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曉燕
(太原市尖草坪區(qū)陽光小學,山西 太原)
新課標中明確說明:“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庇纱丝梢?,在英語教學中進行對話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是會存在一些問題,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對話教學的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因此,本文以《牛津小學英語》的教學為例,進一步探討相關的策略,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英語方面的綜合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有些教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簡單化的教學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從長遠來看并不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一般情況下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讀,學生再跟著讀,通過這種重復機械的學習,學生很難體會到教材設置場景對話的樂趣,也就感受不到英語作為一種語言的獨特魅力。如此,學生學習英語只是為了通過考試,他們很難將英語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來,因此這樣的教學方式是不利于學生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
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占主體地位,是學習的主人。而對話教學作為一種相互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相關要求。因此,教師在對話教學過程中更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在互相溝通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然而,有些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他們在英語課堂中只是單方面地講解知識,讓學生記住相關知識點,卻沒有真正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這樣的現(xiàn)象長此以往,對于學生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
牛津小學英語是由多名專家學者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特點合力編纂出來的,凝結著他們的心血,因而教師在對話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將教材作為培養(yǎng)學生英語能力的工具。為了更好地利用課本教材,教師不僅需要非常熟悉教材的內容,而且還要理解教材之所以如此設計的目的和意義,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好地將教材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化,達到提高對話教學質量的目的。然而,課本雖然是教師課堂教學中很好的學習材料,但是它的知識內容畢竟是有限的,而英語又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學生僅僅掌握教材的對話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不能將教材作為唯一的學習工具,而是要盡可能地深入挖掘課本教材,拓展學生的對話內容,這樣才能夠保證對話教學的質量。例如,在回答“Thank you very much.”這一句子時,除了“You’re welcome.”這一常見的“不客氣”之外,教師還可以教給學生“Not at all.”這樣其他回答“謝謝你”的英語句子,并且鼓勵他們學會靈活運用,這樣的對話教學有利于學生對英語的積累,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能力。
贊科夫曾說:“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由此可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產生強烈的興趣,這對他們能夠更好地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因此,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采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而開展情境化教學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來說,是有很大幫助的。所以在對話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情境化教學,在課堂中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出相關情境,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例如,在學習colour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水彩筆,借助水彩筆顏色的“red,green,black”等進一步展開對話教學;在學習animal時,教師可以帶來幾個動物玩偶或者照片,營造一個動物園的情景。這樣情境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因而對話教學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為一門語言類的學科,英語的學習是需要長時間的記憶和練習的。有些學生明明在課上聽得很認真、記得很牢固,可是在幾天后卻什么都想不起來了。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在保證課堂質量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課后的練習。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根據牛津教材與家長進行對話練習,或者也可以讓學生根據教材內容相應地改編對話,這樣課后練習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對英語的復習和鞏固。
總之,牛津小學英語對于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要重視起對話教學的重要作用,積極探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達到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