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梅
【摘? ?要】? 小班的幼兒剛從家庭中進入集體,尤其我們農(nóng)村幼兒平時接觸到的大多是地方方言,所以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就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運用土洋結(jié)合、肢體語言、豐富自己的語言種類等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孩子聽懂普通話。其次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有趣的主題活動、創(chuàng)設和諧的機會、抓住一切有利的時機讓孩子學會說,敢于說,樂意說,從而使農(nóng)村小班幼兒普通話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
【關鍵詞】? 農(nóng)村小班幼兒;提高普通話水平;問題發(fā)現(xiàn)及思考;解決策略;成效與反思
一、問題的發(fā)現(xiàn)及思考
鏡頭回放1:
該午睡了,老師說:“寶寶們上床睡覺啦?!倍∶抢锊粍?,老師再喊他,他還是不動,嘴巴里卻在說:“我要困,我要到鋪上困。”(注:床在當?shù)胤窖灾芯褪卿伒囊馑迹?/p>
鏡頭回放2:
老師:“讓老師來看看,今天哪些寶寶是好孩子?!眰ミB忙大聲說:“老師,老師,我們沒有穿‘壞孩子,我們都穿的‘好孩子,看,我今天還穿的是新的‘孩子呢?!保ㄗⅲ骸昂⒆印焙头窖浴靶印币敉?/p>
鏡頭回放3:
早晨,肖肖爺爺送她來到教室,老師熱情地招呼她:“肖肖,你早呀!”可是小丫頭躲在爺爺背后不開口,爺爺說:“你叫先生(意思就是老師)呀?!笨伤褪遣徽f話,爺爺走后,老師拉著她的手說:“肖肖今天的衣服真好看,誰買的呀?”小丫頭依舊還是沒有開口說話,小手擰著衣服角身體扭來扭去……
從以上幾個實例可以看出,小班幼兒剛從家庭來到集體生活中,因為在家里接觸到的都是方言,到幼兒園就出現(xiàn)笑話了,在案例一中,這類幼兒對普通話的理解就不夠,不能理解“床”就是方言中“鋪”的意思,結(jié)果老師明明說的是上床睡覺,可他偏偏說要上鋪困;案例二中的寶寶鬧的笑話是因為普通話中的“孩子”和我們方言中的“鞋子”發(fā)音是一樣的,所以我說“好孩子”他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我指的是“好鞋子”;而案例三中的肖肖覺得爺爺讓她喊的先生和平時老師說的話不一樣,所以她干脆就采取不說的態(tài)度來對待一切。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一)讓孩子聽得懂
要進行普通話的教學,首先前提得讓孩子聽得懂,為了讓孩子聽得懂老師說的是什么,我們主要從以下幾點來進行:
1.土洋結(jié)合
在活動中我們常采用土洋結(jié)合的方法,就是先說一篇普通話,然后再說方言,長此以往,孩子聽得多了,自然就懂得意思了。就比如同樣的教研活動《我家的房間》中,先用方言問:你家里有堂屋(意思就是客廳)嗎?幼兒異口同聲:有。老師再次解釋:“堂屋用普通話說就是客廳,你家里有客廳嗎?”在后面的環(huán)節(jié)中老師又再次強調(diào)了幾次,這樣孩子們就都懂了。
2.肢體語言的運用
為了讓孩子能更深刻了解我們詞語當中表達的意思,尤其是一些比較復雜一點的詞語,我們老師也就應該運用豐富的肢體語言來表演給孩子們看。尤其是在故事教學中,許多詞匯幼兒都難以理解,我們就將它用身體語言來進行表達,比如撓癢癢,我們方言中說的是音就是“ha ya ya er”為了生動形象地讓孩子們理解,我們就表演撓的動作給孩子們看。孩子們一下子就能掌握了。
3.豐富自己的語言種類
針對那些外地打工者的小孩,雖然他們跟在父母身后也能說普通話,但是帶有很重的地方口音,有時候我們也聽不懂,所以我們平時與他們父母接觸時就注意向他們學習他們當?shù)氐囊恍┱Z言,尤其是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孩子說了哪些話我們不能理解的,就及時向他們請教。這樣下次再發(fā)現(xiàn)孩子說的時候有什么不對的我們就可以及時糾正。
(二)讓孩子學會說、敢于說、樂意說
讓孩子們聽得懂普通話,只是我們教學當中的第一步,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學會說,敢于說、樂意說。
1.創(chuàng)設良好的普通話環(huán)境,讓孩子學會說
有個成語叫耳濡目染。意思是耳朵經(jīng)常聽到,眼睛經(jīng)??吹?,不知不覺就受到影響。在有些幼兒園我們看到老師在上課時講的是普通話,一下課就全部又變成了方言,這無疑對孩子學好普通話起不到好的影響作用,所以我們?yōu)榱俗尯⒆颖M快學好普通話,在幼兒園比較醒目的位置都貼上了提示:進園請講普通話。我們所有的老師和保育員,在幼兒園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開口,就一定講的是普通話。這就給孩子帶來一個好的榜樣,可能開始他們還不習慣,張口還是方言,但是當你反復提醒后,他們自然開口就是普通話了。加上老師的鼓勵表揚,孩子們也就越說越熟練,越說越好了。
2.創(chuàng)設有趣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有話敢說
小班幼兒大部分語言表達不夠完整連貫,膽小,尤其不會積極思維,不善于同伴交談。 為此,我們除了按照整合課程上設計的主題活動,另外還生成了一些相應的活動,目的是創(chuàng)造條件,調(diào)動孩子多種感官,讓他們在歡愉的環(huán)境中輕松地學普通話,如在主題活動《能干的小手》中,除了通過讓幼兒看小手,談小手,印小手,畫小手,探索小手的指紋等活動外,還生成了許多的手指游戲,設計啟發(fā)性的語言,調(diào)動幼兒表達的積極性,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如在玩手指游戲《開花》中:“一根手指點點,兩根手指剪剪,三根手指彎彎,四根手指叉叉,五根手指開花。”說完后孩子們就會用手做開花的形狀放在臉旁,我就會追問:“花兒真好看,你開的什么顏色的花?”“老師,我開的紅花。”“老師,我開的藍花”“老師,我開的黃花?!薄腥さ幕顒哟偈沽擞變赫f話的欲望,讓他們變得有話敢說。
三、成效與反思
經(jīng)過一年的努力探索,如今我們的寶寶已經(jīng)能聽懂普通話,雖然有時會夾雜一些方言,有時用詞也不準確,但是大部分時間還是能說一口較為流利的普通話。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存在一些問題,就是孩子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時還不能自覺運用普通話。另外,家長方面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我相信,今后只要我們堅持一直將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結(jié)合在一起,找出幼兒感興趣的方法,找出適合幼兒發(fā)展的方法,他們的普通話水平一定會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