉(xiāng)的心情,如果單憑教師口述將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時教師就可根據(jù)這首詩的意境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月光灑落在作者的窗前,好像地上泛起的一層霜,作者抬起頭看看天上的月亮,不由得低下頭思念起遠方的家鄉(xiāng),再配上一些凄美的音樂,學生便很容易感受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會聯(lián)想到自己從而更加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另外,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在課后主動搜集李白的詩篇,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人們獲取信息帶來極大的便利。相較于傳統(tǒng)閱讀來說,網(wǎng)絡閱讀不斷是閱讀載體的改變,其信息內容也更豐富、信息量更大,閱讀速度更快,使教學效果大大提升,極大程度地滿足了當代學生需求[2]。學生閱讀和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進行圖、文、聲、像齊聚的閱讀,同時利用網(wǎng)絡也可瀏覽更富豐富的各門知識,并與同學進行交流探討,拓展視野,提高自身知識儲備量。
信息及時作為一種學習工具,具有交互性優(yōu)勢。學生不但可以利用其查找資料,也可利用相關軟件進行自主學習,同時也可利用軟件中的評價系統(tǒng),及時了解自身的學習效果以及學習問題,教師也能隨時掌握學生動態(tài),為師與生、生與生互動提供便利條件。
信息技術雖然可以為學生展示生動形象的畫面,使教材圖文并茂,為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但是如果將所有教材內容都制成多媒體課件,一旦多媒體過度介入,將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語文主要是“以言傳情”,需要借助語音、語義和標點符號等表象進行情感表達,學生在閱讀課文時需要通過教師引導,了解語義、體會語氣、分析標點的情感意義,從而進入作者描繪的情境,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如果長期缺少了這一內化過程,學生的學習將會失去根本意義。另外,課堂教學也是師生交流、情感碰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果在課上過度使用和依賴信息技術,那么師生之間在課上交流的機會便會減少,降低了課堂的生成性資源。所以,教師還應合理的安插信息技術教學,加強師生互動,使教學有條不紊的進行。
現(xiàn)在媒體技術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課堂上,但是其真正的功能卻沒有充分發(fā)揮。比如投影技術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重、難點,現(xiàn)在卻多被應用到簡單文字的教學中;而多媒體課件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現(xiàn)在卻主要被應用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成了課堂氣氛調節(jié)的催化劑[3]。對此,教師還應重視媒體技術應用的實際意義,為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識字、閱讀和寫作的質量。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教師還應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合理應用,充分發(fā)揮媒體教學優(yōu)勢,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
[1]曹明玉,張貽軍.淺談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3):00105-00105.
[2]范德斌.淺談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應用[J].教育,2016(12):00008-00008.
[3]楊毛才讓.淺談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c00):18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