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
山海城相映成趣,是青島獨有的城市風(fēng)景,這天賜的地理優(yōu)勢,令幾代青島人引以為傲。海韻山色與城市光影交相輝映、錯落有致的樣子成就了層次分明的立體式城市畫卷。星星燦燦的萬家燈火,若隱若現(xiàn),電影海報般的片場景別,就這樣漫不經(jīng)心地淡出在我們下班時分的人潮車潮中,暈染成蒙太奇似的暗影底色,深邃、神秘。
相較于嶗山,浮山因其地理位置與市區(qū)更加貼近,甚至直接霸氣當(dāng)然地嵌入在主城的核心地帶,而地氣兒滿格。山不在高,浮山“出名”很早——據(jù)《膠澳志》載:“浮山之最高峰,三百五十余公尺,為日德當(dāng)年攻受最烈之戰(zhàn)場,乃東方之第一防御線也?!?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2/25/qdhb201801qdhb20180112-2-l.jpg" style=""/>
位于青島市東部新市區(qū),南臨香港路,東臨海爾路,北臨銀川路,西毗福州路,行政區(qū)界地跨嶗山、市南、市北三區(qū),浮山是市區(qū)最大的一片生態(tài)山林,是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態(tài)資源。
《即墨縣志》記載:“山巔危峻,常有云浮其上”。故名“浮云山”或“浮峰山”,簡稱浮山。
《嶗山縣志》記載:浮山“長約4公里,寬約2公里,總面積約7.5平方公里”。
峰巒奇逸的嶗山沿巨峰西南向的一條主脈向著城市蜿蜒伸展,在抵近青島老市區(qū)的位置,漸漸遞減為一條條亂了方向的余脈。余脈各處的山石清奇不減,林幛疊翠依舊。其間,在西南余脈毗鄰海岸線的一端,壁如屏障、有云霧時時繚繞峰頂,美輪美奐,似夢似真。
常有云霧的浮山,每當(dāng)天將降雨時,往往海霧升騰,如同千軍萬馬奔騰之勢,一霎時,云罩峰頂,霧漫山間,青島人稱其為“浮山戴帽”。青島人常常說:“浮山戴帽,下雨一瓢”。
曾有人在詩中寫道:“疑是澤國蜃樓起,如筑長城雉堞成”。細(xì)細(xì)品來,詩情畫意,盡在其間。
因為海拔不高,所以浮山成為市民周末攀登的大熱門,憑欄遠(yuǎn)眺,城市全貌盡收眼底,壯美、寧靜,醉人心魄,如果運氣好,還能趕上層次豐富、顏色多變的“天色”大片,禁不住心生贊嘆。
看海與天對接連片在天盡頭,看水泥森林高高低低地起伏在視線的中前景,宏大地展開,無限延展……開開嗓子喊上幾句山,豪邁如詩人的境界立現(xià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