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丹
(魯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東 煙臺 264000)
1.課堂授課方式不佳,課堂氛圍較差。根據(jù)有效問卷的調(diào)查結果來看,雖然54.46%的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師生互動,答疑解惑,但現(xiàn)代哲學教學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學生認為課堂教學氣氛一般的最高,為37.62%;僅有31.68%的同學認為較好,仍有10.89%的學生認為課堂氛圍不好甚至非常不好。哲學中的概念、原理既深奧又抽象,如果教學中教師只是空洞說教,照本宣科,“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聽課的學生必然會感到枯燥乏味,課堂效果不會很好,就難免會出現(xiàn)老師講了好幾遍,學生還不理解、不掌握的情況。
2.課堂舉例失當或過于深入或過于表面。54.46%的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師生互動,答疑解惑,深入講解,但是,要注意我們作用的事例得當與否,我們準備的精彩實例是為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服務的,是用來輔助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的,所以不能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而濫用實例,否則,會導致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只記住了不必要的熱鬧,而忘記了課堂知識本身。
3.缺少課后及時鞏固和反饋性練習。調(diào)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48.51%的學生每節(jié)哲學課能聽懂80%以上,其中僅有5.94%的學生能完全聽懂;然而這半數(shù)學生的考試結果卻并沒有與之成正比,僅有24.75%的學生能考85分及以上。這是缺乏反饋性練習、沒有及時進行形成性檢測的原因。由于缺乏練習鞏固,學生對其理解的記憶逐漸淡化,導致最終的檢測較差。
(2)高中生哲學學習現(xiàn)狀
1.對教師的喜愛程度不高。調(diào)查研究顯示,五分之二的學生對老師的喜愛程度是一般,8.91%的學生表示不喜歡,僅有19.8%的學生表示非常喜愛哲學老師,喜歡占31.68%??梢?對教師的喜愛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
2.對哲學學習重要性的認知不高。42.57%的學生認為自己學習哲學的用處是為了應付考試,48.51%的學生認為哲學對我們的生活實用性一般,13.86%認為實用性不大??梢?中學生對哲學的認知不高,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考試,不懂它的意義,不是為了長遠發(fā)展,動力不大。
3.單次成績打擊或壓力過大,致使學生一蹶不振。高中生學習壓力大,升學壓力大,父母期望又過高,往往容易使學生由于一次成績失誤造成嚴重打擊,從而不再喜愛甚至厭惡哲學學習。
真正的哲學,如現(xiàn)代研究古典哲學的學者所指出的,應該能夠塑造人的一種別具一格的生活方式。它從人的“精神鍛煉”開始,訓練人對事物的觀察、認識,不是純粹地跟著人的感情走,而是更多依靠理性的推理、分析與判斷。哲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學習,不僅在高中階段,而且在人的一生中都有其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習哲學,首先是學習哲學相關的理性知識及規(guī)范,并在這種學習中培養(yǎng)分析、處理問題的理性精神,這種精神除了從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與訓練中得到體現(xiàn)外,還體現(xiàn)在能善于綜合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對人生或“做人”問題的自覺思考。
哲學專業(yè)教師對專業(yè)知識的傳授,是從事專業(yè)教育的基本要求,也可以說是獲得哲學專業(yè)教師資格的底線。針對高中哲學教學與中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為了更好地傳授哲學知識,為教師提供優(yōu)效哲學教學策略。
1.堅持客觀性原則。客觀性原則是指教師在講課時必須堅持客觀、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從哲學本身和社會時事熱點的客觀實際出發(fā),哲學本身總結的是客觀存在的經(jīng)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2.堅持直觀性原則。哲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學生普遍反映哲學概念和原理抽象,晦澀,不好理解.這就要求教師的舉例應具有直觀性,教師要善于通過實物,圖片,漫畫等直觀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形成對認知對象的清晰認識,使認知過程體現(xiàn)從具體到抽象這一一般的認知規(guī)律。
3.堅持趣味性原則。哲學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努力加強教學內(nèi)容的趣味性,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哲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趣味故事,漫畫,名人名言,詩詞等方式,以輕松詼諧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4.堅持時代性原則。馬克思認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空談哲學,而是充滿了時代精神的哲學。因此,哲學教學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反映社會現(xiàn)實,關注時事課題,關注國家大事。哲學教學中的引例要能學生帶進生活,關注現(xiàn)實社會。
1.巧用教學媒介,設置高質(zhì)量疑問,擴展學生思維的深廣度,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哲學教學始終面臨著抽象的哲學知識與學生較低的認知能力之間的矛盾,哲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好的導入、高質(zhì)量提問,會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變抽象為具體。
2.通過活、巧、新的形成性檢測,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及時的形象反饋補償。根據(jù)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我們很容易知道,課堂已經(jīng)理解的新知識,若不及時鞏固練習,進行活、巧、新的形成性檢測,則容易使學生忘記已經(jīng)學會的知識,當記憶鞏固到一定程度,知識便不易遺忘。
3.巧用精彩實例,不能喧賓奪主。設置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巧妙地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使學生一上課就以極大的興趣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為整堂課贏得一個良好的開端。如:講到《量變和質(zhì)變》的時候,可以舉例佛教《百喻經(jīng)》中的寓言:有一個很餓很餓的人,狼吞虎咽地吃了六個大餅,都沒飽,第七個大餅吃到一半就飽了。這個人后悔莫及,認為自己今天飽了,是因為吃了這半個大餅,前面吃的六個大餅都白白浪費了,早知道這樣,就只吃這半個就行了。
4.小組合作學習,形成競爭機制。小組合作學習是現(xiàn)代教學比較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男生和女生由于生理結構的不同,對不同的知識有不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男女混合、優(yōu)劣相見的小組合作,會促使學生們?nèi)¢L補短;而班級或級部內(nèi)的正當競爭機制則會使同學們爭先恐后,努力奮進,促使學會們共同進步,合作共贏。
5.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如講《量變和質(zhì)變》時,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身邊發(fā)生過的、看到過的現(xiàn)象帶到課堂上來一起分享,并能將哲學問題與生活實踐相聯(lián)系,明白生活的哲學道理。比如一個學生就從文匯報上剪來一則消息用于說明要防微杜漸。講的是一只青蛙,如果把它放在滾燙的開水鍋里,它會奮力一躍,而跳出來;如果放在冷水鍋內(nèi),慢慢加熱,水溫一點一點升高,開始青蛙毫無察覺,心安理得地呆在里面,不做任何舉動,等到水溫升到一定程度,它受不了想躍上來的時候,已經(jīng)晚了,躍不上來了,終于喪身鍋底。用于比喻那些貪污受賄的官員,不知廉潔自律,一點一點被腐蝕變節(jié),直到喪命,進而教育學生從小處著手,防止壞習氣、壞習慣的形成。
6.教師要控制好課堂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課堂情緒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師的喜愛程度,進而影響對本學科的喜愛程度。活潑快樂的課堂,一則可以使學生放松身心,減少高中壓力;二則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適時穿插一些生動具體、寓意深刻的典型實例,效果則會完全不同。這些典型實例可以是教師自己摘錄,收集,日積月累,形成資料庫;也可以實行“拿來主義”,去共享其他老師的資料;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就是讓學生參與準備,學生常常會有驚人之舉,找來一些恰如其分的,又非常新的好材料。
在某高中學校,針對高二和高三年級隨機發(fā)放問卷120份,收回120份,其中有效問卷101份,有效率84.17%。