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西隅中心小學 蘇艷蓉
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成了重要的教學目標。目前,對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還沒有明確化的概念,但是“讀的素養(yǎng)”與“寫的素養(yǎng)”肯定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構成?!墩Z文課程標準》提到:“應把語文閱讀教學、口語表達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在一起,從而使三方面的教學能協(xié)調發(fā)展?!比~圣陶先生曾提出了精辟的見解:“如果把閱讀看成吸收,那么寫作就像在傾吐一般。”語文教學其實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基礎上,能把它用于實踐。而這就需要借助把寫作教學滲透到閱讀教學之中,以遷移和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從而以讀促寫,讓學生能都學以致用,使各項語文技能融會貫通。故而教師就應該深度挖掘教材課文,找到供學生讀寫練習的結合點,以此展開相應訓練,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對一些典型的佳作有所記憶,就需要用到他們的生活經驗,只不過學生在生活中沒養(yǎng)成對信息的收集、整理、積累和感受的能力,所以就要引導學生按照審題、解題、立意,最后選材的順序來梳理全文的脈絡,從而理解全文的結構。同時還要讓學生關注課文中所使用的寫作手法,在學習其用法時感受對應的表達效果,以為后續(xù)的習作練習做好準備。
例如,《當代神農氏》這一篇課文在題目里通過比喻的手法來激發(fā)讀者想象,讓讀者渴望進入文章。這篇課文里,首先對雜交水稻的成功培育帶來的好處進行了贊譽,并對袁隆平被稱為神農氏的理由進行了說明,以倒敘的寫作手法引出了后文對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的艱辛的各方面介紹。而在文末處,作者繼續(xù)進行了贊美,從而實現(xiàn)了首尾呼應,這就給讀者一種心靈上的震撼,感受到袁隆平偉大的貢獻,進而心生敬意。教學中,教師就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進行深入分析,以此感悟這一篇課文的寫作特色。
宋代理學家朱熹認為:古人大多都通過模仿來寫文作詩,時間長了自然就能有所領悟,完成詩文起來得心應手。通過模仿,能有效地聯(lián)系起理解和表達以及積累和應用,為此就可以讓小學生通過仿寫來進行習作訓練。北師大版語文教材的課文里有很多特殊的句式,這就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挖掘,從而找出可供學生讀寫訓練的點,從而開展仿寫訓練。
例如,在課文《春潮》的教學中,就可讓學生先對課文的語言特征進行分析和品味,然后感受句子“風從窗縫里擠了進來,激動地向我耳語著:快去看啊……”中的擬人手法,并對此進行仿寫。于是可以看到有學生是這樣寫的:云朵中一顆顆小雨點激動地往外跳,好像是在高興地宣布著:春來了,春來了!紛紛向著大地奔來。
如果寫作時要對全文進行模仿,就可根據課文在思路、結構、順序或素材的選擇這幾方面中的某一點來進行分析,并指導學生進行模仿,從而把構思反應到寫作中,有效地完成隨文練筆。
例如,在《我喜歡》這一篇課文中,其中每一段都以“我喜歡……”來開頭,而且各段都圍繞主題展開。學完課文后,我讓學生對這樣的段落進行模仿,學生們就從人物、動物和植物等不同方面進行了仿寫,從而也體會到了散文的特征。
在剛開始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初讀體會,并以科學的方式與寫作訓練進行結合。由于小學生具有較低的閱讀水平,所以不能自主地從文中找到讀寫開展點,必須依靠教師的深度解析來為他們提供適合他們思維特征的讀寫訓練項目,進而才能更有效地完成讀寫練習。要把讀寫練習融入到初讀課文的過程里,需要從全篇出發(fā)來進行認識,以完成談心得、說體會、梳理脈絡以及提煉課文內容等讀寫練習,具體要引入哪些訓練就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內容來進行設計。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浙江潮》這一課時,首先帶領學生閱讀全文,并根據課前搜集的浙江潮的資料來對其進行了解。而后組織學生從閱讀體會、信息搜集和課文內容等項目里選擇一個自由地進行書面總結。學生在教師設計的訓練中,積極地對課文進行閱讀,并通過查閱有關資料,和同學進行激烈的討論。學生完成后進行書面展示:“本文對錢塘江每年農歷八月十八的大潮進行了描寫。很多游客為了能一睹潮水的壯觀,都會提前來這兒找好觀景的位置。等到大潮來臨時,可以看到遠處出現(xiàn)了一條白線,然后慢慢地越來越高,像一堵白城墻一樣,然后鋪天蓋地打到岸邊,讓人不得不稱贊它為天下奇觀?!薄板X塘江大潮氣勢恢宏,能給人強力的震撼,每年都會吸引眾多的游客前去一睹其壯觀。還記得我去錢塘江游玩時,剛開始還不覺得有什么,后來巨浪越來越近,讓人心生敬畏。大潮靠近時,很多人的衣服都濕透了,還好我的位置離岸邊較遠……”
學生先將自己要匯報的內容寫出來,然后向同學們匯報,有利于讓學生產生更加細膩的感受,而且以書寫的方式進行表達有利于減弱周圍環(huán)境對學生口語表達的影響。
開展高效化閱讀教學,還需要借助對經典文章的賞析,所以教師要充分挖掘經典文章中的個性表達、結構形式、寫作特點以及主題和情感等內容,并在引導學生對這些進行賞析的同時,找準讀寫訓練的出發(fā)點,促使學生在賞析過程中書寫出自己的認知,從而實現(xiàn)良好的學習效果。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往往都是根據教師所提的問題來進行探究,但沒有把讀和寫結合起來,所以不管學生能夠正確解決,都只是在形式上完成了對文章的感知,而無法在更深層次的思維中留下印象。而把寫作練習引入閱讀課堂,就能高效地完成讀寫訓練。
教師應主動在引導學生鑒賞經典片段的過程中,融入讀寫結合這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如教師讓學生從課文《綠色千島湖》中挑選自己喜歡的片段,來進行仿寫練習。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大部分都模仿前幾段來進行寫作,訓練效果非常不錯。有學生仿寫的作品是這樣的:我的老家與一座名為大仙山的山緊鄰,這個名字來源于一個傳說。在山里長滿了密密麻麻的植物,如果在早上,山里霧氣彌漫,這時候走進樹林就像是來到了仙境一般……
在閱讀課堂上,很多練習項目都能以書面的形式來完成,所以把寫作與閱讀教學進行結合,有利于學生拓展探索的空間,進而給閱讀教學滲入更多的創(chuàng)新元素。對于課堂練習,由于針對的內容、認知都有所差別,所以就需要以寫作的方式來進行輔助,以使課堂練習更具觀照性。教師在引入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應用明確的規(guī)定來要求學生,以不斷完善的方法賦予讀寫訓練更多的生趣,由此激發(fā)學生更有效地參與。
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我喜歡》這一課時,給出了如下的寫作訓練:請大家模仿課文中“我喜歡_____,我喜歡____,我喜歡_____,我喜歡____。”的表達句式來對自己的觀點或者情感進行表達,表達過程中要注意所填內容的相關性。盡管學生已經有了很多類似的“點”訓練,但要完成教師所提出的“面”訓練對他們而言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有一名學生寫出了如下的句子:我喜歡日出時分的海洋,如夢如幻;我喜歡正午時分的崇山,巍峨挺拔;我喜歡傍晚時分的河流,熱情奔騰;我喜歡夜月時分的湖水,靜謐浪漫。
從學生所寫的這段話可以看出,和課文是很相似的,可見學生真正領悟到了課文的表達特點。這樣的讀寫結合訓練,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眼界,還有利于學生表達個人的閱讀情感,有利于學生在讀寫品質上得到質的飛躍。
讀寫結合不屬于什么創(chuàng)新實踐,但在具體運用過程中,還是有更多研究價值的,對讀寫結合教學切入點展開多重探索,可以為語文教學找到最佳啟動角度,以提升讀寫結合教法的實用性、高效性。初讀感知、經典賞析、課堂訓練、學習反思等環(huán)節(jié),都有讀寫介入的時機存在,教師做出準確的判斷,自然能夠贏得教學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